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它是由一个单音语素加上一个叠音后缀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把这类词归入合成词里的附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构成,如"喜洋洋""沉甸甸"等。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怎样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它是由一个单音语素加上一个叠音后缀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把这类词归入合成词里的附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构成,如“喜洋洋”“沉甸甸”等。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怎样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1999年4月第1版)是这样表述的:“充当词缀的叠音语素不论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读阴平。”这类词语只有这样一种读法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有下面三种读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两部广东话词典(《港式广州话词典》《广州话方言词典》)中收录的ABB式形容词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粤方言ABB式形容词的历史形成轨迹和构成来源,并与普通话中的ABB式形容词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粤方言ABB式形容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读李小梅先生的文章《单音节形容词叠音后缀读55调辨》,很受启发,但李文对“雾蒙蒙”“香喷喷”“亮铮铮”“血糊糊”等ABB式形容词BB本调的确定有待商榷,《现代汉语词典》破例为ABB式形容词注变调的处理办法也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山西闻喜方言的形容词,象普通话一样,也具有丰富多彩的生动化形式。不过,它的生动形式的构成情况又同普通话不大一样。比如,普通话中单音节形容词加叠音后缀构成的生动形式(红通通、圆乎乎、沉甸甸),《现代汉语八百词·形容词生动形式表》共举了一百三十多例,除了二十五、六个闻喜方言不使用之外,其余一百多个在闻喜方言中只有二十个左右可以构成“A B B”这种生动形式。占不到百分之二十。双音节形容词的“A里A B”式(胡里胡涂慌里慌张),闻喜方言又比普  相似文献   

6.
桐城方言中有丰富的ABB式形容词,A与BB主要有主谓式、后补式、联合式、附加式等四种结构方式,BB往往以摹状、比拟、比喻、通感等修辞方式与词根A构成词,ABB式形容词可充当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宾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7.
宜昌方言BBA式形容词极具地域特色,却少有人探讨其形成理据。通过词内理据分析,A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并且具有易估量性和易感知性;绝大多数的B是半自由语素,意义较为实在,且可及性程度较高,B进入该式后需要变调。BB和A的凝合既与语法化有关,也与二者的语义相容有关,所提供信息的示证性程度在二者的结合中得以协调,最终构成偏正式和联合式两种格局。通过词外理据分析,可以得知BBA式的形成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用心理密不可分。宜昌方言BBA式形容词和ABB式形容词的相互转换也遵循着一定的理据,不能笼统地将BBA式视作ABB式的变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重庆话叠音词的形态、语音和语义。按照词性的不同,重庆话叠音词可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等四类。每类下面又可以按照构成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分为从式、ABB式、AAB式和AABB式等四种形式。叠音名词和动词要读成前重后轻,叠音形容词和副词要读成前轻后重,且重音都与长音对应。叠音词连读后一般发生变调,尤以第四声连读变调最为明显,第二声连读后可以变调也可以不变调,具体因口音不同,第一声连读变调和第三声连读变调最不明显。构词韵律主要有双音步、[1#2]、[2≠1]和[2#2]等四种。各类重叠式大都不发生声母类化。叠音词在取义上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同义、多义现象普遍,语义色彩上大多数偏向中性或贬义。研究旨在更好地勾勒出重庆话的某些个性及与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9.
照例子写词语,是引导小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好形式。小学期末考试命题也常用这种形式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情况。但此形式在运用上有得有失,这里试举两例对比分析如下:例1:白茫茫(ABB)“白茫茫”属于ABB式叠音后缀的形容词。这类词语的构成有三种情况:(1)形容词 叠音:黑洞洞、亮堂  相似文献   

10.
阳朔葡萄平声话有较为丰富的定用词缀。它是指没有能产性,或者能产性极低,很固定地附着在个别或者极少数语素之上的词缀,它们本身一般不能独立成词。这些定用词缀多为双音节形容词后缀,构成格式多半为ABB式,加这些定用词缀后基本上构成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多表示程度深。  相似文献   

