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导致日本私立大学面临生源和破产危机,私立学校丑闻频发也暴露了家族式学校治理的缺陷,私立学校的公益性有待加强。因此,日本文部科学省围绕“积极性治理”和“防御性治理”对《私立学校法》进行修订,包括制定修改规章制度,澄清学校法人权责、细化各方职能,加强信息公开、提高管理透明度等。但《私立学校法》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确定理事会和评议会的权责;如何处理学校管理权与教学权,形成权力制衡格局;如何保障监事会的公正性与专业性,避免家族式私立学校监督乏力;如何处理学校法人自主治理和政府责任关系。《私立学校法》修订与争议的实质在于日本私立大学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相似文献   

2.
日本私立学校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日本私立学校的管理制度日本的私立学校是由学校法人开办、经营的,原则上不允许学校法人以外的任何人开设。但是聋哑学校、盲童学校、养护学校和幼儿园在目前阶段允许非学校法人开设。(一)学校法人学校法人是以开办学校为目的、根据《私立学校法》的规定而成立的组织。根据私立学校法规定,组织学校法人时可以接受捐款,但必须根据文部省的规定将设立学校法人的目的、名称及校名,私立学校的课程、系科,法人办事处所在地、组织成员、资产及财会规定等向文部省或主管部门申报。学校法人应有五名理事(包括一名理事长)、二名监察,另…  相似文献   

3.
国外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立法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制定专门的私立学校法、法令和规章,形成调整私立学校的法律体系,如日本、韩国。二是不专门制定私立学校法律、法规,而是在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中,对私立学校的有关问题分散加以规定,如英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04,(1):34-36
在日本,设立公益法人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从事有关公益事业;二是要不以营利为目的;三是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财团法人、社团法人和学校法人均属公益法人。日本的私立学校,特别是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者,都必须是公益法人,只是所依据的法律由《民法》规定的公益法人——财团法人,变成了特别法《私立学校法》规定的公益法人——学校法人。学校法人在“捐资行为”规则中必须明确地将资产分为基本财产、可动用财产和用于经营收益事业的财产。“基本财产”一般不能动用,它是学校存续的基本保障;学校的日常运营经费主要依靠“可动用财产”的收益、“用于经营收益事业的财产”的回赠以及学生的各种交费。  相似文献   

5.
2008年至今,我国台湾地区对《私立学校法》及相关法规做了大幅修正。新法的最大亮点就是在给私立学校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大大加强了学校法人及私立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从而为其规范、公开、透明运作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改进具体体现在法人制度、监察人制度、董事会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值得大陆民办学校在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办学行为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私学振兴财团,是同创建私立大学等经常费补助金相关联,把过去的私立学校振兴会加以改组,根据日本私学振兴财团法,于一九七O年七月设立的特殊法人。该财团,除发放上述的经常费补助金外,还办理借贷资金,发放助成金,募集、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设立公益法人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从事有关公益事业;二是要不以营利为目的;三是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财团法人、社团法人和学校法人均属公益法人。日本的私立学校,特别是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者,都必须是公益法人,只是所依据的法律由《民法》规定的公益法人——财团法人,变成了特别法《私立学校法》规定的公益法人——学校法人。学校法人在“捐资行为”规则中必须明确地将资产分为基本财产、可动用财产和用于经营收益事业的财产。“基本财产”一般不能动用,它是学校存续的基本保障;学校的日常运营经费主要依靠“可动用财产”的收益、“用于经营收益事业的财产”的回赠以及学生的各种交费。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的规定,除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可举办学校外,学校法人也可举办学校。罔家(指中央政府)举办的学校称为国立学校,地方公共团体(指地方政府)举办的学校称为公立学校;学校法人举办的学校称为私立学校(据日本文部省1995年公布的统计,在私立学校学习的学生人数约占大学、短期大学的八成,约占高中学校的三成。日本的私立学校在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方面起了很大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在推进教育民主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校法人制度为核心的私立大学法制体系.1949年顽布的<私立学校法>对学校法人理事、监事、评议员会等作出详细规定,从而保障了私立大学的"自主性"与"公共性",这从制度上为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重新修订的<私立学校法>强化了理事会、监事、评议员会机能,要求学校信息公开,强调学校法人的"自我责任".日本学校法人制度的形成与改革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私立学校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渐凸显.通过法律范畴的调整与规制,德国为私立学校的创设和运转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私立学校的设立经历了漫长的法律论争,其与公立学校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法律地位层面.德国以与公立学校是否"等质"为标准,将私立学校划分为替代性学校和补充性学校两种典型模式.德国《基本法》中确立了私立学校的宪法性地位,并赋予其享有自主管理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同时,与私立学校设立及管理有关的一切事务均处于联邦与各州的法律调整中,并因此衍生出诸多法律判例.国家在私立学校的监督中扮演的是"守夜人"而非绝对控制者角色,重在对学校设立、教育和管理等事务进行宏观层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国外私立学校营利性问题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本私立学校 日本的民办教育很发达。1949年日本颁布了《私立学校法》,为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目前,除义务教育阶段外,私立学校在日本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承担了大部分高等教育和绝大部分职业教育,成为日本教育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12.
秘鲁改革教育体制秘鲁今年开始对中、小学教育体制实行全面改革,以主要由政府办学转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办学。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学校管理。根据秘鲁政府最近颁布的三个教育改革法令,今后该国的中、小学分为私立学校、教育部办的国立学校、地方政府办的市立学校以...  相似文献   

13.
一、中小学教师及其职业资格的类别 韩国政府于1953年4月颁布了《教育公务员法》,同年10月颁布《教师公务员资格鉴定令》,这两个法令后来几经修改。法令明确规定了教师资格鉴定的种类,将教育公务员的范围限制为国家公立学校的教师和教育专门职员,不包括一般公务员和私立学校的教师。一般来说,韩国的教师主要指在学校里直接教学生的人,是专业性职业,是指持有教育部部长授予的资格证书并且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相似文献   

14.
第2段第3句:“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教参》译为:“因此要抛弃古代帝王的现成法令制度,而取法那(古代)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明显可见,这样的翻译有多处错误———“其”,不该译作“那”,指代“古代”,应按课本那样,把“其”字当作人称代词,他,承上指?..  相似文献   

15.
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比台湾《私立学校法》的相关内容,对两者之间在立法宗旨,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的定义、性质及适用范围,董事会的相关规定,收费,税收,财产权及教职工的权益等方面的别区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为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2006,(6):54-54
根据日本《教育基本法》《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和《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国库负担法》等相关法令的规定,日本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其中包括由国家财政直接出资部分和地方财政中以转移支付形式分担的部分构成。其中地方的义务教育学校和公立学校教育费用,分别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二级财政按教育财政法令规定各自负担。  相似文献   

19.
开展分类管理是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美国私立学校分类管理有一套独特而完善的管理制度。从重点解读美国私立学校分类管理在学校设立、办学经费、学校产权、政府资助、教师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出发,对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私立学校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成为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各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国民政府时期中等私立学校的发展状况,做一粗浅探讨。一、管理政策与措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私立学校,是在清末民初私立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创设私立学校的是外国教会。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在中国内地的传教权,并因传教而设立学校,训练教会服务人员。清政府对其一直采取放任态度。光绪32年(1907年),学部通令各省说:“教育为富强之基”,“现今振兴学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