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的童蒙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东坡易传>蒙卦的注解里.<东坡易传>蒙卦注解也是苏轼贬琼期间启蒙海南文教的主要著作.苏轼的童蒙教育思想主张启蒙以育德为先,应养其正心,应果行育德,还主张利用刑人以规范德行.苏轼的童蒙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道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启示:应防止幼儿陷于物欲主义;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应树...  相似文献   

2.
苏轼对教育问题甚为关注,他倡导兴学设教,注重教化的作用,但并不过分夸大学校的功能;论证学与道的关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张学校教育应通过严格、有序的教学保障人才的规格质量,以此为选拔人才提供资源,并就科举考试提出一些具体的标准。苏轼丰富而独到的教育思想所蕴涵的理念精神不仅充实了古代教育理论素材,而且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范琐哲、徐金玲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出其惊人的文学创作天赋,也透露出其睿智的教育思想。作者对其教育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主要是: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有为”的思想,这集中体现了其教育哲学理念与教育实践活动中;二、教育目的:培养“君子”;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苏轼对教育问题也十分关注,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对学校功能、学习方法、考试改革和教育管理等方面作过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教育主张和建议,有的为朝廷采纳并加以推行,为宋朝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苏轼经过"兴学-重教-办学"的教育之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求实重情"的教育思想.通过对"求实重情"的教育思想及教学理念的解读,人们可以发现,"求实重情"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透过现代教育再次走近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追溯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的时候。当我们回顾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们的时候,不难看到一种折射。即庄子对后世哲学、文学、美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样.庄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如果忽视了庄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思想史的影响的研究。就很难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北宋文豪苏轼对教育问题甚为关注。他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出教育目标及学习途径方式的见解,主张学校应通过严格的教育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就科举考试提出经义与诗赋兼容,以科举为主又兼采察举推荐的方式以及依法取士等调整措施。他的教育思想所蕴涵的因素不仅丰富了宋代教育理论素材,而且对当代教育具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态度、情绪、情感发展,以促使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古诗文,苏轼的诗词是其重要的代表。文章通过分析苏轼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古诗文的情感熏陶中感受中华优秀的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及审美能力,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拥有健康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文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表现在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重视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层次的关系人文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教育目标与现实教育目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心理健康思想和智慧。苏轼毕生坎坷多舛,但他面对困境没有沉沦,永远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事物,从而形成发现事物皆可乐的旷达人格。基于此,研习苏轼道家思想的内涵,以及这一思想中的物皆可观、真人真知、精神优游的意义,同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与朱熹《学校贡举私议》为各自批判当时教育现状、总结学校贡举得失、系统提出各自教育主张的经典议状,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苏、朱二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议革主张,且多有冲突激烈之处.学术分异是苏、朱二人教育议革分歧严重的本质,从个体来看,这是苏轼、朱熹教育思想不合导致的冲突,从学术发展史看,可看作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与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之间的争锋.出于学术思想构成的不同和各自学说主张的存异,朱熹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历来有所批判,朱熹《学校贡举私议》与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便是这种学术分异之下跨越时空的思想争鸣.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可以更科学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语文教育的过程必定是思想教育的过程,思想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固有之义;语文教育必须伴之以思想教育,离开思想教育,语文教育就难以实施;语文教育是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教育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教育妙境.语文教育中思想感情教育与表现形式教育之间应该是互相依存、相得益彰的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文章在深入解析政治社会化历史渊源、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刻诠释。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异同分析,对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深化公民教育内容,充分运用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以此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互联网等的优势,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采用直接性灌输与明示诱导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引入情感教育等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好地推进人民大众向"政治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创新性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互动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两者的实际教育效力和整个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有利于促进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实践回归。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互动的逻辑基础。教育生态学的提出,使教育成为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且更为广泛的社会现象,为我们研究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开辟了一个新视野。通识教育蕴含人之为人的价值维度、通识化人的价值功用以及人性和谐的价值指向,内在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品德培养目标,隐含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内化于通识教育,两者可在共生性的生态体系中实现功能互补、动态成长。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互动需要贯穿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开放互动的价值理念。此外,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融合、创新互动不是简单的谁隶属于谁的问题,而是彼此间的相互改良,即要使双方在互动中有所融合,在融合中共同发展。因此,丰富教育内容、构建互动平台、提高教师素质等成为两者融合互动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两者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苏辙对苏轼贬谪期间整理和完成了的《东坡易传》贡献较多,其中《东坡易传》里面的蒙卦是苏辙所解。蒙卦蕴含了苏辙丰富的童蒙教育思想,强调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要性。苏辙坚持启蒙的根本在于"养其正心",认为固护"中正"是教育的首在,也是人格的塑造和完善的重要方式。苏辙的童蒙教育思想可以成为当代进行中小学道德启蒙教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创业教育丰富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创业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引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养,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即提高教育认识,深化教育结合;互补教育内容,统一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方法,强化教育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整合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创业教育丰富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创业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引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养,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及对人进行思想教育的科学。该理论的学科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原理、原则和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间的关系、理论基础,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综合性、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中国,仪式教育贯穿于国家事物与民众生活,对整个社会起到了教化与管理的作用。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功效,其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可通过精心设计仪式教育载体;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营造更加真实生动的场景;丰富校园文化,增加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反思等途径,达到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