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前慢木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从前慢》是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被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从前慢》开始被人传诵,从贴吧、微博到微信朋友圈,这首诗被当成了情诗,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
银杏的声音     
正他的心听到了银杏的声音。在这样一个旭日早升的早晨,他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于明媚的阳光中,吮吸造化给予万物的气焰,收获万千喜悦。周边有一片银杏林,里面藏着他的期待。在清幽中,他不自觉地背诵木心先生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样的诗,他一向很神往。他的思绪如预期的那样被自己的声音带向了远方。也许爽朗的天气还不够美,正静静等待秋的雨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从事教师职业十五年了,我从当初一个懵懵懂懂的毕业生逐渐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政治课,当班主任、心理咨询师,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学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优质课、基本功比赛,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科研培训、课题研究,却感觉走过的路越多,经  相似文献   

4.
正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还要写信吗?写信速度太慢了,效率似乎太低了,但写信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慢",正如木心写的一首诗《从前慢》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应用文书。书信交流应该是抵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媒介。学会读写书信,娴熟地运用书信与人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5.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认为是一首闺怨诗,闺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有许多著名的篇章。如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温庭筠的“过往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从前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记忆点滴     
<正>"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因为慢,所以精致,而精致的生活更令人怀念。如果一切都能回到从前,并且停留在那个缓慢的时代,该有多好!(一)小时候,随外公外婆生活在乡村。城里难得一见的炊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也成了亲情的象征。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袅袅而起的炊烟总是代表着家的召唤。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呈现:在前不久的阶段性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题目:阅读《相见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词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画面。这道题本来也不难,但竟然有很多同学写成类似这样的句子:寂寞的梧桐树在深深的院子里锁住了清冷的秋天。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这首词给人凄凉、愁苦、悲伤、孤独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首词,学生们的语速慢了,声调低了。师:"看看这句话: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找找这个画面里有哪些具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脑力大比拼     
<正>三人有一个宝盒,宝盒盖子边有上下两个金环,只要用锁套住这两个金环,并扣起锁,宝盒就锁住了。可是,他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的锁和宝盒最相配,而不肯接受别人的锁。后来,他们把三把锁都用了上去,而且每人都只要开自己的锁,就能把宝盒打开。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9.
张玲芳 《作文》2020,(3):31-34
有一位大诗人,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常青树"。他的诗歌孩子们耳熟能详,我读一首诗给你们听听吧!"我走路/不算慢/请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朵朵:我知道了,这是林良爷爷的《蜗牛》(三首)中的一首,每次读完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0.
据说,锁头这东西伴随着人类文明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史了.有些人嘴挺损的,说跟锁打交道的人若不是贼,就是靠着贼吃饭的.仔细琢磨,此话虽然偏激但也不无道理.锁当然是做得越来越结实,可小偷撬门别锁的功夫也越来越精湛.凭开锁吃饭的人其实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胆大心细、手眼通天的贼人,另一种则是可以归入三百六十行里的开锁师傅.两类人都琢磨锁,都煞下心跟锁簧、锁芯动心计、练手艺、比能耐,但心里的准则却是黑白分明.而不管怎么说,关于锁开与合的矛盾总是在魔道相争、此消彼长间发展着,这其中的故事和说道老长、老长.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只小公鸡,他十分追求单人独立生活的享受,因为这样能自己找到东西自己吃、自己用,一间房子能自己住.可是老天就是不如他的意,就是让他和小母鸡一起住.时间一长,他就编了一首儿歌:"小母鸡,小母鸡,快快走,让我好好过日子,让我好好过日子……"这首儿歌只要小母鸡不在,一旁也没有人,他就会轻轻地不断地念.  相似文献   

12.
慢下来     
王玺铭 《新读写》2020,(4):28-28
时光如水,从我指尖流走,永不复回。“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一首木心的《从前慢》又在我的耳畔响起,我渴望着慢下来的生活。你听,风携带着雨.轻轻重重地敲击在世间万物上,一起演奏着一首专属于雨的美妙歌曲。  相似文献   

