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娱乐性、现实性和艺术性,俨然已是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成为国内各电视台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呈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面貌,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笔者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进行研究,报告了电视综艺节目现状,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璐  李睿 《声屏世界》2008,(5):38-39
儿童作为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最初的“综艺晚会型”节目中,便能经常见到儿童的身影。然而,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儿童开始有意无意地被作为一种差异化的诉求点,为节目设计者所运用;另一方面,由于少儿节目和少儿频道的发展,少儿节目工作者也纷纷将综艺节目作为吸引收视率的法宝,与儿童群体进行融合。在这两种实践中,儿童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不断变化,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电视综艺节目,指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演绎,形成一台有着独到追求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节目。这种集约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晚会型节目,由于它的可视性和娱乐性,由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意义,以及受众的广泛性与收视率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了各电视台的热点节目,成为了电视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自2000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对一些王牌节目,观众也越来越不满意,指责、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向我们展示了千差万别的艺术时空形式。导演、摄影、美工以及在荧光屏作“巡迥演出”的综艺演员们自己所应该指望的与其说是一般电视时空处理的特点,不如说是电视报道、电视影片和电视剧的各自时空处理的特点。一个综艺节目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决定着它所将要进入的上下时空关系。实际上任何改编和互相移植的问题都是从一种时空形式转入另一种时空形式的问题。看来,这种状况在研究把综艺节目搬到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应该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不断发展,新形势的网络综艺节目席卷各大视频网站已成为一种趋势。因其接地气、轻松诙谐、大胆创新、多种多样的节目形式深受大众网友的喜爱且受众群体广泛。新形势的网络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对直接传达网络综艺节目信息和现场氛围以及引导节目整体走向起着重要作用。当下,综艺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为节目主持人的现场主持把控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也对主持人自身的全方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5月20日晚,湖南经济电视台本该直播的《幸运2000》综艺节目却被一档录播综艺节目《星际大联盟》替代,这表明曾缤纷五载的《幸运》系列节目走完了它生命的旅程,将永远成为观众记忆中的一个段落。《幸运》节目的“下课”,出人意料,观众和同行为之惋惜。曾记否,1995年12月23日,大型直播综艺节目《幸运3721》一开播,便给湖南电视观众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一时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热点节目。它不仅成了湖南电视综艺节目的“点火”者和领头雁,而且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和火爆起到了催化作用。之后,《幸跳》…  相似文献   

7.
解冰 《新闻知识》2000,(6):23-25
自从电视普及到我们生活中以来,综艺节目一开始就大受欢迎,就成为观众不可缺少的收视内容。中央电视台八十年代推出的春节晚会和《综艺大观》为龙头,在全国范围掀起了第一次综艺热潮。这一时期的综艺节目的特点是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于一身,并加以自由灵活的编排、组合,然后运用声光效果、时空变化及独特的电视技术手段,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觉和审美享受,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快地深入千家万户.受到广泛欢迎。一时间,综艺类节目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电视荧屏的“大热点”,成为神州夜空耀眼的“星光”。之后,仅经几番…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的进行电视节目创新,也成为决定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真人秀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地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节目制作的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创新的意义,以及在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尹萍 《新闻天地》2002,(6):24-25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样式。九十年代末期,电视综艺节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综艺节目和一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及演职人员,在观众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成为时代的"明星"。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飞速发展,由于创作队伍的良莠不齐,理论建设的滞后,综艺节目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自2001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不少节目纷纷落马,幸存下来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卖方市场”跨入“买方市场”,电视节目“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目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相当一部分内容毫无新意,节目形式雷同。有些节目仅仅靠诸如不断变换舞台背景、主持人等外在形象包装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对此,有关专家呼吁:电视综艺节目应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翁亮 《东南传播》2011,(5):143-144
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观众对综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不仅要有好的内容作为支撑,视觉的美感也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除了布景、灯光、服装、道具等现场的因素,后期制作对综艺节目所呈现出的画面也有很大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从“横竖标”和“包装字”两方面分析了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中“字幕包装”的视觉审美。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结合是目前很多电视节目都采取的方式。目的是强化电视综艺节目的趣味性,提高收视效果。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让电视节目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以此为例,通过研究新媒体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电视综艺类节目作为电视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新时期中国电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以来,综艺节目的发展一直备受各界的关注。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老牌综艺节目如《综艺大观》等,由于收视率等问题而被撤换下来,一方面,经济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另一方面,就综艺节目本身而言,只有保持准确的定位,才是保证其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电视综艺节目是当今电视媒体非常重要的节目类型,其发展已进入瓶颈时期,克隆化、同质化成为电视媒体人必须解决的问题。2011年5月,深圳卫视一档全新的怀旧类综艺节目《年代秀》的开播,无疑让电视受众、电视媒体人眼前一亮,在栏目的策划中通过对代际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电视受众在节目中找到各自的情感共鸣,有效解决了电视综艺节目仅为年轻人制作的问题,扩大了受众范围。它的开播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新的节目形态,有效地解决了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郭卫东 《传媒》2015,(14):51-52
近年综艺热持续升温,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平均每季度都有近30档综艺节目上星,电视综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竞技、亲子、旅行等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综艺节目进入全盛时代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也在日益凸显.而此时,在电视荧屏之外,数亿网络“原住民”聚居在互联网世界,他们对“年轻化”节目形态的强烈需求,已经成为培育综艺节目形态持续进化的土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6.
李智 《青年记者》2017,(32):63-64
自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成为持续发酵的新闻热点,Alpha Go及其升级版横扫世界棋坛,2017年5月更是完胜中国顶尖棋手柯洁,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引来了“人类危机”之说.人工智能在人类生活领域的功能性渗透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电视领域的应用也愈加频繁,“电视节目+人工智能”模式初现端倪,尤其是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应用更是令人惊艳,引发了人工智能能否引领电视综艺节目升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孙瑛 《新闻界》2014,(1):28-31
在当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成为重要的元素,并以一种跨界和流动的形象重构和再生产来完成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给大众更多的娱乐。本文主要研究的正是在当前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中电视综艺节目里明星形成重构与再生产,从三个面向来论述明星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劳动体现。  相似文献   

18.
贺超 《传媒》2016,(1):71-72
电视综艺节目是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其轻松、搞笑的节目氛围令电视受众得以放松.经过多年的发展,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早已不再是早年间单纯性质的报幕员、串词员,而逐渐成为一档节目的主导者,承担着传达节目主旨、控制节目进程、调动受众情绪等重要作用,是节目形式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旭 《军事记者》2013,(3):51-52
随着国家形象日趋受到重视。作为国家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军队形象成为关注的重点。媒介对军队形象的塑造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军队形象的认知和判断.对于增强我国军队“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节目是当前媒介军队形象塑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军事电视综艺节目展开分析.探寻其在军队形象塑造上的作用。一、军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轨迹与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