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建立起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的回归模型,分两阶段对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近年居民住宅所占的货币需求增大,居民对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货币需求弹性在变强,居民行为更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2.
利率变动通过影响虚拟经济改变了主流经济学中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虚拟经济下:(1)利率上升通过虚拟经济的财富效应,在短期中使储蓄增加,在长期中使储蓄减少;(2)利率上升通过虚拟经济的替代效应,在短期中使储蓄减少,在长期中使储蓄增加。通过中国2000-2007年数据实证表明: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都产生负向作用;利率变动通过股市对居民储蓄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利率变动通过影响投资从而作用于居民收入、居民储蓄的机制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迅速增长,本文首先分析其原因,认为收入增长和居民固有的储蓄倾向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利率和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行为影响是很复杂的。然后我们运用模型进行分析,认为近几年我省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虽然下降,但这主要是由于我省居民货币收入增长率下降所引起的,而我省居民所固有的储蓄倾向并没有发生改变。最后我们对下世纪初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建立和分析储蓄函数,对1978-2003年我国的居民储蓄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明显的区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蓄行为的无规律性会越来越严重,收入以外的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存在一年和二年的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息是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是储蓄的未来收入,储蓄行为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目前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变弱,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居民人均收入低,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单一以及由于制度变迁而引起的收入两极分化加剧、生活支出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对未来预期的改变。为了提高储蓄利率弹发现,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有产措施,利率机制市场化,金融市场多样化,扩大消费信贷,提高居民收入和限制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的居民储蓄规模过大、储蓄增长与收入、消费投资及效益增长呈不协调状态,不仅浪费了含蓄作为经济资源自有的效率与价值,而且引致了一系列阻碍经济有序运行的消检作用,这是由制度和体制变迁、收入增长及分配格局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对体制变迁的预期等铆中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流积淀的剩余储蓄,不仅有利于原合理需 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当前,应把储蓄分流作为“扩大内需、激活消费,启动增长  相似文献   

7.
居民储蓄行为的经济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的储蓄行为和消费行为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储蓄行为变量不仅要受可支配收入因素影响,而且还要受人们的储蓄动机和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居民的储蓄行为及其对宏观经济总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外部均衡出现了一些“资金流动之谜”,这既不能通过主流的经济学理论给予圆满的解释,又不能从其他发展中国家找到先例。本文通过资金流入对国内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从金融中介的角度对资金流动之谜做出新解。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只有通过投资加大储蓄资金的效率,才能充分发挥储蓄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效应。该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较详尽地分析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现状、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当前我国储蓄长期高位增长与大量外资流入相伴出现这一特殊现象出发,对造成转化效率低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最后得出只有从不断完善间接金融转化机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入手,才能疏通转化障碍,以此完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IS-LM模型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与相机选择各项经济政策,须以投资乘数与利率机制的有效作用为前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现实中,过高的社会储蓄倾向、利率刚性及利率机制的失效。造成IS曲线与LM曲线的移动刚性,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的货币政策频频失效,这就需要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以扩大投资效应,并在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生产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新认识,结合中国新剑桥方程式及其货币供需方程式,提出并验证了投资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投资经济增长模型IV2=G以及IV=M揭示投资增长存在一个乘数效应,而该效应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高低,也直接决定货币供需变化。研究发现:近十多年来增长稳定在20%-30%之间的中国经济投资,使目前经济增长处于趋缓的6%~7.5%;但是,一旦消费增长,国民储蓄增加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趋势将会高于目前,至少达到8%以上。该发现对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进行中长期投资规划,消费规划,以及储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科学预测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走势和中央政府如何科学制定灵活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银行的不良债权是监管不严产生的,而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是高利率诱发的,在经济周期变动中,由于过去宏观经济政策缺乏微观运行基础,不良债权与通货紧缩并存状况,使货币政策无所适从,新凯恩斯主义提出的低利率和信贷配给措施,对当前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增加收入、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下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国家经济平稳增长,但投资增同的回落,物价缓慢回升,反映出当前人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面对通货紧缩的压力,如何尽快启动国内有效需求,使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取决于需面对通货紧缩的压力,如何尽快启动国内有效需求,使国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取决于需求与消费的不断升位,教育作为社会总需求中消费与投资,已成为热点,因此,从而促进国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出发点,中国文化形成了以人性善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西方文化则孕育了以人性恶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中西不同的人性假设形成教育管理的重大差异。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忽略了教育管理权,西方则很早就发挥了国家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中国教育管理人治色彩浓厚,西方教育管理法治色彩明显;中国教育管理强调道德约束,西方教育管理重在利益刺激;中国教育管理凸显权威管理,西方教育管理重视民主管理;中国教育管理以维护稳定为根本,西方教育管理则以提高效率为要义;中国教育管理改革意识相对淡薄,西方教育管理改革意识强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弱化的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银行业一般均衡模型和角点均衡模型,对我国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利润、利率等变量的决定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弱化的根源在于:银行业垄断,银行资产结构和私人部门融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的利率弹性偏低,发行国债的挤出效应,流动性风险的存在使存贷供需失衡,以及自由价格和自由择业环境的缺乏使分工协调困难而致使经济中短缺与过剩并存等。  相似文献   

16.
陈享光 《教学与研究》2000,25(11):19-25
利率水平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不仅同非货币部门的储蓄投资活动相联系,而且同货币部门的活动有关.利率具有调节、平衡储蓄和投资,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要强化利率的调节功能,必须构建利率合理形成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建立中国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脉冲响应函数及其方差分解的研究,一方面得出了消费价格指数对本身的冲击和对滞后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击是敏感的,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的变化是不敏感的结论;另一方面得到了一个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到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传递机制和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的一个不能被公众预测的突发性变化到消费价格指数同方向变化的传导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层面上仍应以稳健为主。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抑制耕地面积下降的势头,通过灵活运用隐蔽性较强的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加强对政府投资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的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对能力、技能等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如何更有效地对职业人才进行培养,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以利率和利率变化趋势是作为判断最佳投资量的一种参照。职业教育机构应开发和设计出相应短周期的教育产品,以满足低利率背景下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纵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每一种新的管理理论都以相应的人性假设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和管理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各个阶段都自发或自觉地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与之相适应。人们的核心管理思想和具体的管理模式也不断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从西方人性假设角度出发。探讨建立在不同人性假设下的管理理论的演变规律,是构建适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的一个指导原则和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溯因推理是科学假设产生的唯一逻辑操作,且具有显性的思维流程。科学假设能力是由科学假设能力的内容、操作、产品、品质和监控等组成的多要素、多侧面、多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假设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科学假设能力结构的内在环境为前提,创设良好外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完善科学假设能力的内容,掌握科学假设产生的思维过程,学会评价科学假设能力产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