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当前的教育很少直面儿童精神及其内在本质,致使儿童精神被偏好秩序、追逐功利、崇尚理性的倾向所挤占,儿童的精神世界被挤进了太多不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最终导致儿童精神的异化。因此,教育应反省自身,反省教育制度和教育行为是否违背为人的伦理,进而真正观照儿童精神的成长,把儿童当作儿童,正视儿童的游戏,打破困束儿童的围墙,着眼儿童的幸福,以儿童自身独特的而不是成人认定的精神特质为基础,如此才能真正成为有助于儿童精神成长的为人之学。  相似文献   

2.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动着我们的思绪:  相似文献   

3.
2008年伟大的抗震救灾实践孕育了抗震救灾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阵地。已有的众多期刊文章主要探讨了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途径、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等方面。为了使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能够继往开来,改进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一年来关于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5.
“游戏精神”是最具有儿童精神特点和审美意味的心理状态,对满足儿童精神成长需求,培养儿童热爱写作的态度有重要意义。儿童写作教育应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改变写作教育重“实用”轻“审美”的倾向,以利于儿童最终形成既符合社会需求又体现自我个性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儿童视角"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从学前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儿童,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提高儿童的参与意识、关注儿童的真实体验以及完善与学前儿童相关的政策法规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研究集中在"儿童视角"的内涵概念界定、基本研究范式和具体实证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不一和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导致关于"儿童视角"研究的伦理范畴、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通过梳理以往研究的背景和概况,提出今后研究应严格界定"儿童视角"的内涵、加强"儿童视角"的理论研究、加强跨学科与不同主体间视角的比较研究,以探究"儿童视角"研究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人”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针对大学生的现实素质而言,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代社会的功利性、物化等倾向而言的。培养大学生的精神素质,重在教育。价值教育、人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本提出的三个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解放儿童”的提法需要得到辨明。“解放儿童”缘起于儿童遭受束缚、压抑、痛苦,其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的又有当下的,既有政治的又有文化的,既有儿童教育内在的问题又有成人世界不可推卸的责任。解决这一问题本身需要理性分析,系统考量。  相似文献   

9.
如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一直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大学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精神状况和大学生“精神成人”等相关命题进行理性探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辩证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0.
教育正在消弭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的世界被各种技艺的学习所占满,精神世界受到忽视,笔者从儿童的生理、个体以及文化等三个维度来尝试解析儿童的精神需要,以及儿童在一定的精神需要不被满足后可能会出现的如依赖性、占有欲等也许会伴随学生成长而带来不利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20-24
"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时代的几大人性启蒙发现之一,它与我国教育的近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启蒙依然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题,因此,"儿童的发现"依然是引导我国教育前进的向标。当前我国教育的儿童观困局是儿童意识的低落和成人生活本位的价值观。它对儿童自然人性成长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来的教育叙事和教育实践必须让儿童和学生进入中心位置,运用生态学的精神,对儿童的精神世界重新进行深层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游戏精神"是最具有儿童精神特点和审美意味的心理状态,对满足儿童精神成长需求,培养儿童热爱写作的态度有重要意义。儿童写作教育应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改变写作教育重"实用"轻"审美"的倾向,以利于儿童最终形成既符合社会需求又体现自我个性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恐怕没有引起老师们的注意,那就是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童话课文。以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为例,童话课文增加的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基本和首要职能是教书育人。"精神成人"指大学生要成为一个能创造意义和富于批判精神、怀疑意识且具有独立思想能力的主体。独立人格、自由表达、批判思维、创造意义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四大要素。追求精神成人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和提升自身价值的双重需要。精神成人对于大学生从事学术职业、传承大学精神、同国际学术界竞争合作均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整体化的儿童精神与早期教育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整体化是儿童精神的一种独特存在,其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便是儿童的整体感知,客观事物的人格化与主观世界的实在化则是其功能的实现。理解、尊重并顺应整体化的儿童精神,早期教育就应是一种全面启蒙的、生活化的、生态式的和人文化的“整体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冒辉 《江苏教育》2022,(61):7-10
书法教育在促进儿童精神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省沭阳县南湖小学立足书法教育特色,依托书法教育实践,开发书法教育在促进儿童精神成长方面的四大有效路径——墨雅文化的熏陶、名师团队的引领、自编教材的渗透、书法教学的润泽。书法教育,犹如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儿童的精神花园里,给他们以温暖、健康以及纯净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感觉统合是将感觉从某个人身体与环境组织起来,并且使身体能够在环境中得到灵活有效运用的神经过程.如果大脑不能完成这个过程就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国内对感觉统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所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简要介绍了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并对以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96-100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文化语境下,人们一面享受着物质与技术的繁荣与便利,一面又承受着心灵上的空虚与彷徨,现代人的生存发展遭遇空前的困惑与危机,每一代新生的儿童都被喻为"垮掉的一代"。人类精神的复归,必是从个体精神之初的儿童时期成长起来,以童年精神为起点与"母体",探析儿童精神教育路径,通过儿童文学、儿童哲学、儿童游戏、大众媒介等路径,培育儿童精神,以守望、复兴现代人逐渐荒芜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红色精神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满足、精神动力的激发、政治思想的培养、道德素质的提升要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要充分认识教育在人的精神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抓住大学生精神发展的可塑性特点,利用国内丰富的红色精神资源,把红色精神寓于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之中,促进其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的重大成就 一学科地位进一步确立 “九五”期间,民族教育学的重大发展之一就是学科地位进一步确立。基地建设、队伍壮大和交流媒介的拓展,为该学科的独立打下了物质基础。专家学者对该学科逻辑体系的明确构建①在理论上阐明了该学科的科学性和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九五”规划中,将民族教育课题首次专门单列出来,视其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组建了民族教育学科组。这使得民族教育学得到了强有力政策支持。 (二)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九五”期间,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显著拓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