11.
照例子写词语,是引导小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好形式。不少县市小学期末考试命题也常用这种形式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情况,但此形式在运用上有得有失。这里试举两例对比分析如下:例1:黑洞洞(ABB)“黑洞洞”属于ABB式叠音后缀的形容词。这类词语的构成有三种情况:(1)形容词 叠音:白茫  相似文献   

12.
宁波方言形容词重叠式ACC是一类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形容词叠词形式。它既不同于由双音节词演变而来的重叠式ABB,又不同于后缀叠音意义完全虚化的重叠式AXX。ACC的叠音后缀CC看似虚化,事实上大多还保留古意,而且CC与A的结合也不是任意的,具有意义上的联系。从词义上看,ACC在宁波方言中大多表示“有点A”,这种A在ACC中的语义弱化倾向是当地人长期生产生活的语言选择,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和结果,这一语言现象可以在认知语言学中获得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汉中话、普通话里的ABB式形容词的格式变换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析,概括归纳出了六条异同规律。由此,一方面说明作为普通话词汇系统的基础方言之一的汉中话词汇丰富多彩,为形成完善普通话的词汇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用于其选择吸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汉中话里存在着较多的语言累赘成分,它完全可以通过普通话的不断影响有规律地逐步使其规范简明。  相似文献   

14.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里由后缀“子”构成的派生词为数很多,不仅名词、量词里有,而且动词、形容词里也有。无论从这类词的数量上,还是从这类词的构造和意义上同普通话相比,都有其突出的特点。 普通话里,后缀“子”能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大多数词中,这些成分在现代汉语中都是非独用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如“帽子”、厂子”、“本子”、“胖子”、“乱子”、“弯子”、“灯罩子”等),尽管是否用“子”有一定的习惯性(如能说“肚子”、“李子”,而不说“肺子”、“枣子”),但后缀“子”用得还是很普遍的,由它构成的名词也很多,因之,一般语法  相似文献   

15.
陈丽冰 《现代语文》2009,(6):103-107
福建宁德蕉城区方言名词与普通话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构词上,重叠式构词和附加式构词是蕉城区方言名词构成上采用的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很多单音节名词可以按AA式重叠(重叠具有区别词义.辨别词性等作用).在附加式构词中,后缀语素(囝、头)的构词能力强于前缀语素(番,洋、老).此外,还有逆序词及并举遍称的构词方式,显示出蕉城区方言名词构成上与普通话相比有不同之处,与闽东其他方言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正> 安庆地区的贵池县方言中,有一大批具有生动表现形式的形容词语。这些形容词或词组的中心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前加的修饰成分和后缀的附加成分却显得比普通话丰富。这些附加成分形式多样、形象生动、富有音感、褒贬鲜明,极具表现力。由这些附加成分与中心词构成的 BA(的)式、ABB(的)式和四字语,是贵池方言中常见的。这一部分词语在规范化之后,对丰富民族共同语可能是有意义的。现将这部分形容词语  相似文献   

17.
罗山朱堂话属中原官话信蚌片,其名词后缀较具特色,如罗山朱堂话的名词后缀“儿”尾构成的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的“A儿1儿2”式和“A儿2儿2”式结构;以及后缀“娃儿”和“娃子”在构词及语法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想就天津方言语汇后缀谈五点看法。一、语义虚化,大多为轻声。二、为构词形态,使合成词类化。三、具有附着性,大多表示某种语义色彩。四、只能和实语素构成新词,具有能产性。五、余论。一天津方言后缀是实语素虚化之后失去了词汇意义而形成的。“个”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儿化”的表示日期的单音节实语素之后,构成“A儿个”式,指近期某一天的双音节时间名词:前儿个、夜(昨)儿个、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龇’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单音节动词性实语素之后,构成“A龇”式双音节动词:翻龇,掰龇,扒龇,咬龇,掖龇、崴(音  相似文献   

19.
ABB式形容词是汉语词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但其中BB读音的声调却至今叫人难以把握,从相关教材规定的模糊可见一斑。本文分析这类词的变化趋势,并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ABB式形容词中BB读音的声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ABB式形容词是汉语词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但其中BB读音的声调却至今叫人难以把握,从相关教材规定的模糊可见一斑。本文分析这类词的变化趋势,并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ABB式形容词中BB读音的声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