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文化--心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学生跨入师范院校后必然产生压抑和苦闷,从而形成"师范自卑情结"的雏形,学校机制的弱化,在客观上促使"师范自卑情结"的成形."师范自卑情结"是一种综合症,淡化和削弱它,须从社会文化心理产生的观念进行修正;从"学校机制"的强化、师范生心理障碍的克服和行为方式的引导等角度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自卑和补偿理论是阿德勒个性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依这一理论分析《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心理机制。探春因庶出而产生自卑情结,以心理补偿缓解自卑,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自卑,从而彰显出极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被贯之以“奸”和“雄”。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曹操的性格特征及形成机制,认为曹操具有双重人格和多疑的人格缺陷,并以人格的心理和社会层面为基础,从曹操自卑的童年经历、叛逆的文化情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就高职院校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所普遍存在“自卑情结”的心理现状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建立数学学习心理优势、争取优越补偿作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卑情结的存在,采用西方心理哲学家阿德勒与东方心理哲学家奥修对于自卑情结的理解进行比较,如在自卑情结的来源;自卑情结的作用;如何解开自卑情结,从以上的异同比较上总结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在现实的意义上给予我们启发和思考,指出两者在现实应用中适当整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小说《大地》的主人公王龙身上既有“自卑情结”。又有“优越情结”,这种“个体卑亢意识”支配着他的所有行为,作家赛珍珠特殊的人生经历,她的自卑情结,是其创作《大地》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和郁达夫的主观抒情小说分别塑造了“爱牟型”形象和“于质夫型”形象。前者以傲然抗世、追求个性与完美的性格形成愤世情结,后者以抑郁、自伤而不乏追求美好的性格形成自卑情结。郭氏以散行的文体和诗化的心理结构使小说产生了意绪化的审美效果,郁氏则以诗化的结构使小说产生了意境化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9.
约拿情结,又称自卑情绪。约拿是《圣经》中一个悲剧人物,总是遇到不幸,又总是自怨自艾,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西方一些作家、诗人便把“约拿”转用来指“不幸的人”。“情结”在心理学上又叫“情意综”,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概念,指被被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愿望。“约拿情结”在心理学研究中专用来指那些不幸的人所萌发的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职业高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未考上重点高中或中专,感到升大学无望,因此,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和自卑的心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职高学生所特有的约拿情结。有的学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0.
梁显超 《教师》2012,(34):9-9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不利乎个体健康成长。“‘自卑情结”,从个体因素来看,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信心的缺乏,自我能力的不自觉和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扭曲认识;从群体因素来看,自卑源于合作精神的缺失,集体观念的无法体认;从客观环境来看,外界对有自卑倾向的个体缺少关注,加之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难以使他们产生强烈归属感。这几方面因素导致个体心理、情绪、性格、精神等方面失调,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和自我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情结,即人心中的感情纠葛或深藏心底的感情,也可谓之“顽症”。当一种情绪长期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影响甚至主宰着人的一举一动,人的个性形成,待人接物的方式,对人生、社会的兴趣、观点无一不受其影响时,就形成“情结”。“情结”靠一般的调适往往无法奏效。常见的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怀旧情结”、“自卑情结”、“自大情结”等。其中“自卑情结”最为普通常见,笔者认为它是许多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障碍的根源。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实践教我认识到,认识、了解“自卑”情结形成的原因,研究其对人生积极的一…  相似文献   

13.
自卑不是错     
“我不比同学懒,为什么同学学习成绩那么好,我却赶不上?”“为什么自己个头这么矮,女同学好像不太喜欢我?”“为什么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不能要什么有什么?”……这些自卑情绪,如果让其日积月累,变成一种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那么就会给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自卑不是错!自卑没错,关键是怎样对待它。第一条路:由于自卑的打击,在忧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无力自拔,结果沉沦于心灰意冷的“自卑情结”。这是条死路。第二条路:由于自卑的刺激,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为了迅速改变自卑的状况,往往孤注一掷,变得极端自…  相似文献   

14.
运用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基本理论解读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对女主人公直子的性格特征进行剖析,可以看出直子具有严重的自卑情结,并最终驱使她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本文从童年生活经历、成年生活经历以及对她性格、心理与情感变化产生特殊影响的恋爱经历三个方面对她的自卑情结根源进行挖掘,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阅读视角。  相似文献   

15.
汤英 《怀化师专学报》2013,(12):108-109
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一改往日对犹太美国人的情有独钟,描述了一个受自卑情结困扰的美国黑人悲哀的一生本文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法农的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自卑情结的起源、补偿以及最后陷入身份认同危机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社会的污点——种族歧视对有色人种产生的心理折磨,  相似文献   

16.
所谓心理学的“科学情结”是指本学科对自然科学的盲目追求。“科学情结”产生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界将本身学科定位在极力从(自然)科学圣殿中争得一席之地。“科学情结”的危害在于使心理学陷入“技术至上”和“科学至上”两大误区。要解决“科学情结”问题,必须建立开放的科研氛围,以利于寻找本学科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卑,是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人成长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自卑。学生阶段,学生肩负着父母的重托,面临着未来社会的选择,是人一生中心理压力最大的阶段。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自卑。在学校的班级日常事物中,班主任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帮助学生预防、克服、消除自卑感。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程中的“社会效标效应”就是指学生及家长对于知名教师或学校所产生的敬佩、信任和崇拜的心态。它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较好的教育效能。这种效应的特点主要有:预期性、暗示性和长效性。“崇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要是人们的赞誉心理,安全心理和自居心理。在现实社会中,“名师”的产生一是个人要有良好的条件,再者学校要给予大力支持,另外社会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自爱、自私、自卑三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进行解读,进而提出预防和消除长子女产生“二胎焦虑”消极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适当的“自卑”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向上。但是如果过度自卑,就会给我们带来消极和不好的结果。自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尤其严重。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困生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