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选了《论语》中的十则短文,就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作了一些阐述,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那么,《论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约1.1万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节取两三个字作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按历史沿习的读音,《论语》的“论”字读lún。《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一册《论语六则》中“敏而好学”的“敏”字,课本没有作注,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则翻译成“聪敏”。我又查阅了在此之前的几本初一语文课本,均把“敏”字注释为“敏捷”。我认为这类解释不妥。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字得到了调整。在教学中,我发现五年制教材有八个汉字注的音不够规范、正确。一是第三册第7课《坐井观天》一文里“落在井沿上”中的“沿”的读音。教材把这个字的音注成了yan,这是不正确的。“沿”字是一个多音字,除读yan外,还读yan。表示水边的“沿”读yan,因此,“井沿”一词中的“沿”应读yan。二是第三册第36课《坚持锻炼》一文里“连广播操也不做了”中的“做”的读音。书中把“做”字注成了zuo,这是不对的。“做”只有一种读音,它的声调是第四声,应该读zuo。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的一些学生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念lún,是编集起来的意思,“语”就是语言的意思。把这两个字串起来说就是:将有关言论编纂成书。关于《论语》书名的这种解释,很早就有人说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相似文献   

6.
清代今文家一致认为,孔子作《春秋》寓改制之意,此种观念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春秋》学上,也体现在他们的《论语》解释上。从刘逢禄的《论语述何》、宋翔凤的《论语说义》,至戴望的《论语注》,都贯穿着此种共同的主题。不过,这些学者在解释的过程中有所差异,刘逢禄的解释着眼于“句”,宋翔凤的解释着眼于“篇”,而戴望的解释则从字开始,进而扩展到篇。总之,他们的企图都在建构一种可信的改制解释体系,不过,具体细节的差异却彰显出《论语》改制观的共同特征,即解释时都强调了思想的共通性引申,而忽略知识学的关联。这种解释特征,为晚清康有为的《论语》研究及其变法观念提供了考察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澎”字读音辨山东徐有修周益平在《“澎”字读音小议》一文(见《小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1期)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认为五年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十册《穷人》一课中“汹涌澎湃”的“澎”字,课本注为peng是错误的,应该读作peng。此说不当。198...  相似文献   

8.
张可 《湖北教育》2007,(1):34-36
教材分析《语文乐园八》的“我来试试”版块由“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组成。“读一读”中的第一项出示了6个成语,每个成语里都有带点的字,这些字都是日常容易读错的字,学习本题.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积累成语;“读一读”中的第二项,安排了4组词语,  相似文献   

9.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教科书与字典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助手,教科书中的字应与字典中的字相吻合,才便于向学生解释和说明。然而,小学语文教材五年制第十册《一夜的工作》中“矇眬”一词,字典中就没有。在字典中,只有“月”旁的“朦胧”和“日”旁的“矇眬”。根据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是“月”旁这个“朦胧”了。在同一册的《鲁班学艺》中,有“琢磨”一词的“琢”是多音字,在字典中也只有 zhuó这个读音而没有 zuó的读音,不属多音字。像此类问题,怎么向学生  相似文献   

11.
浅说“得”     
“得”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但使用广泛,词性较活,而且有多种读音。因此,要确切地解释它在句中的含意,咬准读音,就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仔细辨别,掌握规律。一、作动词,充当谓语。 (1)他们得了老奶奶的金子跑到城里去住·一(《一幅壮锦》) (2)……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果米》) (3)我们大队有个两  相似文献   

12.
<正>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材中选录了苏轼《赤壁赋》一文,其中有一句"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教材中对"更酌"的解释是"重新斟酒",而对于这个"更"的读音并没有作注释。根据传统的说法,一般我们都将这个字读成"gēng",然而如根据教材注释,"更"译为"重新",作副词用,那么这个"更"字的读音应为"gèng"。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以这句话为例,将"更"字解释成"改正;改变;更换"之意,音为"gēng"。对此,笔者一直存有疑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则》第45页注解.把“弘毅”解释为“刚强、勇毅”。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多家注疏都从“弘”与“毅”两方面诠释,即“心胸开阔,意志坚定”或“志向远大,意志坚毅”。不知教材舍“弘”取“毅”是何考虑?  相似文献   

14.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论语》中的名篇,它叙事记言简洁生动,很具有代表性。文章原选入《语文读本》,今编进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了正确把握孔子思想,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特将“哂”“与”“撰”三词拎出发表自己的浅见陋识,以求教于方家。一、“夫子哂之”中的“哂”。此“哂”字一般皆注解为“笑”“微笑”,但也有注解为“讥笑”的。如唐满先《〈论语〉今译》就把“哂”解释为“讥讽地微笑”。而通读全篇,再联系孔子平时对学生的态度,此解就显得不确了。子路一生忠于孔子,《论语》有三十八次提及他,其中有多次记录了孔子直接…  相似文献   

16.
黄金军 《现代语文》2005,(12):17-17
《论语》,大家都知道“论”念“lǘn”。可近来笔者对几个班的高中学生作过一个小调查:《论语》的“论”为什么念“lǘn”,其答案的正确率却几乎为零。后来,又“考”了几位语文老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竟也不知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名列“四书”之中,当然是国粹了,这么重要的作品,对其读音内涵的了解,中学生们却知之甚少,语文老师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大有人在,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毕竟是有点遗感的。  相似文献   

17.
郦道元的《三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之句。对于句中的“陵”字,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译文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材全解》都把其译为“小山包”,而长春出版社的《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则把其解释为“丘陵”。笔者以为,把“夏水襄陵”之“陵”解释为“小山包”或“丘陵”都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历来解释不一,且有相当出入。本文从《论语》的文本出发,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言论以及其他相关典籍,从一种接受视角来解释"兴观群怨"。文章着重分析了"怨"字,认为"兴观群怨"在教化论之下体现出了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的层次;其在实用论之下,则体现出一种从内向外又回到内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语》之“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句,自汉以来,学者注疏分歧较大,虽后世正统注疏较多采用全句不断之分法,然此说未免与文章之本意有不合之嫌。文章着重结合清人史绳祖之说,就“与”字在《论语》中之用法,以及孔子本人对待“利”、“命”、“仁”三者的不同态度问题,对该句重新解释,从而指出:此句应为“利”、“命”后俱有断,其意亦了然,乃孔子罕言“利”,旨在不赞同,而对“命”、“仁”则是赞许之意。  相似文献   

20.
《论语·子张》中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两句,很久以来,人们都把“优”解释成“好,优秀”,这是不正确的。在《论语》产生的先秦时代,“优”字有“丰厚,富裕,有余力”的意思。“学而优则仕”即是“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旧《辞海》(合订本)129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