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一词与“现代性”不同。每一代人都生活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他们的“现代”,有他们自己的“现代文学”。可当我们以“现代”来定义自清末或1917年到1949年这个短暂时期的中国文学时,这种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在哪里?在“西方现代性”那里。所谓“西方现代性”,指的是西方之为“现代”的一些特征,如民族语言~文学的崛起、民族一国家意识的形成、‘主权国家的建立、工具理性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机器工业和黑格尔所说的“现代国家的管理技术”等等。按照这些事后归纳的特征,“西方现代”的开端被推至十六世纪初,且这些特征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而来的,所谓现代性,必然与传统性、古典传统相异,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面对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和中国的现代性"语境",现代批评家在其各自的理论阐释中产生了迥异的多角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岳洪治 《出版史料》2009,(4):105-10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四套丛书,即“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丛书、“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和《新文学史料》丛书。这四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刚刚从“四人帮”造成的书荒年代里走出来的中国读者来说,真如久旱逢甘霖,小草遇春雨;求知若渴的人们,终于得到了一回补充文学知识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4.
袁娜 《大观周刊》2011,(21):67-68
现代性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词语,顺应潮流,对于它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转型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从这个视角研究现当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以往过于偏重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层面所带来的某些缺憾,同时对整体观照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也有着启示意义,可以促进研究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读罢高翔先生的新著《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欣喜赞叹之余又感慨联想颇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重写现代文学史应重视“强烈的地方味”的全新命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可以说更是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6.
对于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90年代是一种具有非凡意义的标志性存在。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整体格局中,90年代同样是一种具有非凡意义的标志性存在。本论述恰恰要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标志性存在”的时间节点上展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与作为现代传媒的报纸和期刊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报纸和期刊也就没有现代文学。而报纸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建立,是缘于刊登文学创作的副刊,仅以“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和20世纪30年代风光无限的《申报·自由谈》和《大公报》“文  相似文献   

8.
娱乐新闻的后现代性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新闻成为很多媒体必不可少的部分。 娱乐新闻的出炉,有其深刻的后现代性背景。后现代性是针对现代性而提出的概念。“现代性”指的是17世纪以来,以“理性”为核心词建立起来的以启蒙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化模式。现代性理论倡导人类依靠理性建造一个更合理的社会。现代性的思维逻辑一直影响到今天,并且塑造了现代社会基本的历史和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和社会存在,新中国“十七年”电影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对“十七年”电影中的“现代性”产生了极度的压力,导致了主题的时代变化.在“十七年”电影中,来自社会现实层面的“冲突”及其解决,不同于经典意义的“悲剧”,而是正剧代替了悲剧,以一种“非冲突”或“反冲突”的方式来表现冲突,成就了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一次联欢.  相似文献   

10.
初云玲 《今传媒》2013,(6):148-149
有着"杂志界的重镇"和"杂志的杂志"美称的《东方杂志》,是近现代期刊史上的大型综合性杂志。本文透过《东方杂志》刊发的本土作品与外来翻译作品,探究其与现代文学传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玉红 《新闻窗》2012,(5):12-12
通过参加集团“走转改”培训,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走基层”和“在基层”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2.
李忠运 《青年记者》2005,(12):68-68
新闻贵“新”,新在能抢先一步,迅速出手捉“活鱼”;新在能有独特发现,善于从老题材中挖好新闻;新在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透过表象看本质。从而言人所未言,喊出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的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13.
陈蓝 《新闻世界》2007,(2):11-13
今年1月5日,新疆警方捣毁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在帕米尔高原山区的恐怖训练营,该组织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最暴力化的组织”。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东突”分裂势力主要组织正式建立算起,中国对这一恐怖势力的打击已走过了17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人类发现了美之后,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享受着美并不断追求着美。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始终迈着美的步伐,唱着美的旋律,塑造了无数美的形象,以此不知曾感动并激励着多少代人为正义和理想去奋斗进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日渐加强,使得近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和学生越来越多。目前相关的资源虽然已经网络化,但仍因各有重点、过于分散,令使用者搜索的时候犹如大海捞针,又或只能看到部分资料而断章取义。为此,香港中文大学特别斥资70万元,建立全球第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http://www.modernchineseliterature.net),并与多家内地大学合作,集成各类资源,让研究者能“一站式”获得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资讯,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以此为基础 ,作者生发了一个比较性的、动态的“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林林 《出版视野》2010,(2):30-30,31
全球化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各国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层次、多领域的联系、影响、制约正让这个世界同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大不一样。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现代性已日益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汤雪 《传媒》2019,(16):40-41
关于审美文化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西方论文中都有对于传统审美文化的论述,但是审美文化真正作为美学研究的焦点则是在当代社会大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形成的。其中,大众文化的兴起对审美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大众文化的文化共享性和商品拜物性使得美学界对这一文化形式的探讨和接受从来都有争议,为了实现调和,美学家们开始寻求其与审美自律的结合,在此情况下审美文化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9.
周岚琼 《大观周刊》2011,(21):45-46
在中国社会激进的现代性浪潮的格局下,鲁迅和沈从文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的完善中去。鲁迅站在现代文明知识体系的立场上来批判传统,要求该“改造国民性”和精神解放;沈从文则一种“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的姿态,希望以自然人性来实现民族精神重造。尽管关注视角不同,但殊途同归地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做出了巨天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新闻经典建构历程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新闻学当前作为一门年轻的且在中国语境下较为特殊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历史影响还是学术积淀来看,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相比还相差甚远,其经典文本的建构在当下似乎有操之过急之嫌,在学科内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在学科外影响力甚微,难以服众。因而,从经典的形成过程来看,中国现代新闻经典的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闻学的经典焦虑将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