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词籍禁毁主要与清代文字狱、《四库全书》修纂相伴而行,分成全毁、抽毁、应毁、违碍等不同毁弃程度,以及别集、诗文集所附词集词作、总集选集、词谱词韵等文本载体形式,能够作为一种特别书禁门类而存在相对独立的研究价值。禁毁词籍,政治考量是主因,次要因素是文化。在乾隆朝后期《四库全书》尚未修纂完成时,书禁就已经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禁毁的词籍并不一定都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或文学史价值,禁毁对象基本上分布在艳称清代词学中兴的康熙一朝,也有利于检讨乾隆一朝词学及其对后世词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词学筌蹄》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一、考证《词学筌蹄》编者周瑛的生平与著述;二、分析《词学筌蹄》的体例及词谱性质;三、论证《词学筌蹄》是现存最早的词谱(其年代比张《诗馀图谱》约早半个世纪);四、例举《词学筌蹄》的不足之处;五、分析《词学筌蹄》与《草堂诗馀》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盛""衰"之辨是清初词学的重要话题,清初各词派围绕词史发展的"盛""衰",讨论了三个核心问题:南北宋何者为"最盛"?明代是否词的"中衰"时期?清初词坛之"盛"是否真正的"盛"?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各词派深化对词史的认识,也让他们在同一问题上展开思想交锋,促使他们对词的体性作进一步的思考,对清初词的创作作进一步的反思。这些"思考"和"反思"的结论在后代便成为新词学建构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2,(5):40-40
王立在《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3期撰文指出,主题学与国学,基于并促进传统文人心态与人格价值观的双向建构,两者是共生并进的。文学主题审美表现中的人文关怀,与相当一部分国学理念极为接近。国学系统所具有的兼容性、动力平衡性,每多与文学主题互相生发。文学主题史视野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哲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宋元明礼学,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相关学者先后通过多本历史典故对宋元明礼学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宋元明礼学具有较强的典范意义。尤其是在重点人物及重点问题研究上,目前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绩。通过多年的研究,使用了很多研究方法,发现宋元明礼学可促使中国哲学研究不断提升。同时还可以传承儒家文化,这是现代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清代汉学的发展阶段与流派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学是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派别.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以及以阮元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先后相承,既渊源有自,又各具特色,代表了汉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反映了一代学术变化乃至终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清代词人在选本的编选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擅改原作现象,尤以明词选本为最.以王昶<明词综>为例,选家以当时的词学观来考察明词创作,在声律、格调、本事背景等多方面径直删改,有的改动篇幅竟达一半以上.这是清代中兴词学观在前人词选中的局部体现,既有潜在的心理背景,又有明确的学术动机和目的.此文学现象肇始于明末清初,而止于晚清,对后世的词学观念和学界研究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弘正间审美主义倾向之流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尚质论文学观的地位 ,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之下 ,才有了我们今天把握到的明中后期文学的一个差异性面貌。鉴于长期以来 ,文学史与文论史界疏于对这一变化状态及其复杂性等的研究 ,本文试图在此有限的篇幅中 ,经过具体考察 ,对相关问题作些开掘。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启蒙运动系一种"前启蒙主义"思潮,表现出过渡性的思想特质.它所凭藉和倚重的逻辑基点在于极力强调信仰-情感解放的决定性作用,在其背后暗涌着一股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即作为对儒学"天命"观的反动,它将意志视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前启蒙"思想探索与情感趋向的深层潜隐着更为深刻的逻辑悖论,即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误读"与二者之间内涵的互换转移.这也是一种抽象化的形式逻辑与实质内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汉学是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占据清代特别是清前中期学术的主导地位.在对清代汉学的研究中,有关不同流派的划分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始终是学者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汉学家本身已然注意到其学派内部学人之间风格特色的不同,一些总结性的学术著述也反映出地域、师承以及学风的差异.本文沿流溯源,从学术史的视角出发,对学术界有关汉学流派划分的诸家观点及其研究状况作历史的考察和脉络的疏理,并进行初步的评析,以期对清代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考察了“国民”与“奴隶”二词的渊源及其在清末从古典意义向近代意义的转化过程 ,分析了当时围绕“国民意识”与“奴隶”根性问题的讨论情况 ,并探讨了二词内涵在当时转化与流行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证了唐高宗上元二年至弘道元年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刘希夷、沈期、宋之问、陈子昂等51位诗人175首诗歌的创作年份。这九年中,王勃、刘希夷与卢照邻相继谢世,而沈期、宋之问与陈子昂已开始登上诗坛。系年涉及作品真伪、作者考辨、诗人生平、创作背景、校勘训释、史实地理、诗歌本事以及诗人间的交往唱和,对史志记载有误及旧说不确者,时有订正。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立项的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全明词》,历经二十馀年,终于在学界的企盼中问世,实在可喜可贺! 中华书局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继《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和《全清词·顺康卷》之后于2004年又推出《全明词》,词史上各断代总集基本配齐,实在是词林幸事! 快慰之馀,我们将《全明词》翻阅一过,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留下不少遗憾。兹据阅读所得,将《全明词》的缺失作初步的梳理,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订补,以期对日后《全明词》的修订有所裨益。一、词人断代不严有明一代,上承元朝,下接有清。易代之际的词人,属上属…  相似文献   

14.
清代初中期西学影响经学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西学对于清代初中期经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自晚清迄今,一直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历史问题。西学是否影响经学?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层面以及达到了何种程度,这些问题皆成为了该专题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伴随着研究视域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即尝试着对近百年来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并就其中主要研究成果做出述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西北学术文化,与其所处的地域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汉唐帝国的繁荣,曾使西北学术文化发展到鼎盛,两宋以后逐渐趋于稳定,张载关学的诞生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经验、制度、民俗层次升华为理性哲学层面.宋明理学关中学派的起落,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完善转向衰落之势.明清时期,代表西北学术文化的实学与史地学的学人士子精诚团结,共发"经世济用"之宏愿,使秦陇文化又一次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