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的冬泳锻炼对中老年人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方法:15名中老年冬泳锻炼者作为冬泳组,11名同年龄段无系统体育锻练的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冬泳组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而血清CP含量虽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冬泳组ISI显著降低,而HOMA-IR显著升高。结论:在冬泳锻炼期间,中老年人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内质网应激蛋白介导运动后骨骼肌钙稳态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蛋白CRT对运动后细胞内钙稳态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改良的离心运动力竭模型为研究手段,SD大鼠被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和单纯运动组(E),其中,单纯运动组再平均分为运动即刻组(E1)、运动后24 h组(E2)、运动后48 h组(E3)和运动后6 d组(E4),每组8只.结果:运动后骨骼肌内质网,线粒体Ca2+浓度及Ca2+-ATP酶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离心运动后内质网E1组Ca2+浓度最高,与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内质网Ca2+-ATP酶活性以E1组最高,与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线粒体来说,离心运动Ca2+浓度各时相以E2组Ca2+值最高,与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1及E3组值与安静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E3组值与E2组之间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E1组Ca2+-ATP酶值最高,与C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E3组值与C组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E2组比E1及E3组值都要低,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运动后E1、E2组骨骼肌中CRT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离心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细胞内钙稳态发生失调,而运动后骨骼肌内质网应激蛋白的发生可能与运动后骨骼肌的钙紊乱有关,并对运动后细胞钙紊乱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度运动激活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活性氧(ROS)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及实施二联苯碘(DPI)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V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过度训练组(E,n=10)和DPI干预组(D,n=10),E组和D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11周,末次训练结束后在36~40 h内各组随机取8只眼眶静脉采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液中脂质过氧化水平;提取白细胞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测定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坏死程度;免疫细胞化学的激光共聚焦法测定NADPH氧化酶关键亚基的gp91 phox与p47phox的共定位;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1)与C组比较.E组血浆IL-1b显著性升高,IL-8、TNF-α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和P<0.05),MCP-1与CINC显著性下降(P<0.05);而D组血浆IL-1b、MCP-1显著下降(P<0.05),IL-8、TNF-α显著性升高(P<0.05);E组和D组大鼠血浆慨、MPO水平均上升(分别为P<0.01和P<0.05);2)与C组相比,E组、D组中性粒细胞性凋亡的百分比均显著上升(P<0.01),但中性粒细胞的死亡数E组增加(P<0.05)而D组无显著变化;3)与C组比较,E组出现DNA损伤的彗星细胞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且彗星细胞的宽度和尾长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而D组的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4)中性粒细胞的共聚焦染色定位显示:与安静组对照比较,E组出现了NADPH氧化酶关键亚基的gp91phox与p47phox的共定位.结论:1)过度运动可引起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趋化分子分泌的增加,从而有可能诱发组织炎症的发生和而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2)过度运动可激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过多的ROS使血液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3)由此途径产生的ROS的增多和血液过氧化水平的提高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本身的凋亡甚至死亡和淋巴细胞的DNA损伤:4)由此途径产生的ROS的增多、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过氧化损伤、炎性因子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等多因素可调节细胞免疫,是过度运动引起的运动型免疫抑制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长年坚持冬泳运动的26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老年知识分子及东营市国家干部血脂水平、心血管功能及慢性病的康复进行调查、检测、台阶实验,并将其血脂和台阶实验结果与26例参加运动较少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泳组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浓度降低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升高均非常显著;台阶实验时冬泳组都能顺利完成运动负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冬泳组的慢性病得到良好的康复,表明长年坚持冬泳运动能改善中老年人的脂质代谢,提高心血管功能,对慢性病的康复均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冬泳爱好者身体成分的测量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分析探讨冬泳对中年人体成分及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两组受试者在身体状况方面均无差异。实验组进行为期四周的户外冬泳运动,对照组进行为期四周的户内室温游泳运动,两组训练时间相同,监测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四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的体成分指标进行纵向比较,体重、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四周干预后进行横向比较,体重、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最大摄氧量相关参数中的最大功率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四周干预后进行横向比较,最大功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坚持冬泳锻炼,通过寒冷对机体的刺激,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动员体内多余的脂肪,从而降低体重,同时可以提高有氧能...  相似文献   

6.
