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建 《档案天地》2009,(2):47-52
二、散居回族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散居回族产业结构是散居回族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它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部门的出现,人们用于研究产业的变化而创立的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2.
散居回族经济既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回族经济不可分离的主体,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是由散居回族经济的主体即广大散居回族劳动者的居住状况、劳动条件和发展环境所决定的。从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长达近千年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3.
回建 《档案天地》2009,(8):39-47
(二)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散居回族资源利用率 我国回族散居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在全国资源地理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散居回族地区生物资源复杂多样.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所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是散居回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回建 《档案天地》2009,(3):47-53
一、散居回族村庄经济结构调查分析 散居回族村庄经济是散居回族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统计.全国共有回族人口9816805人,其中居住在农村人口5369712人,占回族人口的54.70%。可见,居住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回族人口还占很大比重.而散居回族中村庄经济发展也是其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5.
回建 《档案天地》2009,(4):45-45
(二)散居回族传统经济特色需要在工业化背景下拓展 在历史上,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在产业选择、技术更新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在商业方面,回族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和杰出的经商禀赋。回族商人的经商禀赋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族的先民来自波斯、阿拉伯商人.子承父业.其后裔大多以经商为生.另一部分人虽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而改行从事农业生产.但仍保留兼营商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第五节 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 文化是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国家、民族生机与活力的强大精神内核,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回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千年的生存和发展中.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丰富.对回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散居回族,虽然散居在祖国各地.但是共同的民族文化却使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散居回族经济区别于其他民族经济的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也是散居回族经济最具个性的地方,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的本质特点。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指由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散居回族经济的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以及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经济理念、经济活动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组合而成,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个性的经济象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8.
回建 《档案天地》2009,(9):41-48
(3)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集群内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地,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生产。随着区域需求的集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规模的扩大进一步要求分工专业化.从而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时。由于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形成正反馈机制.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支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口位居第三位的回族。她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更具明显特色,既传承着伊斯兰文化的优良传统:又有机融合于中华民族总体发展之中。中共唐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回建(回族)同志,曾两度在孟村回族自治县担任主要领导,现身处繁重岗位、笔耕不辍,以《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为题,完成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观全文,立论高远,研析深刻。富有新意,材料详实可靠,可说是一部融历史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力作。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我们通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参考意义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去年,回建先生由唐山改任邯郸。十月,途经拜望,见赠《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一书并嘱为评,当时并未多想,竟贸然应允了。回来读罢全书,大为后悔。一来,我不懂经济学;二来,对回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也只限于多年前参加民族工作检查时的一些肤浅接触。  相似文献   

11.
回建 《档案天地》2009,(1):52-55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多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法和形式。其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素分配和使用的方法和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经济要素的不同组合和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散居回族经济增长方式是散居回族经济不同要素的组合.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在广泛的散杂居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认同。婚姻仪礼是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回族婚俗也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詹姆斯·凯瑞首倡的传播仪式观的理论视角,分析散居回族在民族婚俗逐渐失落后,如何使用象征符号和外在表征丰富婚姻仪礼,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复杂的文化认同。并探讨回族婚姻仪礼现场的文化共享,如何影响了当地回族社群的内部秩序和回族仪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工与交易理论,系统分析了档案服务业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内涵、驱动因素和未来趋势,研究表明:档案服务业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易成本节约共同作用形成的,档案服务需求方降低经营成本的利益驱动、数字化及信息化在档案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服务规范等法规政策的颁布执行是档案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服务内容链条化、交易模式平台化、服务形式个性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是中国档案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档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着重从重视档案人才培养、推动档案新技术研发、完善档案标准体系、引导供需有效衔接以及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三网融合实践表明,业务模式创新和规制方式的创新是推进三网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根据三网融合发展的实际,将机遇和政府由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中的辅助元素变为基本元素,以修正后的“钻石模型”分析了三网融合产业的创新和规制模式.认为必须面对广电与电信从产业间分工走向产业内分工的变化情况,创新在同一产业体系下的差异化竞争业务模式,并建构渐进式融合的规制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双方的相互进入以及监管问题,提升三网融合产业竞争力以及广电、电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二、散居回族的空间分布与地缘联系基于上述原因.散居回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地理多样性和人文区位的过渡性特点.与汉族在全国范围混杂居的格局.不仅为回族共同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区位条件.而且演绎出回汉族际关系的重要性及回族在中华民族总体关系格局中的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发行的分与合(一)王益历史的回顾建国伊始,我国出版界在出版总署领导下顺利地实施了多项重要决策,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中有些决策,是遵照共同纲领,各行各业一致实行的,唯有出版、发行的分工专业化,是出版界特有的。分工专业化的意思是:出...  相似文献   

17.
"学科馆员"是学科信息专家、学科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学科信息传播利用的导航者,服务对象以学科专业的科研和准科研人员为主,主动为学科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供深层次的学科专业研究咨询服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图书馆职业分工、走向学科专业化、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是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的需要,是提高图书馆自身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播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积极探索的全新课题。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为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是集团二次创业的关键节点,是传统媒体从业者二次出发的重要时机,因而要着力进行"一转(转观念)二改(改体制、改机制)三提升(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提升新闻传播能力、提升开疆辟土的能力)",切实推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是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在学界业界已经提了好几年的"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对传媒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切实有效地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通过思想观念的变革和内部体制机制的变革,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媒体影响力,提升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碧蓉  杜玉环 《编辑学报》2002,14(5):365-367
从界定编辑与校对的职责出发,阐述编校分开的出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是书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由于书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部分期刊出版单位采取编校合一的出版工作模式仍具有合理性.从长远看,编校分工将不局限在书刊出版单位内部,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