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虹 《新闻传播》2010,(2):48-49
回顾本次美国总统党内初选及大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如播客和博客(政治类)等已经由过去的零散的、辅助性的功能发展为引人注目的重要选战工具。其中,政治博客(political blog)在2004年的美国选战中初露端倪,如今已成为选举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政治博客为研究对象,在探讨政治博客的起源、类型、发展历程以及传播模式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民众和竞选者两个层面重点分析作为选举营销传播渠道和手段的政治博客对美国总统选举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博客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在政治生活中它的影响力更是为许多政治家所关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还没有正式开始,各种类型的私人博客或者社团博客早已经挖空心思为各可能是候选人的政治家们传播政治观点和主张,树立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冯艳 《网络传播》2010,(8):84-86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博客的使用呈爆炸式增长,并在美国政治世界里生了根。从奥巴马的草根筹款到荣·保罗的“革命”,博主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共派头鼓吹候选人。这种对社会媒体的参与让选民有机会影响和被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DruegeRrepor.com)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博客网站在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引人注目,直到2004年美国大选,博客记持有记证,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博客开始进军美国的新闻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6.
孙辉 《网络传播》2005,(3):82-83
当CNN的新闻主笔因为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言论而被愤怒的公众拉下马时.是否意味着美国的言论自由制度在博客生存的今天岌岌可危呢?  相似文献   

7.
罗攀 《青年记者》2006,(20):71-71
博客在互联网上从安营扎寨、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呈燎原之势,仅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在博客王国里,每一个Blogger都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我手写我心”,每个细节都由自己主宰。这种满足了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的条件而实现了“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得到了  相似文献   

8.
博客:网络传播的新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慧 《新闻记者》2004,(10):40-43
近两年来,博客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网络传播无国界,"博客不是全新的事物,黑客进一步的平民化,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王华 《新闻爱好者》2007,(12):66-67
博客,是一种以日志的形式频繁更新的、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博客的内容崇尚个性,体裁十分广泛,有新闻报道、诗歌、散文、小说、日记、歌曲、视频和照片等。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当博客承担了传播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事件、评述新闻事件的时候,博客新闻也就由此产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必然带来的。比如美国博客“德拉吉报道”,在新闻方面曾经被美国社会刮目相看,有些新闻比其它大媒体更快更准确。而且因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博客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董乐铄 《传媒观察》2006,(11):44-45
互联网在飞速发展,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锐元素,博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网络交往的每一个角落。博客时代的到来给网络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我国,几千万人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身份名片,博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或交往习惯。随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阅读博客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勤劳的博客写手相比,看客们会忠卖地等待博客“地主”更新网络日志,他们发表评论或保持沉默,即所谓的“灌水”和“潜水”,并以第一个发表评论为荣,美其名曰“沙发”。  相似文献   

12.
许天颖 《新闻通讯》2011,(10):42-43
被认为在历史上分别经历过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宣传时期的中国,其传统的舆论环境接近于多伊彻所谓“瀑布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水簇以瀑布的方式,从较高的传播系统向较低的传播系统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水簇会经过一个个的水潭:最上面的水潭由经济和社会精英组成,接下来是政治和统治精英的水潭、大众传播媒介的水潭、舆论领袖的水潭,最后是人民大众的水潭。  相似文献   

13.
到底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翻译成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人们是否需要全方位的信息交换?是否需要一个快捷的、全面的、立体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可以通过访问一个网络域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并且能够知道他的需求,知道他的生活和工作意向,知道他的优势和竞争力,知道他存在的价值。如果人们真的有这个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希望社会生活从此改换面貌,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博客管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客在美国虽然是新兴的信息发布形式,但从法律上来讲它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性质类似,许多法律条文对于博客同样有效。美国各州对于侵犯隐私、侵犯版权、诽谤等都有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博客这种新媒体形式在日本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欢迎,日本大众使用博客表达自我受到压抑的愿望,讲述各种稀奇古怪的心理故事与理想,努力把自己的博客装扮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空间领域,这成为博客担当的一个重要责任;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印刷媒介的消费疲软,大众对博客的关注视野转换为对印刷媒介的消费,从而带动了印刷媒介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林敏 《当代传播》2007,(3):5-77
新闻博客作为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在近几年异军突起.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博客新闻正逐渐呈现主流化的趋势,一些成功的个人新闻博客、主流大报网站的博客和某些主流网站创新的博客新闻内容正在改写着新闻史.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媒体公信危机看博客传媒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在美国媒体都关注着大选进程的同时,它们也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一向标榜自由公正的美国媒体这次真的自食其言了。几个世纪以来他们所奉行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最能体现“美国式民主”的政治大选中一去不返。在这里,政治立场成了惟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媒体指针,伴随着“驴象之争”,美国各大主流媒体也划清了楚河汉界,有的向左走,有的向右走。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就是美国新闻界围绕着大选所发生的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邓劲松  蒋宏 《新闻界》2006,(2):93-94,92
博客,其英文为Blog,即是Web Log(网络日志),源于1998年美国,流行于2000年,2002年被引入中国。《市场术语》对博客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信息共享”开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转变。  相似文献   

19.
赵婧 《新闻传播》2014,(2):60-62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和迅猛的发展,博客,作为Web2.0新技术的先锋应用,对于所有人都已不再陌生。而随着博客的发展,以之为代表的Web2.0的新应用正不可忽略地冲击着传统媒介,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传统媒体的发展和变革。本文仅就博客对传统媒介的意义进行分析,包括对博客所反映出的问题的认识,这些问题或特性给予传统媒介的启示,以及对我国未来传统媒介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应该说是当今网络发达最“厉害”的社会。“后奥运”时期,中国网络用户已经超过3亿,是日本人口的两倍,几乎等同于美国人口。它产生的效应是“网民崛起”,形成的局面是“网络政治”。公民与以往不同,逐步掌握话语权,想方设法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