冬泳运动对男性老年入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桡骨远端的BW、BMC和BMD,用生化测量及放免测定仪定量分析血清中Ca、P、BGP、T和E2含量。对50例坚持冬泳3年以上男性老年人与50例非冬泳者作对照研究,对其结果用SPSS8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泳组桡骨远端的BMD和BMC较对照组增高(P<0 05),而BW无差异(P>0 05);血清中BGP、T和E2值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 05),而Ca和P的含量没有明显改变(P>0 05)。结论:长期坚持冬泳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冬泳锻炼对中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比较冬泳运动与常温游泳以及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者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研究表明,冬泳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常温游泳组(P<0.05),血浆ET含量较常温游泳组有降低趋势,NO/ET比值明显高于常温游泳组(P<0.05).提示,冬泳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有氧运动锻炼对LD含量和LDH、ALP、ACP、CK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锻炼对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血 L D(乳酸 )代谢和 L DH(乳酸脱氢酶 )、AL P(碱性磷酸酶 )、ACP(酸性磷酸酶 )、CK(肌酸激酶 )活性的影响 ,将 4 2名中学生随机分为一般锻炼组、强化锻炼组和对照组。对两运动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有氧运动处方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结果发现 :安静状态时 ,血清中 L D含量明显降低 (P<0 .0 5 ) ,L DH活性极显著升高 (P<0 .0 0 1) ,ACP、CK活性呈升高趋势 ,AL P活性呈下降趋势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定量负荷和极量负荷运动后 ,L D含量无变化、L DH活性仍显著升高 ,ACP、AL P、CK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安静状态时相同 ,只是强化锻炼组 AL P活性在极量负荷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这说明 ,短期有氧运动锻炼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体在安静状态时血乳酸的生成和促进在不同功能状态下 L DH活性的提高 ,但对 ACP、AL P、CK的作用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9.
潘志军 《游泳》2002,(5):38-38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冬泳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冬泳锻炼者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冬泳的健身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不少学者对冬泳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研究。从有关的研究结果来看 ,科学合理的冬泳锻炼能够降低安静时的心率 ,增加心搏出量、心输出量、最大通气量和肺活量 ,从而改善和增强心肺功能 ;冬泳者微循环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非冬泳者 ;冬泳者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以及抗寒能力增强等。随着自由基生物学和自由基医学的发展 ,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氧自由基是机体在氧化代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自控锻炼对癌症生存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从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学员中选择癌龄10年以上并参加自控锻炼10年以上者30人为锻炼组,另选择年龄、性别、癌症类型、治疗方法等与锻炼组一对一匹配的30人为对照组,对照组不参加规律性锻炼,共计60名。采用癌症病史问卷调查所有受试者既往详细病史,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肘静脉采血,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测定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16+56和Tr细胞表面抗原CD4/CD25的表达。结果:锻炼组CD3+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CD4+和CD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锻炼组CD4+CD25+Tr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锻炼组CD(16+56)+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CD4+CD25+Tr与CD(16+56)+、淋巴细胞总数均呈负相关。结论:自控锻炼降低了CD4+CD25+Tr细胞对癌症生存者总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也降低了CD4+CD25+Tr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万米跑后不同时相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探讨大强度耐力运动后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8名参加运动会万米长跑的体育专业男运动员,分别在运动前1天(RG)、运动后2h、24h和48h采血抗凝,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率,并测定血清中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结果:运动后2h和24h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安静水平,2h显著高于24h;48h基本恢复安静水平。2h血浆中SOD酶活性、GSH和MDA含量均较安静水平显著升高;24h SOD和MDA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而GSH水平则无显著差异;48h后SOD、GSH和MDA均较安静水平无显著差异。外周血MDA含量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757;P:0.001)。结论:万米长跑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有诱发效应,而凋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开窗理论"特征。运动引起的机体自由基代谢失衡可能是淋巴细胞凋亡率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魏云贵 《游泳》2008,(2):43-46
冬泳是近年来普及较快的大众健身运动项目,由于其对人体刺激作用的特殊性而倍受大众和运动科学界的关注。经验和科学研究均已证明,冬泳可以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并对某些慢性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背疼、糖尿病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不仅如此,参加冬泳锻炼的人群中年龄分布十分广泛,从儿童一直到70岁以上的老年人似乎都从冬泳锻炼中得到了益处。  相似文献   

13.
