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波 《新闻界》2007,(3):83-84
关于电视传播中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电视界长期存在着论争.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主导派",另一类是"技术主导派".要正确地认识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技术与艺术的合一.作者单位陈晓波,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编辑.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与以往各种论争迥异.此番出声最响亮的是卫生部门的各级官员。在与“市场派”的争论中,”政府主导派”重新回到主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与以往各种论争迥异.此番出声最响亮的是卫生部门的各级官员。在与“市场派”的争论中,“政府主导派”重新回到主道。  相似文献   

4.
金昱杉 《青年记者》2022,(18):82-84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形式的一种,而戏曲专题片作为电视专题片中的重要题材曾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历年星光奖“电视文艺专题片”获奖作品为例,通过对戏曲专题片发展历程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分析,认为戏曲专题片没落的主要因素并非戏曲没落,当下以“故事化”为创作主导的戏曲专题片若要颠覆“纪实性”原则应当慎重。同时,探讨了戏曲专题片从电视本质到文化诉求的创作理念嬗变。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电视传播几个观念的确立1、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在电视传播领域中,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轻视技术的所谓“纯技术”观点,认为“技术就是为电视艺术服务的”。现在到了对电视技术与艺术相互关系进行再认识的时候了。事实证明,技术与艺术在电视传播领域中的关系绝对不是从属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同步发展的锁链关系。  相似文献   

6.
搞戏曲电视剧的同志走到一起最常谈起的一个名词就是“联姻”,具体来说,也就是戏曲和电视之间的“联姻”。其实,电视与戏曲的联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曾几何时,戏曲界的一些朋友还在把观众对戏曲和剧场的冷落,归罪于电视的异军突起,是这个四四方方、进人到千家万户的“潘多拉”盒子,把剧场的观众“抢”走了,砸了戏曲的饭碗;而年轻气盛的电视编导们则把戏曲看作上一世纪的艺术,节奏慢、长拖腔、大起霸,无论如何都与刚刚兴起的电视艺术搭不上界,电视和戏曲根本就是一对“冤家”,休想走到一起来……。但是过了十几年,电视和戏曲不…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动各类新媒体新业态蓬勃发展,其中以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界定,目前视听新媒体形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侧重发展互动功能,包括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另一类仍为单向传播方  相似文献   

8.
电视艺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必须经过集体创作才能完成。“电视艺术是光的艺术”,“光是电视的灵魂”,有了光,就可以照亮一切;没有光,就没有色彩,电视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当然,有了光并不等于就有了电视艺术,光是一种工具,需要人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12):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电视资源十分丰富,四川电视应该说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始,四川电视改革严重滞后,整体缺乏长期系统科学的规划,主导意识保守模糊,使四川电视在整个中国电视体系中逐渐沉默,曾经辉煌的四川电视风光不再。2005夏初“川视”易帅,而夏末即推出“定位”,可谓果敢有为,“川视新政”值得期待。定位之方,或许本无一定之论;孰优孰劣,有时也难以区别。本文拟提出“另一种可能”,或许有助于人们的深层次思考。四川卫视的历史遗留问题1.整个频道定位模糊。进入新世纪后,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视经过十年改革特别是近一两年,正在发生着悄悄的但却是深刻的变化。它的总趋势是:节目的内容与受众机制已与过去有明显的不同,电视中原来一些“热点”正在降温或渐趋冷落;电视中原来相对冷落或“空白”的地方,正在崛起或成为新的“热点”。电视——正向着深一层次拓展。电视节目一般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电视剧,电视文艺为主体,它的价值也即主要是消遣娱乐至最高层次的审美;另一类则可概括为广义意义上的“信息”,它的价值主要是认识世界、认识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三.在访谈中,高鑫教授从电视艺术关学得以自由言说的历史语境出发,以史带论,勾勒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和学理路径的构建过程,有针对性地评析电视艺术创作观念论争和流变,并就艺术和技术、创造潜能、电视化,以及艺术本质及审美价值等一些电视艺术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阐发了其独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是电视艺术存在的前提 ,但电视纪录本身无所谓艺术与非艺术。它只能作为电视艺术活动的起点 ,在不改变纪录对象“物质现实”外观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对象的存在状态、存在结构、自在流程、审视角度 ,使电视活动走向艺术。从电视纪录开始的电视艺术 ;固然是从电视纪录“复原物质现实”的技术本性开始 ,但结果却不止于复原“物质现实” ,它是通过与主体诠释互动、创造把握对象的全新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杨滨 《新闻界》2002,(4):39
在荧屏上,电视综艺晚会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节目形式。顾名思义,这类晚会就是用电视作为手段传播的一组综合性艺术节目。就电视综艺晚会而言,节目的贯通和串连是其结构的基本表现形态,笔者称之为“贯穿”因素。下面拟就此作一些简单地探讨。一、贯穿因素的界定何为贯穿因素?笔者认为,贯穿因素即为了寓多样于统一,而在艺术作品中多次重复(或变化重复)出现的一类表现元素。在内涵上,这类元素有较集中而抽象的本质性、寓意性和稳定性;在外延上,这类元素具有延伸性和多样性。音乐之“主题”、绘画之“基调”、诗歌之“中心意象”…  相似文献   

15.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传媒经济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媒经济学的范式范式是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仪器、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那么,传媒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呢?目前,对传媒经济学的认识很不统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如赵化勇教授在《电视媒介经济学》序言中提到,“电视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属于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交叉的产物。”①另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个独立的应用学科。这里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6.
将音乐仅仅作为一个声音元素,形成一种信号,如告知主人开门的音乐门铃,本身不是艺术,可以称为音乐的“信号”。“信号音乐”的性质与此不同,它是信号界定“音乐”,不仅仅是信号,而且还是音乐的一个新品种,是艺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电视——这一新兴艺术种类的出现;而录音技术的发明,又为音乐与电视的结合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于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电视音乐  相似文献   

17.
苗棣先生将书名定为《电视艺术哲学》而不是《电视美学》就已经向读者暗示了他对于“艺术”与“美”这组范畴间关系的态度。在引言中,他就引用了赫伯特·理德关于“艺术”与“美”分离的一段论述,指出了“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并由此引发了全部的引言部分。给电视一个说法,有效地将电视艺术学与电视美学分离开讨论。同时,作者又在引言部分指出了通常对于“艺术”这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狭隘性,又区分开了“艺术”与“高雅艺术”这组极易被人混用的概念,这就剥下了“艺术”一词金光闪闪的外衣,还其本质。作者立足于这两组概念…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19.
零和博弈     
所谓零和,是博弈论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时,一方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之所以称为“零和”,是因为将胜负双方的“得”与“失”相加。  相似文献   

20.
从法兰克福到伯明翰--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再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统宇 《现代传播》2002,1(4):10-16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是电视批评理论的两个重要的西方思想资源。前者的社会批判理论是解剖电视的一把利刃 ,对我国思想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后者则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引入电视研究 ,看到了电视传播背后的市场这支“无形的手”的作用 ,从而更深刻地“读”懂了电视。对于电视批评而言 ,这种经济学视角具有特别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 ,电视批评不应当是一种“纯粹理性批判” ,必须考察电视传播、文化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共谋关系。从法兰克福学派到伯明翰学派 ,包括电视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才是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进步与完善的根本原因。本文提出 ,处于被肯定和被批判这种“双重视域”中的中国电视 ,面临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与紧张等四个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