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所以善教者,应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乐思,方能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善思,即为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  相似文献   

2.
一次,有个物理老师问我,是否注意到蜡泪在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我思之再三,还是回答不出。最后他告诉我,蜡泪凝固有三个特点:一是由软逐渐变硬;二是由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三是凝固后中间凹陷。经他这么一指点,我才恍然大悟。蜡泪凝固,本是个习见的现象,为什么我却回  相似文献   

3.
随着二十世纪语言学的转向,拉康在其背景下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与思考。以笛卡尔确定主体性的“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拉康的“我不在我思之处”将其进一步深化,“我不在”之“我”与“我思之处”之“我”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实在界与想象界的映象,也是思考主体与真实主体、言中主体与发言主体、真实之我与伪装之我的直接显现。拉康将不同语境下的我进行区分,是一次打破传统的突破,而这一突破也正是他这一思想提出具有价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思念絮语     
(一)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二)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份思念,我送你一个森林。(三)世间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思念絮语$安徽省涡阳第一中学@辛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进在“思”的林中路中,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找到失落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因此有必要从思之可能、思之发生以及思之期备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之思,以显现他对人之生存境遇的追问。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开始了,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笼罩下,我对学生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只盯着孩子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上课的激情渐趋消退,然而就那么一次,重新点燃了我工作的热情之火。  相似文献   

7.
妙批作文     
《初中生》2010,(1)
清末一次科举考试,卷子中有引自<诗经·秦誓>"昧昧我思之"("昧昧"在此作沉思状讲)之句,一考生将其抄写成"妹妹我思之".阅卷考官又好气又好笑,遂在其句旁批道:"哥哥你错了."讽谑之笔,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家中有“四怪”,让我引以为豪。“森林之王”老虎是森林之王,我爸属虎,自然成了我家之王。家里重要的事务都由他扛,所有的账单都由他来处理,什么电费、水费、电话费、保险费、买房通知单……害得他直叫“苦煞我也!苦煞我也!这个当家人我不要做了。”说归说,可他从来不动真格。“私家侦探”妈妈是位辅政大臣——家庭主妇兼私家侦探。可怜我和哥哥的一举一动全逃不过她的眼睛。一次,我和哥哥在家偷看电视。妈妈一回家就问:“看了多长时间啊?”哥哥以为妈妈肯定不会知道,就说:“只看了一个小时。”妈妈看了…  相似文献   

9.
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所谓善教者,应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乐思,方能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善思,即为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  相似文献   

10.
梦寻孔林     
梦寻孔林许建国没到孔林的时候,总在心里想象出许多愿望中的形象来。到了孔林,随着穿梭般的人群流进葱绿而深进的松之海洋,竟感觉这样随便地踏进这片土地有些过于轻率,因为这不是平常的松林,而是浸润着深厚营养的文化之林。愿望中的形象虽已呈现眼前,而想象中的那份...  相似文献   

11.
李秉 《语文知识》2001,(10):35-36
我们的方块字中形近字、谐音字特别多,稍有不慎就会读错、写锚,而水平差的人强不知以为知,更是笑话百出。清末的一次科举考试,以《尚书》中的“昧昧我思之”为题,意为“深切地默默想念“。一位考生却误将“昧昧”写成“妹妹”,文章内容自然更是南辕北辙。阅卷的考官见题目错写成了:妹妹我思之。成为”思妹心切”之意,不禁哑然  相似文献   

12.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13.
吴国珍 《学语文》2013,(5):47-48
《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玄认定为诗经最佳句,王夫之更从中概括出文学创作的反衬手法,其《姜斋诗话》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诗广传·卷三》在对“昔我往矣”等句的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他说:“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已之悲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于技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设计提要]本设计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思”之除蔽;二、“思”之讽谏;三、“思”之验证。[设计实施]一、“思”之除蔽[问题]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是设置的“障碍”,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动脑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以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相似文献   

16.
教后思教     
教后思教●叶元端教后思教,是教学过程的延续。教师课后反思,必然在分析得失成败中有所收获。一次课、一个单元以及学科任课结束后,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反思,起承前启后作用,有常教常新之功效,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即时反思教师上完一次课,抽空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17.
依依惜别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人生之路,在经历风霜雨雪的行程中,有多少个驿站供我们小憩,又有多少次的挥手告别要我们远离亲人。千般离情,万般别意,种种的惆怅化作丝丝细丽,浸润着你、我、他,谱出了一曲曲感人的依依惜别情之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胡启龙 《教师》2010,(21):35-35
《森林旅游》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的复习课,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教材中是把问题放在去森林旅游前、中、后的三次购物的情境中进行,当时我想:如果仅让学生看图提问解答的话,教学目标肯定能完成,但森林旅游的情境不会得到很好的展现,能不能让学生扮演游客来一次情境模拟和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9.
<森林旅游>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的复习课,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教材中是把问题放在去森林旅游前、中、后的三次购物的情境中进行,当时我想:如果仅让学生看图提问解答的话,教学目标肯定能完成,但森林旅游的情境不会得到很好的展现,能不能让学生扮演游客来一次情境模拟和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20.
《等待》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他在《等待》中表达了与存在主义哲学一致的主题与内容。本文尝试运用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理论解读主人公孔林一等再等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孔林十八年的等待是荒诞的外部世界的产物,他的第一次的等待是活在自我欺骗当中。而孔林的第二次等待反映了他真正的存在和对本真的追求。通过把读者带到主人公孔林的内心世界,哈金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生存状况和寻找通向"本真"和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