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社会家庭传承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世代相传的主要方式,基于对其家庭传承模式特点的分析得出,古代社会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承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文化传承。要使传统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实现有效传承,就既要兼顾其核心技艺,又要兼顾技艺所承载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
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不仅是保安族代代相传的工艺技术和谋生手段,也是保安族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见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保安腰刀的历史及其工艺特征进行探究,剖析保安腰刀的传承价值,通过深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采访非遗传承人,对保安腰刀的传承现状与市场进行分析,提出保安腰刀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价值巨大.受社会转型影响,民间技艺处濒危状态,急待保护.要树立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举的大文化观念,强化传承人的保护,发挥地方大学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自古以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而起伏变化,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的基因和智慧的结晶,也蕴涵着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是靠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的,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反映工匠职业态度和操守的工匠精神,它是传统手工艺得以世代传承的关键所在。在如今大规模的机器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缺乏创新的时代,更需要弘扬传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侗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锦是侗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和现实价值。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现代化浪潮在观念与物质层面的双重推进,侗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迁。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侗锦技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危机。加强侗族文化资源的宣传,加大对侗锦技艺的研究力度,培训侗锦技艺传承人员,使民族艺术保护与民俗旅游协调发展,是处理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关系到侗族的历史文化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诠释了技能型社会下传统技艺传承的价值意蕴,分析了传统技艺传承中需求侧及供给侧面临的困境,指出封闭性传习模式限制了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空间、守旧的机制束缚了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借鉴苏绣技艺传承在传衍机制、保护机制、研习机制及集成推广机制方面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传统技艺传承的优化路径,具体包括促进传统技艺产业化发展、建立立体化传统技艺传承制度、推进传统技艺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传统手工技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手工技艺并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规律,甚至逐渐走向灭亡。传统手工技艺能不能改变因循守旧的传承、发展和存续方式便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沈阳锔瓷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探索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存续方式上适应社会经济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杨东 《宁夏教育》2014,(11):77-79
以民间技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不少技艺面临传承的困境。职业院校亟需转变办学观念,意识到要立足于从本地文化寻找和发掘新的专业增长点,比如参与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办学功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形成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在更好服务社会的同时,增强自身内涵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山江苗族传统刺绣手工技艺传承方式由传统的母女相传、姊妹相教逐渐向以通过营利为目的的家庭作坊和工厂手工作坊传承的现代传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技艺蕴涵知识属性和思想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的传承只有通过知识和思想的层面去体现,才能使传统技艺更好地被认识、理解和传承下去,从而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传统技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探讨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设置传统技艺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以期能够对中等职业教育和传统技艺的发展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省大理州白族银器锻制技艺的传统民间学徒制中,教育者是师傅,受教育者是学徒;师徒之间存在紧密的血缘和熟人关系;10~20岁是充当学徒的主要年龄段;成为学徒是本人意愿的选择结果;学徒的文化程度为基础教育中段;学习地点以藏区和云南为主;教育内容主要为银器锻制技艺的制作工艺;教育活动方式主要表现为真实银器制作中的"做中学"。对中国民间传统学徒制的研究可以丰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与实践,拓展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也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因此,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技艺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符合时代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川西汉族挑花技艺是传统挑花技艺中的一种。本文主要研究在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川西汉族挑花技艺出现的新变化,并对如何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和设计手段对这项技艺进行保护与传承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在家传世学、作坊式学徒制的历史形态中保持渐进的、相对独立的传承和发展。但与现代科技相遇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遭遇传承的危机。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与一般手工技艺、现代职业技能都存在区别,在培养目标、技能类型、培养形式等方面明确特殊指向的"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模式。民族职教的"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当前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保持活态化、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妇女修面美容技艺这份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具活化石。它的审美价值及其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摊位无定所、夹缝中生存,从业收入低、传承乏后人的现实境遇下,顽强地存活下来,显示着极强的文化生命力。通过政府出台政策、采取可行措施,实现妇女修面美容技艺非物质文化项目普及化展示、常态化传承、法制化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造就了传统学徒制、学校教育和现代学徒制三种不同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基于教育要素、制度要素和功能要素的分析框架,纵向分析可知,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的历史变迁既是传承路径不断丰富拓宽的过程,也是由非正规培训制度向正规教育制度的转换过程。横向比较则可获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的演化趋向,即教育要素趋向融合、制度要素日益规范和功能要素侧重点不断转换,这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的构建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刀郎乐器对于刀郎歌舞风格的形成具有源头性作用,它的作用通过乐器本身和乐器演奏法两方面体现出来。然而,刀郎乐器的演奏与制作技艺在当下却面临着巨大危机,尤其是乐器制作技艺。文章详细分析了危机存在的根源,并对保护的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湘西凤凰县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苗族人民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的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着苗族的民族文化,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精神与情感。目前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保护存在着行政保护机制不健全、社会保护缺乏有效性、传承人习惯性面临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完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保护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多途径强化行政保护、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实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从古代崖画、青铜器及纸本画等文物上分析百越族群原始服饰形象,接着用文献资料阐述百越族群以傣族为代表的服饰流变情况,最后探析其传统服饰的历史承袭。在传统服饰的传承中,折射了民族原始古朴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间传统木版年画的产地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彼此之间既相互影响又交互融合,形成了百花齐放又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应从保护的角度使这门艺术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