13.
《扬州慢》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宋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自度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自度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被称为上乘之作,具有超高艺术价值.音乐的曲调优雅,古韵新声.《扬州慢》不但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一种内涵和情怀,还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与革新.本文主要介绍了姜夔的生平简介、《扬州慢》的写作背景、其音乐分析及其旋律特点和《扬州慢》音乐与诗词的和谐之美,最后对其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往前走     
有一个现象很平凡晴天多过雨天有一个道理很简单明天好过从前因此,没有必要为了天阴而心情晦暗因此,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困顿而总是眉头深锁往前走前面一定能看见星光灿烂彩霞满天[阅读链接]这首小诗写的是人生的生活态度问题,深蕴人生哲理。人生就像在惊涛骇浪中,有惊险才有奋斗,有奋斗才有收获。作者从一个很平凡的生活现象生发开去,写出了人的信心和前途。诗歌写得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且充满韵味。往前走$江西省万安中学@莫菲  相似文献   

15.
正时代推着我们以光速前进,“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木心说:“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我们有车马、有信封,只是现在被更快捷的工具给替代了。然而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看起来过时”的习惯,在细微的光阴里代我们记着旧日的样子。黑胶唱片我偏爱黑胶唱片的一个缘由是美国的黑胶资源近于无穷多而且廉价,对我们中国人来讲,那是个失  相似文献   

16.
<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在从前慢的日子里,家书是游子与家人最好的沟通桥梁。历来有名的家书有《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而《傅雷家书》却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尤其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常以亲身经历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读着木心的诗,我醉意沉沉。从前的每一日,都是慢的。日头从东方初红,缓缓地挪过天际,然后,慢慢地在西天留下一抹残红,山上的每一根草,每一片叶子都顶着一点酡红,直至归巢的鸟雀收拾起几点疏星。这以后,夜,静静地盖着大地。一切寂然。直至明朝红日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喜欢陶潜的诗,物我相望,恬淡安然。好一派静谧怡然的田园风光。静谧的时代,丝丝缕缕都透着静谧的气息,一辆马车载着赴考的举子,山一程,水一程,山环水绕里,脚步迟缓,走走停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有人喜欢快生活,也有人爱慢生活。尚"快"者追求速度,向往飞驰人生;尚"慢"者稳中求胜,主张享受过程。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从前慢》对慢生活做了诗意的描摹。  相似文献   

19.
<正>一、揭示:常态课下古诗词教学的流弊以苏教版第十二册《渔歌子》教学主要流程为例:1.朗读——指导读得慢一点。借助标点,读出这首词第三句的停顿和节奏。2.理解——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到的景物,连起来说说景物组成的画面。3.概括——介绍张志和生平,归纳词的主题。4.积累——背诵、默写这首词。在这个常见的古诗词教学流程中,在教学策略上,追求的是"不求甚解"的境界——不管是朗读、解词析句还是把握主题都是浅尝辄止,教学流于粗浅;在教学效果上,开始于"这一首"朗读,止于"这一首"的诵背,以单一积累"这一首"为教学最终目标。不难发现:这一教学流程常套  相似文献   

20.
黄晓蕾 《中文自修》2023,(10):15-17
<正>迟慧曾是个“慢小孩”,她用《慢小孩》这本书来告诉大家,“慢”也是成长中的一道风景,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快乐长大。本期,我们就一起走进迟慧与她的《慢小孩》的故事中。童话闯进了我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末,未及20岁的迟慧向《北方文学》杂志社投稿。其中有一首描写茶叶的诗,构思巧妙,语言清新脱俗,令当时的诗歌编辑李琦啧啧称赞。得知诗歌的作者竟然是个年轻女孩,李琦便迫不及待地约她一见。就这样,从一首诗开始,迟慧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慢慢走上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