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黑龙江省巴彦县从事过7年广播编采工作,若按时下某些人的算法,这属于“末等记者”。但是,若“不招灾不惹祸”,这倒也是一个高雅、平和、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我不愿做一个缺少激情、麻木不仁的记者。所以对许多事爱钻个“牛角尖”。巴彦县康庄乡永进村农民李新活,是公认的庄稼院的好把式,可就是对“一些事”看不过去。见有人毁树,他管;见有人以权谋私,他管。总之,凡觉不公的事,他都管。人称他为“不吃皇粮的纪委书记”。于是,某些人开始变着法子“拾掇他”。使他背了许多罪名。李新活到底像有些人说的是个“刁民”,还是确有冤屈?我决心探个究竟。三伏天,找一个人跑到乡下,开始艰苦细致地采  相似文献   

2.
某报社有两位编辑,都想把自己的子女采写的稿件变成铅字,但考虑稿件质量差,每期“容量”有限,不拟采用。于是,两人便私下“交易”起来,你登我女儿的稿件,我刊你儿子的文章。并编排在显著位置。对此,通讯员们气愤地说:“这哪里是认稿,分明是认人。”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这座城市的“肺”。于是就又有人说,许多现代城市,都患上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因为它们的“肺”都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夏烈 《全国新书目》2010,(11):27-28
教育教什么?有人说是教知识,我仿效禅宗公案里达摩祖师的说法,“你算是得到了我的皮了”;有人说是教文化,那我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肉了”;然后有人说教育教的是“正人格”“立修养”,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基层的通讯员,缺乏新闻线索、重大题材,采写实在太难,我也有同感。与一位资深编辑谈及此事,他不同意我的看法,他说“新闻多的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就有不少新闻题材,关键在于自已是否用心去观察、思考,并把它变成文字。”于是我便当起了有心人,今年以来还真的写了不少新闻与新闻评论,并有不少见了报,且反映良好。诸如有人砍树开荒,我便写了《树重要还是人重要》;早锻炼路过菜场,见两个菜贩为争摊位而大吵大闹,我便写了《让他三尺有何妨?》;看到有人践踏草坪与绿化带,我便写了《珍惜我们的家园》;针对“沙风暴”猖獗,我便写了《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灾难》;针对不断发生的火灾、爆炸与交通事故,我便写了  相似文献   

6.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7.
自从我当上了《女性世界》的编辑后,我就觉得自己象广告商似的了,跑到哪里总要推销一下《女性世界》这个版面。有一次,去一个工厂开座谈会,清一色的女工,一开口我就说:“你们知道吗,新民晚报有一个版面叫《女性世界》?”当然有人说知道,有人张大眼睛看着我。于是,会议结束时,我便张大眼睛看着那几个人说:“一回生,两回熟,《女性世界》是我们的天地,以后就靠我们大家来办了。说真的,普通女工难得和什么记者、编辑之类的打交道,这样一来,她们也就记住了《女性世界》。做编辑的,谁不爱自己的版面?谁不想把版面办得更好些?我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我在等待着     
这些年来,有些人一直主张应该把“文革”完全忘记,不让人再提“文革”。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些血淋淋的岁月。巴金老人曾经说过:”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我始终以为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我的那些遇过难的朋友们也都以为是对的。可是,不知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刺耳。于是,巴金老人倡仪  相似文献   

9.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作秀,他们说自己确实需要温暖;有人说拥抱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习惯,他们说为的是打破陌生人的坚冰,寻找“健康的37度”  相似文献   

11.
丙吉管牛     
西汉时期,汉宣帝有一个丞相,名叫丙吉。有一天他到长安城外视察去了,出城不久,路边有人打架斗殴,把人打死了。人家看到丞相出巡,于是拦轿喊冤。丙吉吩咐绕道而行,不要管他。走了不远,丙吉看到一头牛在路边喘气,于是下轿,围着这头牛转了好几圈,左看右看。于是人们都说这个丞相关心牛远远胜过对人的关心。丙吉说,我是丞相,路上有人打架斗殴把人打死了,自有地方官按律处理,我不能越权去过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新华社一位记在山东团一个小组听代表讨论结束后返回住处,途中不少人在讨论晚饭后做什么。有人问威海市市长吴隆江,他说要去西单夜市看看。晚餐时,这位记问吴隆江:“晚上你去买啥?”吴隆江回答说:“不买什么,因为威海第三产业发展太慢,想抽‘两会’的这个空到北京取经。”听市长这么一说,这位记马上意识到这背后有新闻,于是就说:“我跟你去。”  相似文献   

13.
褒扬的侵权     
当今的中国大陆,“新闻官司”层出不穷。不少记者或业余作者,或因采访粗糙,或缘落笔不慎,撰写了批评性报道,侵害了人家的名誉权,官司打得精疲力尽,还是以败诉而终,这已是常见的事。于是,有的人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立志不写批评性报道,转而及写褒扬性文章,总以为这一来可把自己装进了保险箱,似乎万事大吉了。前几年有人这样说:表扬过点头不要紧,批评出点差错却要上法庭,想不通。事实  相似文献   

14.
我的“剪刀加浆糊”陈芳烈过去,听得有人说编辑的工作不过是“剪刀加浆糊”,我很是不平。心想,这些人真是太不了解编辑了。编辑的辛苦,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哪能是“剪刀加浆糊”所能涵盖得了的呢!我虽不赞成把编辑的工作说成是“剪刀加浆糊”,但对“剪刀加浆糊”却无...  相似文献   

15.
古语云:“当官不打送礼人。”其实在古代也不尽然。翻开史册,我们可看到古代官“打”送礼人的很多佳话。“子罕不贪宝”。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献宝人说:“我给雕玉的工匠看过,他们认为是真正的宝玉,我才拿来献给您。”子罕严肃的对那人说:“你以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它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什么是真实的世界?就是人离不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有些事,正在火候上,不便说话。事情过去了,来个马后炮,人们也许能听得进去。漂流长江,实属伟大壮举。对英雄和英雄行为的尊敬,人皆有之。电视屏幕上的橡皮船象一片树叶似的从几十米高的峡谷中冲下去,船翻人覆,勇士们与波涛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真叫人目瞪口呆。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从此恐怕要“免开尊口”了。于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使用了“征服长江”这几个字。你用,我用,各家报纸都用,似乎我们真的征服了长江。当时如果有人忽然说:  相似文献   

18.
“非典时期有三多:谣言、短信和直播。”说到2003年非典期间的传播现象,有人如是说,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谣言,主要是一种人际(组织)传播形式,在非典暴发之初传播迅速、大行其道;手机短信,有人称其为“第四媒体”网络出现后的“第五媒体”,非典期间“满天飞”,其“发行量”超乎我们的想像;第二、第三媒体的广播、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0):I0001-I0001
过去的十年,互联网以其“扁平化”、“电子商务”的特征和模式摧毁了许多,然后又重建了许多。在这一毁一建的历史进程中,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愁了,有人乐了。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同时踏人两条河流;莱布尼兹早就告诉过我们:  相似文献   

20.
我少年时候,跟人切磋学业,争执不下时,常拿出一张“王牌”:“书上说的。”对方一听是书上说的,也就无言以对了,于是我便“得胜回朝”。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见识慢慢儿多起来,特别是自己也编起书来的时候,我才开始醒悟到,书,也是人编出来的,书上说的也未必都对。你看,书上还兴出现错别字呢! 我以为,自己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做到遇事不唯书,不迷信本本,对书上说的取分析态度,这自然是一个进步。可是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