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的区别在于消费购买商品时的选择标准不同。二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理性消费是感性消费的基础,感性消费是理性消费的升华,影响消费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购买力和需求层次,产品和消费本身,随着经济的发展,购买力的提高,市场上的消费行为将逐步向以感性为主转变,然而这种发展趋势是有极限的。因此,我国企业应抓好生产,保证质量,引导消费,做好宣传,促成腾飞。  相似文献   

2.
理性消费:明确你的需要 理性消费的观点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广告购买东西。当我们需要一种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广告提供的信息,决定到哪去购买,买什么牌子的商品。广告只在我们需要某种商品时起作用。如果仅仅根据广告或是否  相似文献   

3.
“理性人”是博弈论中的必要的假设前提,即假定博弈局中人都是理性的(rational)。理性的人就是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然而,在某些博弈中“理性人”面临着困惑。“理性人”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理性人”假设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消费行为,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一、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消费行为亟待正确引导1998年底,全国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有227亿人,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有1451万学生,中小学生约占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期。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亟待加以…  相似文献   

5.
“理性经济人”假设即合乎理性人的都假设,它是指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这显然与现实中的人有所差别,文章以我国消费者为例,从社会各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并从消费者自身、社会消费环境等角度分析了造成消费者不合理消费的原因,进一步从收入、立法、教育及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豫人 《家教指南》2004,(7):22-25
有位教育家曾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理性消费,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广大家长朋友做得如何呢?以下两则消息可见一斑:据沈阳市统计部门近日调查,该市约一半家庭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近万元,占家庭日常消费的28%。据广州市某青少年研究所一项关于广州青少年消费行为的最新调查显示,广州青少年虚荣消费和冲动消费行为倾向较强,而理性消费行为较弱。他们每月动用少者百余元、多者数百元的零花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衣服鞋袜、休闲用品、参考书刊和到西式快…  相似文献   

7.
张敏 《岱宗学刊》2000,(1):70-73
“理性时代”开始于艺复兴对理性的介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掐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理性像"万金油",理性和思维是同义语,理性方法主要是算计。资本主义存在的第一动力是获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主要缺陷是剥削、异化和利润率下降。从经济观念来看,边际效用学派采用了理性方法。劳动是商品,雇佣指用货币购买劳动,而不是购买劳动力。劳动力是未付出的劳动能力,根本不可见;劳动是已付出的劳动能力,完全可见。马克思假定"活劳动是利润的最终来源"。劳动价格异化,不是劳动的人被异化,而是资本主义被异化。从社会观念来看,自由竞争和剩余价值没有必然联系,垄断不是资本主义衰落的根本原因。根据文化的特征,还不能认定西方文化衰落。意识形态决定制度变迁,"文化为体制之母"。列宁揭示了资本主义衰落的秘密,即垄断和利润的必然联系。文化的状态和保证利润是不同问题。从利润率下降趋势、剩余价值实现以及自动崩溃论可以看到西方的衰落之原因,西方文化的衰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一种民主性、他律性和程序性的治理方式.这种治理方式基于感性人易于滥用权利的人性假设,主张以体现"绝对理性"或"人类理性"的法律来约束感性人的任意.人并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截然二分,此时此地是感性的存在,彼时彼地是理性的存在,任何时候都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对立统一体.因而单纯的法治必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理性时代”开始于文艺复兴对理性的倡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挣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商品经济社会,由于人们购买商品是以商品的牌子——商标为向导的,所以商标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的程度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间接或直接地受商标的影响下度过的。因为人生每一阶段,从婴儿呱呱坠地起父母替他购买奶粉、尿布到垂垂老矣时购买保健器材,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有一个认牌选购的问题。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电视这种融音响、色彩、画面于一体的新的传媒进入平常百姓家之后,商标更以前所未有的作用力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生活质量、乃至审美情操、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2.
在理性精神与人精神相互关系的计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观,一种是与科学理性相交融的人观.一种是与科学理性相对立、相隔离的人观。由于中国传统化中缺乏科学理性精神,由于今天的一些学对人精神的理解仍然带有传统人观的偏狭性,全社会应大力提倡科学理性精神,并努力实现科学理性精神与人精神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代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出发,根据第三产业的特征、功能和有关规律,对影响第三产业商品市场供求的因素和供求矛盾进行了分析。 一、第三产业商品的市场需求 需求是决定第三产业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第三产业商品量。作为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第三产业商品的需求同实物商品的需求一样,其变化规律也遵循需求定理,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第三产业商品的需求规律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尚待研究的问题.基于对知识、行动和理性等概念的阐释,并通过对科学知识的价值以及其与常识在行动中所起作用的分析,可以提出和论证基于科学知识的理性行动的条件如下:(1)在设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比运用常识将更为成功;(2)在考虑效用的前提下,获取和操作这些科学知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概率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考虑不当,就可能出错.现举一例:某商场进行有奖促销活动,每购买100元商品就可到“抽奖箱”中抽取一张奖券.每10000元为一开奖组,每组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某人在该商场购买了200元商品,第一个参加该组抽奖,求他获奖的概率.错解买100元商品可获得一张奖券,10000元为一开奖组,100元占这一开奖组的10010000,即1100,一开奖组设一、二、三等共6个奖,则一张奖券获奖的概率为1060,那么买200元商品得两张奖券,获奖的概率为1600×2=11020.分析以上解答是错误的,错在“类推”上.“一张奖券获奖的概率为1060…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什么?(能清楚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2.训练学生与人交际,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在交往中培养合作意识,渗透礼貌教育。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最期望:学生能清楚表达自己购买商品的愿望,并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学习辅助工具:各种文具、生活用品等。(自备钱)教学课时:一课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样式价格用法质量用途……买文具说清楚问明白有礼貌看问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联系生活导入,激发情趣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了,一定去过不少商店买过很多东西。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围绕理性展开的。从把理性当作人的一种主观能力的角度来看,理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对象,处于主客观的矛盾运动中,表现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双重形态,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他认为理性就是追求真理,并试图通过展开理性矛盾来达到真理,实现矛盾的和解。通过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掘出其内在价值,还可以看到这些价值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微观经济学中,市场被认为是商品的效用得以实现的载体。具体地说,所谓市场就是具备一定购买能力的、且具有现实的购买需要或潜在的购买倾向的顾客群。当顾客的需求与商品(包括服务)效用一致时,购买行为就有可能发生。我们对市场有了正确认识,就会从分析顾客的需求切入,千方百计去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发掘顾客潜在的需求,从而不断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家鼓励消费的情况下,应加强对全体人民进行科学理性的消费导向教育,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消费启蒙教育。   综观时下见诸报刊的未成年人犯罪个案,不难发现大都因缺乏消费知识,盲目摹仿成人消费行为,以一种不考虑消费基础的不自量力的“有钱无钱都要潇洒一下”的畸型消费心态,随心所欲地乱花钱。这种不计后果的无知盲目的极度消费,一旦缺钱时,必然诱发出或私下骗、偷父母或亲友的钱物,或加盟社会上违法犯罪行列等行为。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对少年儿童进行消…  相似文献   

20.
税收征纳双方的理性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通常被概括为理性的、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决策、税务部门的管理活动等无不与置身其中的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的基本特性密切相关,因此确立对税收征管活动中纳税人、征税人理性特征的认识,对提高征管效率,杜绝征纳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现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