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大学制度的根基是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但是如何让外部社会认同与接受这一制度安排,这就是一个制度合法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为了生存而采用抗争的手段,到中世纪在教会和王权的夹缝中寻求平衡,再到现代社会与各利益相关者展开有规则的博弈,西方大学制度的合法化是一个曲折的进程.其制度合法化的手段也从另一个侧面呈现出人类社会文明进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宣示合法性、争取合法化、获得承认、发生承认危机、再次争取合法化的过程相伴随.大学合法性的承认主体经历了自我承认、教会或国王承认、国家承认、多元承认等多个阶段;在对大学合法性的承认内容上,主要有教化合法性、知识合法性、文化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和经济合法性等;在承认的形式上,既有大学的自我承认、也有大学间的相互承认和外部对于大学的承认.在当今的大学转型时期,大学合法性的承认主体、承认内容和承认形式都面临着危机和再次合法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生产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学科模式下,知识生产以同行评价为合法化机制.通过同行评价机制,新知识在既定学科框架下获得相互承认并传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产权制度开始成为知识生产中新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遂成为关乎学科承认的新的合法化机制.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大学的学科建设利弊参半.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现代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也在加速知识的私人化,损害大学的公共性,不利于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4.
大学组织治理制度是基于价值协商基础上的相关利益群体在人才培养、学术发展与社会服务活动方面所遵循的惯例、习俗、规范、信仰和仪式,是大学组织有秩序运行的规则系统。它的特点表现为:聚焦组织底部、异质群体利益共享、人才筛选景观等。大学组织通过自我保护机制、强制性机制、合法性机制与联盟机制生成其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斌贤  王晨  张乐 《教育研究》2012,(2):134-140
"施潘事件"是20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界的重大事件。由于年轻的天主教徒施潘被以一种违反德国大学传统的方式任命为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德国学界、政界、宗教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演变为一场"学术界的文化斗争"。这场争论的直接焦点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大学的内部事务,从而阻碍学术自由?更深层次的冲突在于,学术自由究竟是大学维护私利的工具,还是整体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潘事件"的深刻意义在于深刻地预示了现代社会中大学与国家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政府与大学之间、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价值、利益和文化的多重冲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从上至下看的路,另一条是从下向上看的路。第一条道路在与教育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发生了合理性困境,第二条道路在与教育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发生了合法性困境。合理性危机需要一种合理化策略,合法性危机需要一种合法化策略。而建构中层理论既是合理化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合法化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合理化和合法化的过程中,建构中层理论可能会成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7.
由于迷信风水而导致的民间纠纷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同时也是传统司法中一类不可忽视的特殊案件。"刁讼陈仲垣、陈杰二杖"案系明代《盟水斋存牍》中记载的一个典型的风水诉讼案件。分析其诉讼双方的利益分歧和诉求,以及官员的审理过程,对于探究传统社会中百姓的生活常识和内心信仰,以及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司法案件的审判,司法官员对民间的风水禁忌这一案外社会现实又有着何种见解与认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大学双语教学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明显差距,亟待改革。因此,大学双语教学应当按照后现代知识观追求"误构",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加大师资建设步伐并构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对教学属性或方法在质上的规定,是大学教学评价者进行大学教育质量评价时应坚持和遵循的客观尺度.要突破现行大学教学质量基本局限于"局内"利益的评价视角,就必须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把大学之内在的精神品性及其社会责任等学校之外的其他"局外"利益相关者,把教学之于学校、教学之于人、教学之于社会的责任与功能纳入评价标准的视阈.  相似文献   

