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芳 《神州学人》2006,(3):20-21
2005年9月4日,一位中国留学生的母亲为救助女儿给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发出救助信:“我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不能不救她啊。我恳求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资助我,帮助我,恳求各界人士救救我女儿”!这位叫王爱丽的母亲,是中国上海一名退休的中学教师,她的女儿吕是中国留澳学生。病魔无情吕2004年4月来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就读于拉筹伯大学(L a T r o b eUniversity)大学会计专业,不幸于2005年7月确诊患“纵隔恶性淋巴瘤”。因隔离住院是单人病房,四、五天住院医疗费3000多澳元。住院期间,医生给出治疗方案6~8次化疗,4~6次放疗,为期6~8个…  相似文献   

2.
任美珍 《天津教育》2014,(15):40-42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生命,不仅意味着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即人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3.
《雪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读完,大家一定会感动于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尊重,更感动于人与鸟之间的这份真情。课文第一小节写道——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更注重的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相应的,教育在其本质上,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培养人的工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的连接。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这是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广义的生命 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曾听闻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言:“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道出一个人的成长的意义不为简单的长大,更多的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让人通过选择来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儿童的完整生长即是儿童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视察疫情时提出了“要把人的生命和安全摆在至高无上位置”的重要思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对幼小的儿童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衡量个体生命长短的标志.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却未必与时间成正比。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我的时间我做主”.取决于在“我做主”的时间里的积极创造。我不知道我的时间还有多长.但我已在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中混过了58年。这58年中,有很多时间不属于我,特别是现在。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 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赵侠  李丹崖 《少年读者》2008,(12):21-23,48
不用华丽的语言,不用巧妙的表达,不用花俏的形武,只需真情,便可以直击心灵深处,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最伟大的亲情,最善良的爱心,最无私的师魂……人间广袤,真情无限,人间自有真情在!  相似文献   

12.
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人们分成两组,一组有朋友、亲人为伴,另一组则没有。结果,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前一组出现的健康问题比后一组少50%。科学家用数字和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真情的关怀。俗话说,细微见真情,关怀显大爱。真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父母的一声鼓励、朋友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  相似文献   

13.
“创新”现在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对于教育来讲,创新、创造、创生,其实都跟人的生命有关。人作为一个生命体,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处在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创新是一个人内在的潜能,而不是外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继红 《考试周刊》2014,(53):182-182
<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其中的"罔"是迷惑之意,"殆"为"有害"之意,笔者套用之为"教而不思则殆"。其实,任何一项成功的伟业皆离不开思考,正所谓经历人生,思考人生,方可成就人生。教师承载着培养他人成长的重任,影响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发展,思考显得更加举足轻重。那么教师的思考主要包括哪些呢?一、对文本的思考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同,因为考题既依托文本,又超越文本,那么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价值取向由来已久是人们不断追寻与探讨的问题.将教育作为人们生存的手段与目的无可厚非,然而过度功利化倾向则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当代社会充斥着浮躁与功利的气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的过度功利化倾向.现代教育面临着功利价值取向与生命价值取向的尴尬境地.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和融合与教育的发展休戚相关,关乎教育的改革与走向.  相似文献   

16.
课本剧的推广有利于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它是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当积极地介入到学生编演课本剧的整个过程当中,组织、合作、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推广课本剧的意义,教师在课本剧的编写、排演和评议三个阶段的指导方式、指导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理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1989年的新编《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的精神这一理念之上的教育目标。本文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两方面,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临近毕业,学生请我给他们写几句毕业留言,在留言中,我写道:“智者的一生,应该是怀疑的、冷静的,并且是自由的。你能成为一名智者。”“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愿陈寅恪的这句名言伴你一路同行!”一学生看到留言后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这三年里告诉我“思想”两字。是啊,“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人之所以显得高贵,全在于他有思想。我想应让学生成为一名具独立意识的人、一名思想者。而我们有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曾经对精神有个比喻:精神的太阳。细想,这一比喻中的太阳应当是真理,是理想,是信念,是使命,一言以蔽之,应是价值观。鲁洁教授对价值有个定义:理想中的事实。这一定义呼应着"精神的太阳"这一比喻。生动的比喻总是深刻的,深刻的喻义总是精彩的。我们需要"精神的太阳",教育需要价值这一太阳的照耀与透射。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有些中学生和大学生生命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常常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杀或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他们或把这作为逃避挫折的方式,或把这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