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我国高层次研究人才年龄结构堪忧的呼声不绝于耳,尤其是老龄化问题更是受到科技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它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竞争力和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提出老龄化问题的理论基础是最佳创造年龄的确定。应用心理学认为,人的创造能力由记忆力和理解判断力决定。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能力是随年龄变化的,而两者都处于良好状态的年龄区域(29~49岁)一般被认为是最佳创造年龄。赵红州于1979年完成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国外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研究人员在36~45岁创造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科学界影响巨大。作者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着重对获奖者取得获奖成就的年龄进行分析,并评价了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第二创造区”,提出了有关年轻科学家培养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十二年科学规划”制定40周年,这一规划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地组织科研人员对我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规划,也是最成功的科学规划之一。它不但为当时我国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今天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年科学规划”的成功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技期刊学术声誉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农业科学》2001~2003年刊载的714篇论文为基础,对作者年龄、学历、职称、单位和论文基金资助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科学》的作者主要是年龄在31-40岁的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第一作者中44.7%具有博士学位、63.8%具有高级职称;90.8%的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973”等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讨论了《中国农业科学》业绩与作者队伍状况的关系,提出作者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最佳说明的推理”是一种依据假说给证据的说明程度来确定假说合理性的推理。它认为,理论在说明上的那种“最佳”状态描述了理论的经验适当性,即“最佳”的理论是趋真的,理论实体的预言空白得到了填充。这样,IBE既可被看做是对科学理论发明和科学推理过程的正确刻画,又被赋予了给由它所带来的结论以认识论上的保证,在科学实在论上具有重要的辩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学科领域研究主题优先级进行战略分析,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决策部门快速了解学科领域的研究态势、发现科学前沿,对提高科研产出起到积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本文以图书情报学研究主题为例,采用主题提取与趋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提取学科主题基础上,从发文趋势和引文趋势两个维度,绘制含“研究贫乏区、热点区、冷点区、过热区”的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主题战略坐标。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趋势战略坐标能够有效展示学科领域不同研究主题的发展阶段,全面、细致地呈现不同研究主题的发展等级。  相似文献   

7.
于光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4):107-109
本文从样本的年龄结构和数学模型的选择两个方面讨论了赵红州提出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规律”的局限性,指出把该规律作为人才开发和科研管理的依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论文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从SC 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等三个方面,通过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影响力的测度,发现世界顶级生物医学科学家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可能由25-45岁移至31-55岁。同时,分析科学家个人研究水平与其影响力和科学家个人科学能力与其国家科技整体实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现代科技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科研人员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的研究数量不多,且结论不一致。本研究基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一项全国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深入考察科研人员的反思性如何影响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公众参与科学普遍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需要公众参与。科研人员的科技风险反思性和科学家责任反思性都能提高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支持度,但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反思性的人才更可能支持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所倡导的"溯源式"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先阐述干部参加体力劳动政策在“反右”后演变为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的制度,该政策虽然在三年困难时期有所放松,但随着“四清”运动的开展,又进一步加强,进而在“文革”期间发展为大批知识分子下放干校劳动。文章进而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文革”前实行科研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情况,以及下放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简析科研上的所谓“群众路线”对科学事业的破坏。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政策是“文革”期间极左知识分子政策的前奏,对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马文林 《今日科苑》2010,(2):160-160
随着电视媒介的快速发展,电视宣传逐渐从以新闻节目为主向专题类节目仝面发展,也就是专题节目宣传越来越以其分量重、形式灵活等特点,倍受观众关注。作为地方台也更加注重专题节目的宣传工作。要做好电视宣传并非易事,特别是地方台由其所处的节目资源环境、位置、工作人员能力所限,要搞好电视专题宣传就显得更加困难。作者认为要搞好电视专题节目宣传,达到最佳效果,要从选题上注重“小”字,内容上突出“特”字,宣传上形成“合”字.这几方面着手,肯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基金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以东南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任何国家要想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使本国科学家的人数大幅度增长,优秀科学家队伍的平均年龄要尽可能地接近最佳年龄区。世界各国科研机构都纷纷为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整相关科技政策,把重点放在培育广大青年科研群体,尤其是35岁以下年龄段的基础科研队伍上。如日本学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已有研究更多关注科研人员“工具人”身份,关注科研人员“社会人”身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科研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激励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不仅能减少不满意情绪,还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起着激励作用。(2)科研条件保障和科技评价合理性是促进科研“生产”的重要因素,均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有显著影响。(3)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化。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影响显著,而健康医疗保障的影响不显著。(4)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影响存在差异。45岁及以下的科研人员更看重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男性更关注住房保障,女性更关注教育保障。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能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仕辉 《软科学》1993,7(1):58-65,57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国少培养了100万大学生和200万中专生,使科技队伍正常补充的连续性受到了破坏,因而,埋下了我国科技队伍“断层”的潜在危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专业人员归队,迅速发展的成人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五大”生及中专学历的中青年人才,缓解了人才“断层”所造成的危机,但是,随着“断层”区年龄后移至科技队伍的最佳年龄区,及原有科技骨干主力年龄开始进入衰退阶段之后,科技队伍在文化大革命中埋下“断层”的潜在危机,便完全显露出来,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产生负效应。因此,采取什么对策尽可能填平这个沟壑,使我国科技队伍的整体效应能够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适应,这是我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断层”状况的基础上,就解决“断层”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以科学园为基础的科学工业综合体,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园、区、带三种基本形态;从时序看,园是区和带发展的起点,区和带是国进化的结果。中国的科学工业综合体以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起点,朝“一区多园”和“多区成带”两个方向发展,这一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双重经济运行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素养是数据密集型时代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必备能力,国内对于科学数据素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对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明确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目标与能力评价依据。[方法/过程]从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研究着手,通过对国外科学数据素养研究文献的调研与综述,深入分析并提取能力要素,按照科学数据素养过程结构内涵进行聚类,确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应该具备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针对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利用行为进行调查访谈,研究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特征。[结果/结论]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基本架构,为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科学工程”的语义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明  曾华锋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07-1612
 探讨了大科学的由来、特征和本质,指出其是知识生产方式的一次彻底性转变;考察了传统意义上的大科学工程,认为其反映了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全方位的一体化关系;从“大科学工程”的语义出发,将其分为两类:“大科学-大工程”和“大科学-小工程”,同时还对“小科学-大工程”和“小科学-小工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不同类型大学研究生院的相互比较,用“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新的科学假设使评价更灵活、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健康问题是我国当前民生工作重点之一,然而“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始终困扰我国政府和农民。本文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思考如何在农村推进健康教育工作,认为医疗保险的机构现行职能并未包含健康教育,而其在整合健康教育资源方面应当是最佳选择,并从对医疗保险机构职能主动化转变的角度出发,对推进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样本的年龄结构和数学模型的选择两个方面讨论了赵红州提出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规律“的局限性,指出把该规律作为人才开发和科研管理的依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