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社会性别理论将人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加以区别,强调性别的社会建构性,认为社会对两性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生物性别规定的延伸,人们现在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我国当前女性就业权现状,认为在该领域不仅存在显性性别缺失,更主要的是存在着隐形性别缺失,从而提出应对我国传统男女平等观的内容重新界定,以及在立法决策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
多元的性别文化为我国社会带来了性别角色模糊化、性别价值差异化以及性别道德边缘化的困惑,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别维度之探究应运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性别视角,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培养健康、完整的人为目标而重塑正确的性别平等理念,将科学的性别观等要素整合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性别意识,从而使男女两性认同、悦纳、扮演好各自的性别角色,并最终发展成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3.
性别平等是人们关注已久的话题,倡导性别公平不仅应该关注男女两性生理性别上的平等,而且应该关注两性社会性别上的平等。生理性别是先天的,社会性别却是后天的,是文化赋予的。文章通过对俐侎人的生育习俗进行分析,发现"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现象从婴儿刚出生就开始体现。当地的生育观和社会性别观是由于文化使然导致的,从而制约了女童的发展。承认差异,关注弱势群体,突破传统文化的枷锁是实现两性平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当代男女性别气质趋于中性化的趋势,我们应理性观之。其实任何性别气质都只不过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当代大学生性别气质的中性化是他(她)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整个社会对性别气质中性化加以重视,并正确引导,它将是通向兼具两性人格优点和长处的"双性化"的必经阶段,也恰恰证明男女平等更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性别观一直是海明威研究中的关注热点之一。以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为依据,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从男女换装、性别角色转换和同性恋欲望三个理论层面,探讨海明威的性别观,得出结论:海明威并非提倡传统性别角色,拥护男性至上;他在短篇小说中描写社会性别的不定性和可变性,是其对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变化和重构的深切关注,是其"双性和谐"理想的表达,这一理想贯穿着海明威的整个写作生涯。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组织方式这一命题入手,提出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和社会性别观念是造成妇女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结合案例对其中较突出的心理困扰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认为在妇女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首先应当具备社会性别的理论,将“来访”妇女的问题放在性别的框架中进行分析,直面妇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唤起其主体意识,发掘其内在潜能,帮助她们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本身是围绕"性别问题"发展起来的,至今经历了三次浪潮。在论述和解决"性别问题"时,女性主义有三条清晰的线索:一是关注点从侧重生理性别转到强调社会性别,从性别本质论转到性别建构论;二是围绕"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的关系,从主张通过缩小、消除性别差异,转到主张通过承认乃至张扬性别差异来实现性别平等;三是从对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产生的根源及不平等表现的反思,发展到对整个传统西方哲学中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的批判与颠覆。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身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婚姻都影响和形成了他复杂的性别观,而他的性别观又在他刻画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在其小说中表现社会性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海明威向人们引荐了一条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别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咏 《教育导刊》2005,(3):11-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女性主义研究中,与表示男女两性生理差异的"性别"(sex)相对,用"社会性别"(gender)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期望、要求和限制.社会性别反映了社会文化对男女差异的理解,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约定.因此,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积淀形成的结果,由此便形成了一定社会的性别文化.社会性别文化是一定社会中的男性或女性在社会文化中所共享的群体特征、行为方式、社会作用及象征意义等.从社会性别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社会现象,是一种指向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诞生的作为一种分析差异的方法,社会性别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运用,并成为女性主义的主流话语。在教育研究中似乎看不到男性的存在。本文试图找出男性研究的视角,以期对我国的男性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分性别的,尤其是在生理性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性别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来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力图从社会性别的进步方面对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回族文化在"主流"社会当中经常会被边缘化,而女性历来又是人们传统思维中相对于男性的"弱者",因而有必要针对回族女性这一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予以关注和研究。文章以回族女性节日——法图麦节为调查对象和研究切入点,通过亲历过程,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节日过程、宗教仪式进行观察和深入分析,对节日中的性别分工、两种性别的地位以及两种性别的关系等社会性别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构建和谐的两种性别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瑞清 《现代企业教育》2007,72(20):118-119
社会性别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诞生的作为一种分析差异的方法,社会性别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运用,并成为女性主义的主流话语。在教育研究中似乎看不到男性的存在。本文试图找出男性研究的视角,以期对我国的男性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社会性别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差异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传统文化对男女两性角色的分配,实际上存在着性别歧视。提出"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对解释后天社会文化养成的可以改变的男女角色和领域划分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可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妇女的自身进步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女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影响着她们的成长和发展。借助有效的统计分析工具对样本高职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描述和解释,试图从价值观念层面上探讨高职女生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态,以认知与时俱进的健康的社会性别观的建构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等教育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差异与大众传媒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性别差异及性别的传统印象,是被社会文化所赋予、培养的结果,它与大众传媒对性别的理解,性别角色、性别构成的等级以及对不同性别的人的制约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在大众传媒特别是一些广告中,存在着一种对女性的性别成见、贬抑甚至歧视成分的报道。就此而言,我们在审视大众传媒时,需要用社会性别的批评眼光,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反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大众传媒对传统性别成见的建构成影响,提高公众的性别敏感,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当代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西部六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女大学生群体共计223名对象,分大、中小城市;经济水平较/欠发达地区;不同省市三方面,对其社会性别观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地区女大学生。普遍持“女性处于弱势”观点。且同一选项呈持平趋势。2、不同省市女大学生持“男性处于弱势”观点的均只占少数。进而。从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这一高学历群体社会性别观中“女性处于弱势”观念的形成与存在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毕婚族是高校中的一个新的族群。毕婚族中女大学生占多数的现象反映着我国社会性别制度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开始了从传统的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的转变,但市场经济改革使这一转变面临着新的障碍。毕婚族的出现正是女大学生面对社会性别制度倒退的一种反应。解决毕婚族等现象的根本措施在于推进两性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的建立:发挥政府在社会性别制度建立中的决定性作用,普遍开展高校社会性别教育、培养大众媒体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0.
性别与语言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变异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阶级、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等都对人的言语产生影响。在研究语言变异中,性别对语言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西方语言中性别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一是生理性别,另一个是社会/语法性别。而社会性别是造成不同性别语言变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