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在桂林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我们救亡日报同人在战火纷飞中离开广州,经肇庆、柳州,于11月7日晚到达桂林。当晚我和林林同志就到桂北略206号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找到了李克农同志。当时,救亡日报的社长郭沫若同志已由武汉撤退到长沙,广西政治情况又很复杂,因此,救亡日报复刊后的方针政策,以及筹备复刊必需的人力物力,都要尽快向郭社长和当时也在长沙的周恩来同志请示。于是,当即决定,由我第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著名报人、新闻教育家俞颂华到广西办报之前,曾两次来过桂林。第一次是1936年1月,他当时是《申报周刊》主编,偕编辑石西民、娄立斋参加中国社会教育年会组织的广西考察团赴桂林采访。第二次是1937年底,南京沦陷,他托人将家属送到桂林,自己于次年春抵达桂林,安顿家属后,应聘赴湘西芷江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新闻系任教。  相似文献   

3.
广西桂林图书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阳剑宏同志 ,因心脏病 ,医治无效 ,于 2 0 0 3年 6月 2 9日在桂林逝世 ,终年 70岁。阳剑宏同志曾任广西图书馆学会理事会第一至第四届理事 ,第二届副秘书长、教育组副组长 ,第三、四届常务理事 ,第四届副理事长 ,第五届顾问 ,并长期担任《图书馆界》编委 ,为广西图书馆事业做出了毕业生的奉献。广西桂林图书馆原副馆长阳剑宏研究馆员逝世@贾莹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闻和出版两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奖都以韬奋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邹韬奋(1895-1941)在我国革命文化史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个同样深受韬奋影响,有幸活到今天的老文化工作者,每念往事,韬奋的为人处事和种种教诲便会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邹韬奋来广西,只有很短暂的两次,可是他对广西的影响却很大。他第一次来广西是1937年12月,这年的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武汉,韬奋原计划经香港、广州转武汉,同行的有何香凝、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上,闲谈中郭沫若讲到广西和桂林的情况,引起韬奋等对广西和桂林的极大兴趣。韬奋到香港后,决定绕道桂林,然后再去武汉。他于12月2日从香港出发,同行的  相似文献   

5.
陈子涛,原名陈家禧,广西玉林人,1920年生。1938年夏毕业于玉林初级中学,次年冬,在桂林考取《广西日报》的外勤记者。当时他负责采访桂林本市新闻,虽然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及时传达贯彻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精神和研究图书馆工作改革的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廿八日至三十一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区高校图书馆馆长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广西区高校图协常委、各馆领导,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和广西科技图书馆的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区教育厅副厅长、区高校图协副主任黎守法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这次会议传达了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经  相似文献   

7.
酝酿中的飞跃《第一个总统》的写作动念,最初是黄继树同志产生的,他已经酝酿了多年。经他提出,经过多次商讨,我们决定进一步搜集资料,深入研究。1981年秋,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部邢凤藻同志专程到桂林了解创作情况,黄继树又向他汇报了这部书稿的创作计划和故事情节。并用两天时间讨论了具体的写作和出版计划。同时约定第二年夏天邢凤藻同志来桂林看稿。经过分析、研究、与邢凤藻同志的商谈,《第一个总统》在酝酿多年之后,在认识上终于获得了一次关键性的质的飞跃。这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是新闻战线的一面旗帜.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香港,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掩护韬奋同志由香港进入广东.他打算到重庆或桂林继续进行抗战宣传,不料国民党当局秘密发布通缉令,要求特务机关发现他时“就地惩办”.  相似文献   

9.
《广西日报》昭平版初创时期194 4年 5月 ,日寇发动湘桂战役 ,桂林被迫疏散。当时桂林的文化人 ,一部分向重庆方向撤退 ,一部分则顺漓江南下 ,向平乐、昭平方面疏散。欧阳予倩先生领导的广西省艺术馆那时正在演出《草木皆兵》和排练《杏花春雨江南》。敌人疯狂前来侵犯 ,欧阳予倩手无寸铁 ,只得赶忙雇了船 ,带着艺术馆全体工作人员和家属向昭平方面撤退。差不多同时到达昭平的有桂林文委委员张锡昌、广西大学千家驹教授、桂林广西日报总主笔莫乃群以及广西工会负责人徐旭 (寅初 )、周匡人等 ,还有胡愈之的弟弟胡仲特等。这些文化人一到昭平 …  相似文献   

