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业学习中的比较法 比较就是在思想上确定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或者事物某一特征与另一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是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完全不同的事物无从比较;只有同类,或具有某些相似点的事物才有比较的价值。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人们才有可能正确地确定自己的活动方向;才能对同类的事物或某一事物类似的属性做出同样或类似的反应;才能针对不同类的事物或某一事物中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活动。比较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比较的基本过程和组成部分。如,比较两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是把他们的学习成…  相似文献   

2.
比较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常见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思维成分。它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间的对比 ,从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的存在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从而产生新知 ,得出有创造性的结论。生物学科具备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明显优势 ,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1 比较思维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 .1 用于概念教学 ,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式 ,把同类事物的本质共性集中起…  相似文献   

3.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的是某一事物的发生与存在,会使另一事物发生与存在;某一事物的不发生与不存在,也会使另一事物不发生与不存在。我们把这两种联系统称为条件与结果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比较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指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从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的存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产生新知,得出有创造性的结论。比较思维是让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生物学学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前沿科目,具有知识量大,系统性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科目紧密联系,具备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的是某一事物的发生与存在,会使另一事物发生与存在;某一事物的不发生与不存在,也会使另一事物不发生与不存在.我们把这两种联系统称为条件与结果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盐池县三中冯鑫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既可以是由感知某一事物而想到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也可以是在回忆某一件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事物。想象是在现实刺激影响下,...  相似文献   

7.
比较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指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从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的存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产生新知,得出有创造性的结论.比较思维是让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生物学学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前沿科目,具有知识量大,系统性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科目紧密联系,具备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马峰 《语文知识》2014,(4):52-53
一、衬托辞格的定义及分类 衬托作为一种修辞格,就是在说明一项事物时用相似或者相反的另一项事物项作比较,用来凸显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优点、缺点或某一特点。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相似文献   

9.
课文比较阅读法例谈福建/冯瑞庭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与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比较事理之间的特征,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比较分析两篇文章,对理解文章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掌握课文特点常用的方法。比较阅读的范围,可以大到作家整个作...  相似文献   

10.
比较是在思维中确定所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判断思维过程.由于人们在进行观察和思考时总习惯地把性质相似的事物加以比较,并往往把处理某些事物上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到处理与这些事物性质相似的另一事物上去,所以数学学习中正确地运用比较,有利于深化知识,辨别异同,正确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是一种从"来源域"事物特征向"目标域"事物的映射过程。本文运用空间映射理论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探讨作者如何使用隐喻来建构语篇,以及读者如何根据语境和隐喻的本体和喻体特征判断"白象"的隐喻意义,进而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比较和联想的内涵分析(一)比较教学法的内涵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两事物间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二)联想教学法的内涵联想教学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链接而展开思考,按照一定的标准由一种事物推延到另一种事物,由一种意境联系到另一种意境,利用事物和意境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人常把比喻和象征混为一淡,还有的把象征误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意见。比喻修辞中的借喻与象征有相近之处,它们都是借用某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但借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类不同事物,只在某一方面打比方,意义比较具体明确。而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的意义则不十分明  相似文献   

14.
一、相关联想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红领巾联想到少先队员;由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二、相反联想即由对某一个事物的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联想到了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三、因果联想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式。例如《荔枝蜜》的结尾,作者了解并喜爱蜜蜂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四、相似联想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个事物的一种联想,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  相似文献   

15.
借代琐议     
萧逸 《语文知识》2000,(7):61-62
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它的定义是“不直说某一事物名称而借用另一种说法来表现”(黄汉生《修辞漫议》);“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来代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那么,是否“换一名”、借用另一种说法都是借代呢?本文试图通  相似文献   

16.
隐喻(metaphor)也称暗喻,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即一种事物被比为另一种事物,而不用比喻词。例如:He has a heart of stone.(他有着铁石心肠)。在这句中,把 heart 比作 stone,而没有用比喻词。同样,也可以把这句改写为:He has aheart like a stone.又如:He has a marble brow.(metaphor)也可写为:He has a brow as white asmarble.(simile)。这种比较通常是含蓄的,因此,有人也把隐喻称为简缩的明喻。隐喻的基础就是两个不同事物在特征上存在着某一类似之处。这样才能用指 A 事物的词来描述 B 事物.从而产生比喻和联想。所谓"特征上存在某一类似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形状上类似。例如:The effect is that of a flat woman with ablack eye.结果就好象一个肥胖的女人脸上长有一只又青又紫的眼睛。(这里the ugly stadium withan intolerable yellow penthouse 被比作 a fat wom-  相似文献   

17.
周晴文 《江西教育》2001,(12):20-20
类比法教师在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叫类比法。类比法根据对比事物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两种。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征。例如,亚马逊河与刚果河的比较,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比较,都具有这种性质。同类异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例如,欧洲气候与非洲气候的比较,我国新疆西北两盆地的比较,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借比法有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18.
一、比喻和比拟比喻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十、类比式所谓类比式就是用类比法来谋篇布局的一种结构式.它一般是根据某一个别事物的某些属性来说明另一个别事物的某些属性.它的好处就在于通俗易懂、触类旁通,启发思考、形象生动.类比当然要在比较中进行,而比较要讲清比较对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但类比式中的比较只着重于比较对象之间的共同点,不注重比较对象之间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20.
比较法就是在我们头脑里,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在比较中可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也可以在比较中找到差异,从而将事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促进了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