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民主教育思想的影响日益扩大,后进生教育的问题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在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中出现了诸如骄傲自大、浮躁攀比、消极怠慢、“破罐子破摔”之类的心理障碍。这种种不健康的心理,成了束缚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绊脚石”。为此,矫正学生的种种不健康心理,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必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升本以后,保山学院的校风有了明显改善,学生心理状况整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但面对经济、学业、交际、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消极社会心理。这些消极社会心理对学校的政治稳定和政治文化建设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笔者尝试在梳理保山学院部分学生消极社会心理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对学生消极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政治学分析,进而以政治学的视角探讨化解这些消极社会心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谈技校生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琼 《职教论坛》2003,(22):52-52
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受特殊的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和面临着就业的现实条件的制约,因而形成了技校生自身的特点。由于世俗的观点和认识,技校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认为就读技校就失去了进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是没出息的学生;一方面又认为进了技校学一技之长,比进非重点高中好;由于技校生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存在,使得多数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极差。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价值所在呢?技校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家庭和双职工家庭,他们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学生的那种胜利者的喜悦,无形中存…  相似文献   

4.
王守峰 《文教资料》2006,(33):80-81
本文分析了技校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纠正技校学生厌学的对策,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技校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分流生” ,他们带着沮丧与兴奋的矛盾心理走进技工学校 ,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其中自卑消极心理较为严重。据我校对 2 0 0 1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 ,在回答“对于顺利完成技校阶段学业并成为目前所学专业的行家里手”这一问题时 ,选择“信心不足”或“毫无信心”的学生竟达 80 % ,在回答“凭着自己实力顺利就业”仅有 15 %。技校生存在自卑消极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技校生的偏见和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 ,许多学生感到没有考取理想高中 ,就读技工学校成为未来的技术工人低人一等 ,因而失落消沉 ,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然而,由于技校生源的特殊性,当前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有调查表明技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着他们。抑郁的学生往往感到强烈的压抑,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技校要发展,必须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工人才。社会和企业对技工人才素质的要求决定了技工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有针对性。在这一方面,我校近几年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 进入技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考重点高中或普高落选的,学生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技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条件下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轻而易举。而近几年来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 ,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了需求总量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本文主要探讨了技校学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技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 ,以及如何对技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大丰市(县)技工学校是一所县级技校,建校十二年来,学校先后为企业输送了近2000名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劳动者,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革新能手,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校之所以能迅速地发展,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大丰技校强化学生技能培训的主要做法是: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技能培训教育的认识第一,从社会和劳动者的需要来认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市…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着种种“厌倦”“焦虑”“懈怠”的消极心理。这些消极心理,妨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要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应该想方设法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消极心理进行有效地预防、抑制、排谴,同时充分助长积极心理环境。并使之与能力的提高相互影响产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之我见长庆一中周颖娟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各种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谓不健康的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情感、性格、社会品德和社会习惯不适应环境与社会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是认知混乱、自傲、偏激、自卑、消极...  相似文献   

12.
技校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的心理行为特征,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张家口煤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并与国内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由点及面分析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特点,旨在促进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技校教学是为了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学习、就业乃至自主创业的人生转变.可是,学校有几个问题需要面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马上适应社会或企业的需求?在学校对学生加工出的工件以分数来衡量,转变到按企业对产品质量以合格与报废来衡量,这些学生们是否都准备好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对企业的密切联系,谈谈在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建议对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个综合的训练阶段,然后按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进行评估,使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在观念上进行转变,这对技校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也显得更加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是蓬勃发展的,技工学校更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技术工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人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求生存、求发展。这样的社会变革,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影响着技校学生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耳闻目睹他们的种种变化,深感忧虑。关心技工教育的同仁们应共同探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怎样用新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帮助技校学生健康成长。现在技校学生的心态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满怀激情,热情关切,奋力进取型大约有三分之…  相似文献   

15.
殷会艳  郭成洁 《考试周刊》2012,(44):185-186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基础知识比较差,自制力不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虽然总体上看他们很乐观,但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又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及社会问题,心理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要管理好这些让人头疼的学生,有必要研究技校现实中存在的这些情况。作者就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管理经验谈谈做法。  相似文献   

16.
特殊家庭儿童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存在消极、自卑的心理,当其想到家庭生活的不幸、社会的冷眼相待,就容易情绪悲观、消极自卑,对前途信心不足。特殊家庭儿童心理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对特殊家庭儿童心理教育与引导,学校要积极指导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要尽力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学逐年扩招,中专、职高、技校生源的整体素质比起五六年以前的确有明显的下降。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在校学生对待学习比较消极,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缺乏认识和自觉性。这给各所中专、职高、技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针对这种现状,找到尽可能的消除消极思想,激励学生上进的途径和办法,是所有中专、职高、技校老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下笔者对学生倦学厌教心理及行为谈一些看法。一、倦学厌教学生的类型1.挫折型这类学生比例不少,其最大特点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初中阶段和进入职校阶段,遇到挫折,心…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技工学校各类专业的文化基础课,是学习各类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将来与社会联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构建适合技校学生实际的语文课堂,提高技校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技校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厂办技校在改革中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 1、培养目标定位原则国家规定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等文化程度,掌握本工种专业理论知识和中级操作技能的中级技术工人。所以,厂办技校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技术工人的目标不能动摇。 2、立足企业,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原则。厂办技校与社会上其他技校的差别,就在于它是企业办学,必须要为企业服务,它实施的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3、走社会化道路,坚持按市场需要办学的原则厂办技校如果仅囿于企业这样一个窄小的空间发展,那将是十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技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技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严肃课题。笔者认为,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直接任务就在于从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舆论品评和价值导向等多方面,防止学生的心理失衡与品德“滑坡”。这里需要两个结合:一是社会、家庭、学校结合,二是教学、管理、服务结合,使德育工作成为一个综合作用过程。知识传授对德育实效的主导作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是培养优良道德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揭示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