10.
1943年,萨空了在广西桂林。一天,他正要去采访一个美国新闻处的官员,突然被特务绑架,囚禁在桂林西北郊的夹山。那时,萨空了写了一首诗: 缧绁非吾罪,屋陋睡转安; 山拱如朝我,松挺象贞坚; 世事愈难问,雄心未逊前; 倚风一长啸,天地为之宽。他心地坦然,便奋笔疾书。他用一个空炼乳罐头作灯盘,用棉线作灯芯,再把一本书打开立在灯前挡住风,写他的《科学的新闻学概论》。过去,他就想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写一本新闻学入门的书,由于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桂林市劳动局副局长向科生是湖南双峰县人,是我的老战友.30多年来,他痴恋奇石,不仅在广西桂林出了名,而且在全国赏石界已有很大的声誉,在世界赏石文化事业上也有重大影响.今年4月中旬,<中国档案报>在桂林市举办新时期档案新闻宣传写作研讨班,我有机会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2.
曾任美国援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官的陈纳德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提及日谍在广西桂林的破坏活动,但较为简略。随着  相似文献   

13.
9月20到10月4日,江西电视台在《江西新闻联播》节目连续播出了我们采写的跟踪报道《失散老红军刘华连寻亲纪实》,在为老红军寻访家乡的过程中,我们两下赣州,南下广西桂林,驱车行程达4000多公里,终于帮助老红军刘华连核实了家乡.为老红军圆了六十五年的回家梦当大家为老红军找到家乡而高兴的时候,我们终于放下了半个月来一直高度紧张的心,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了。者红军刘华连想回家牵动了江西、广西两地人的心广西桂林晚报记者罗素玲是这起事件发生的始作俑者。今年8月,罗素玲了解到,在广西桂林兴安县华江乡的小山…  相似文献   

14.
(四) 八路军办事处撤离后,文化供应社因有广西建设研究会的掩护,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 1941年初,邵荃麟同志抵桂,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由邵荃麟、张锡昌、狄超白三同志组成桂林文化工作组,邵任组长,领导党与非党左翼文化工作。邵荃麟同志进入文化供应社,实际上直接领导该社工作。他对外的名义是专任编辑和《文化杂志》主编。此时因时局关系,原在文化供应社工作的曹伯韩、温涛、何鹏等人相继撤离,《新道理》杂志由林涧青接编。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我正在昆明。后来在《华商报》负责的刘思慕、萨空了、高天诸位老师,当时也都在昆明。他们都是我先认识,后来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当老师的。我认识刘思慕老师是在桂林沦陷前夕。当时我随前华商报总编辑胡仲持逃亡到昭平,住在广西日报社。在我们路经平乐时,就同刘思慕老师住在一起。虽然是在逃亡途中,刘思慕老师和广西日报总编辑莫迺群仍编印号外,把战争情况及时地报道给读者。他们这种忠于新闻事业职责的行动,使我很感动。桂林失陷后,仲持老师隐居到八步乡下。我辗转流浪到昆明,见到了刘思慕老师,有他照顾,住在高天老师给我的一席之地,才免了露宿  相似文献   

16.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7.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界》2014,(1):F0002-F0002
2013年11月26日,由广西图书馆学会主办,广西图书馆学会现代化技术工作委员会,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3年广西图书馆学会现代化技术工作委员会“计算机管理经验交流会及特色资源建设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相似文献   

19.
抗战报话     
桂林群报抗日战争开始不久,桂林就成为西南的文化中心。它之成为文化中心,是有其原因的,沿海地区先后陷于敌手,人们纷向内地退却。南京弃守,就有人向桂林退却了,等到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从粤汉路两头退向桂林的人更多,形成了桂林人口的大幅度增长。桂林是广西的中心,而广西是桂系的地盘。桂系军阀同蒋介石既有一致,也有矛盾,因为有矛盾,桂系要依靠一些进步的力量去对抗蒋介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广西经济期刊由萌芽到发展,先后共创办了近80种,出版地以南宁、桂林为主,内容涉及财政、交通、邮政、贸易、农林等多个经济领域,具有较强的行业性质,对于推动当时广西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研究民国时期广西经济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