10.
汉宝德教授<风水与环境>一书在台湾风水研究著述中堪列上品.作为当代中国风水研究中的力作之一,它立说有据,绝非目下坊间"风水俗书"可比.当然,汉先生并不完全认同风水含科学成份,说明他的"科学观"与我们不同,值得商榷,但他仍过细地理解和掌握风水知识,分析它,尊重它,包括通由"风水禁忌"研究揭示了风水作为"中国建筑-景现-规划美学体系"的性质,揭示了风水景观学首在追求景观客体要素"形式的和谐",对中国风水审美形式化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在风水史研究中也获一系列值得肯定的创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制定内部规章,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体现.大学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大学,内容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展开,适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大学规章法治化是大学治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是保护大学各组群人员利益的现实需要.大学规章法治化有合法化和合理化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专家的偏见     
在我国,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常有"专家"站出来说话.解惑释疑本来是件好事,但却有少数专家,面对此类危害事件,不但没有做到在危机爆发之际及时"发声"提醒民众,反而出于某种行业、部门利益的考虑封锁消息,或发布"自证清白"的信息.这些所谓的"专家"实在让人害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正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从创造知识向应用知识转型、从学科向跨学科转型、从知性到德性转型。大学转型主要是通过不断变革其理念与制度以实现转型合法化,大学章程是大学理念与制度的载体,建设大学章程以凝铸电子文化时代理念、强调"应用性"价值、重构跨学科逻辑制度框架、融德性于制度设计,从而有助于大学实现科学转型。  相似文献   

14.
战略规划越来越成为大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航标,不同的大学发展战略背后均折射出深厚而相异的哲学基础,即方法论的差异。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建国后我国的大学发展战略大致可以概括为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社会建构主义三种范式。现实主义的大学战略强调以"权力"为中心,遵循政治逻辑;新自由主义强调"利益"至上,遵循市场逻辑;社会建构主义的大学战略弘扬"交往"的意义,遵循实践逻辑。这幅图景既描绘了我国大学发展战略的演进逻辑,又反思了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超越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中国大学战略的一大进步;但回避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则只能是一种罔顾社会事实的理念倒退。  相似文献   

15.
近日随着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和国际易学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和以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名义开办的国内首个“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开张,什么是风水,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以及如何看待风水的影响与作用等,又成了学术界争议的热门话题。这一争议热潮有利于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风水。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与企业的知识活动系统结构,都具有全息结构特征.从知识活动的视角对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基于知识生产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应用的知识转移.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事实上是一个互动过程,需实现知识转移从"单向"向"双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切瑞霍尔姆斯分析了泰勒原理、施瓦布的"实践4"、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以及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当中的结构性特征。基于此,本文认为课程是经过权力的运作机制之后而得以确证的合理化、合法化的文本;一旦文本有机会进入到课程当中,读者"我"、学习文本、一起学习的他者之间就构成了多元的、动态的、复杂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知识状态下,知识的合法化面临了危机,呈现非合法化状态,从属于思辨哲学的大学机制出现了危机,也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方式。非合法状态下,知识外在化影响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知识权力化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跨学科产生的招数导致教师个体的式微。从非合法化到合法化误构,探寻后现代知识状态教师教育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风水"作为中国建筑"文脉"的载体是十分明显的.中国"风水"的延续应以转型为前提.所谓"转型",一方面指"风水"在延续中要尽力剔除其中的迷信因素;另一方面,"风水"的延续也要借鉴借助于当代科学,提升自己的科学品位.目前,要谋划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风水哲学"、"风水美学"、"风水诗学"、"风水景观学"、"风水地理学"、"风水建筑学"、"风水规划学"、"室内风水学"、"风水心理学"、"风水微气候学"、"人体风水学"等学科.陈志华教授和李中教授发文对"风水"全盘否定.我理解两位教授对以"风水之名大贩迷信者的愤怨之情,但是,我又不同意二位教授一概否定"风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开启了一场"重塑教学"运动,其对大学教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技术、观念以及思维三个方面。以信息技术为表征的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大学教育提供了技术便捷,从而在知识生产模式、知识获取方式和知识传播途径上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基础并重塑了大学创新教学的知识根基。"自媒体时代"在教育观念层面对传统大学课堂中的教师权威提出严峻挑战,并为大学创新教学所推崇的民主协商、人格平等、宽容理解等理念的落地生根奠定了社会基础。信息社会对大学传统教学冲击最大的当属"互联网思维",从而"用户思维""共享思维""整合思维"和"跨界思维"成为大学创新教学走向深化的实践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