不同运动情况下补糖对小鼠肌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六组(A.安静补糖组B.安静组C.定量运动补糖组D.定量运动组E.力竭运动补糖组F.力竭运动组),经过6周游泳运动,运动后即刻采用蒽酮法测定肌糖原。实验表明,定量运动组、力竭组、力竭补糖组肌糖原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力竭组与安静组和安静补糖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力竭补糖组与安静组P<0.01与安静补糖组P<0.05),定量运动补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定量运动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定量运动补糖可及时补充机体肌糖原的消耗,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而力竭运动组和力竭运动补糖组肌糖原消耗严重,糖原储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冬泳人在水温为10℃左右泳后发生意外事故为158例,平均每年出现近30例不良事故。为了探索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本文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冬泳的人群及非冬泳人群进行有关生理指标的测试,现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实验组:在水温为6—14℃进行冬泳锻炼的40—50岁42人,其中男32人,女10人。对照组:不进行冬泳锻炼而从事其他形式(太极拳、健身操、登山、健身舞)锻炼的40—50岁42人,其中男32人,女10人。1.2研究方法121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锻炼前及锻炼后的60min内每隔10min进行光反应时及握力测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指标对第八套广播体操锻炼对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进行新的评价。方法:选取女大学生志愿者34名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12)、实验一组(n=11)及实验二组(n=11)。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进行为期8周的第八套广播体操锻炼(每周5天,每天1次,其中实验一组每次连续做2遍广播操,实验二组每次做4遍),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相关锻炼。用polar心率表(S810i,芬兰)记录了做广播操前、中、后即刻、后5分钟的心率及锻炼开始前、锻炼4周后、锻炼8周后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并采用专门软件对5分钟间期的心率变异性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①做第八套广播体操运动时RMSSD和HFnorm较运动前呈显著性降低,运动后5分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而SD和LFnorm较运动前呈显著性升高,运动后5分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LF/HF运动中及运动后即刻均较运动前显著增加,运动后5分钟恢复。②无论是实验一组还是实验二组经过8周的广播体操锻炼,可使安静时SD均呈现显著降低。结论:广播体操锻炼时表现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总体效应可持续至运动后5分钟。8周广播体操锻炼可以显著降低安静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紧张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车前草多糖对运动大鼠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服药组,建立大鼠递增运动负荷模型,测量运动大鼠力竭时间,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经过6周的大强度运动,服用车前草多糖大鼠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其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大鼠骨骼肌中SOD、GSH-PX、CAT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并能显著降低MDA的含量(P<0.05);白细胞(WBC)及淋巴细胞(LYM)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1)车前草多糖可明显提高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提高运动能力;(2)车前草多糖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减轻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3)车前草多糖对运动大鼠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对免疫抑制有一定改善,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慢性低氧及跑台训练对大鼠体重及骨骼肌横桥ATPase活性的影响,取健康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慢性对照组(Cm)、常氧训练组(OT28)、低氧安静组(HC28)和低氧训练组(HT28)。用比色法测定骨骼肌肌原纤维ATPase活性。结果:经过28天慢性实验,各组大鼠体重出现明显差异;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各组体重均显著降低(P<0 05),且HT0 05)。提示动物可能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氧习服,安静时肌原纤维ATPase活性变化不如急性实验结果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敬浩  曹阳 《体育与科学》2003,24(4):67-68,72
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16人,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10人),另一组为随意运动组(6人)。各自进行每天1小时,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观察锻炼前及锻炼后空腹、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其中伴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6人,NPY水平下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4人,NPY水平升高。而随意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太极拳运动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表明了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心前区阻抗微分图,结合心电图、心音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时间间期(DTI),作为评定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通过测定和比较体育学院耐力专项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在安静和间断性递增负荷运动时,舒张时间间期(DTI)的变化,分析耐力运动对心脏舒张功能特征的影响。结果:(1)安静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IRT小,在相同负荷时,耐力比对照组IRT稍低,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2)安静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RFT值大(P〈0.05),同级负荷时耐力组的RFT值显著大于对照组。检测结果,负荷60w、90w、120w时(P〈0.01),120w时(P〈0.05)。(3)安静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值小(P〈0.01),在完成相同负荷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SF/RF小,检测结果,前三级负荷时,(P〈0.05);150w时(P〈0.01)。(4)安静时耐力比对照组的S2-F值大(P〈0.05),在相同负荷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S2-F大,检测结果,前两级负荷(P〈0.05),120w,150w时(P〈0.01)。结果提示:经过长期的耐力训练耐力组运动员的心脏舒张功能无论是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在负荷状态下都强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拟探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基因miro1、融合基因mfn2及分裂基因drp1的动态变化以及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mfn2、drp1mRNA表达变化,同时测定骨骼肌H2O2生成.结果:(1)120min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1 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E60~E120组mfn2 mRNA表达较安静组显著降低;E60-E120组drp1 mRNA表达较安静组增高.(2)在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2O2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结论:线粒体移动基因的动态表达可能作为融合分裂基因表达变化的先导,协同应对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产生快速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