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环节主要表现在素质教育内容的主方向、学校教育运行的主渠道和与社会实践结合的主战场上.因此,作为高校应围绕道德规范进行德治教育,并将德法并蓄落实到育人的校园文化之中,使高校"德治"、"法治"工作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并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德法融合,即让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同向同质基础上双向融合互动,进而使小学生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最终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展德法融合视角下的法治教育需要理性分析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异同,梳理教材中法治教育的显性分布和隐性渗透,并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领域存在"孤岛化"现象,大部分专业课教学中并未体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成人高校的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为目标,在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探索和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法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融合,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在强化法治素养教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法治意识淡薄、认知浅显、信仰匮乏等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现状,探析教育路径,以期培养具备坚定法治信仰、扎实法治理论基础、缜密法治思维习惯、过硬法治实践能力、德法兼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的角度探究了德治与法治并举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举措.认为助学贷款诚信的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功能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德法并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同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具有价值旨归的一致性.德治与法治并举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要求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教育法治不是万能的,它本身具有功能性局限。教育法治之外应有教育德治。教育德治是教育法治有力的、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德法课)不仅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客观要求,还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德法课教育教学存在医德教育缺位、医患关系定位及认识存在偏差、法制教育内容不完善、教学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为深化新医科建设理念,医学院校德法课改革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丰富德法课的医德教育内容;以法为教,拓宽德法课医学法治教育内容;德法相融,构建医学院校德法课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铸就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德法相融,幸福成长”的法治教育理念引领下,绵阳市万达学校将学校的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开启了法治教育的新样态,拓宽了法治教育的渠道,创新了法治教育的方式,着力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的道德认知和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古代官德教育的历史很好地诠释了官的本义,体现了德治的历史蕴含和德法兼治的传统。本文考察古代官德教育发展状况及得失,以利于在审视历史过程中有效地批判与借鉴、吸取与摈弃、继承与创新,谋求当代官德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以人为本”与“人治管理”、“法治管理”及“德治管理”的比较,阐述当前倡导”以人为本“德法兼治管理的深刻内涵,揭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必然是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与理性统一。在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融合,发挥法治与德治的整体功能,如此,才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才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本文在分析法治与德治的融合价值及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出法治与德治融合的途径:加强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以法彰德,道德法律化;以德辅法,法律道德化;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公民的法治与德治思维。  相似文献   

13.
加强以法治、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教学内涵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现状分析入手,强调教学中要科学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以及提高德治和法治教育质量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使这一教学思想能够切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文章对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进行探源 ,对西方社会德治进行分析 ,论述德法并治的理论依据 ,提出了二者结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治国手段的重复,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新形势下,“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反映了市场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当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德治中积极的内容,在发挥德治对社会成员内在观念引导作用及法治对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调整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实现德法并举。现阶段德法并举最有效措施是:政府运用立法、执法、法律宣传等手段促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发动群众制定并实施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予以支持;从严治党,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与实践道德的表率,成为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治理既离不开德治,也离不开法治,在教育治理过程中,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德治是教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更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法治教育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各个环境构成一个系统。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面临着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树立法治思想;加强党风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全面完善法治教育工作,营造法治教育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和学生优化法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有效衔接,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通过问卷调研,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衔接状况并不乐观,一是学校注重理论教育和纸面成绩,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二是就业去向结构较为单一,与社会多元的法律人才需求匹配度不足;三是学校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就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文章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优化教学设置、改革评估尺度、注重生涯教育等建议,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德法共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特色。“德法共治”根植于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治理实践,是对礼法合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德法共治”形成于法治轨道上的德法合力:法治和德治在法治轨道上互动、互补、互融,共同发力并走向价值归一。“德法共治”作用于时代新人的培育进路:“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应探索出以“德法共治”为内容的教学体系设计、引导大学生建构德法并存的行为模式、着力引领大学生开启德法并存的法治生活方式,为新时代治国理政输送德法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一直以来,我国应用型高校法学教育课程缺乏思政元素,没有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指导下,婚姻家庭继承法学以培育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