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德的进化分为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两个方面,生物进化是社会进化的基础,社会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延伸和补充。道德的自然属性是道德个体通过生物进化获得的对事物的评价体系,道德的社会属性是道德个体通过社会进化获得的对事物的评价体系,这两种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德的社会属性是在实现自然属性的过程中产生的,没有道德的自然属性就没有道德的社会属性。道德的社会属性是对道德的自然属性的补充和超越。道德的社会属性和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属性为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产生文化冲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学具有道德性,是教学中的伦理价值问题;道德具有教学性,是道德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具有两个向度:外生道德和内生道德,教学的外生道德与教学的内生道德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道德的教学性具有两种属性:人为性和自发性,道德教学的人为性与自发性是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教学的道德性陷入知识的窠臼...  相似文献   

3.
以伦理学、社会学对道德结构的几种区分方式为基础,教师与学生的道德在结构上被分为三层次、四成分的十二维理论结构。纵向上的三个层次分别为道德素养、道德修养或道德人格、道德境界;横向上的四种成分依次是:道德认知(包括道德觉知、价值认知、观点认取、道德推理、道德决定和道德自知六个子属性)、道德意志(包括自觉、果断、坚持和自制四个子属性)、道德情感(包括态度和体验两个子属性)、道德行为。教师与学生的道德结构在理论上的相似性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提供了必要的思路,然而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道德还是学生道德在结构上都可能是不完整的,道德结构的缺失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与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取决于意识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意识的分析,可以得到一种探究人工智能道德地位的方法。依据不同意识能力水平,提出了四种人工智能道德地位的命题:无地位命题、低地位命题、同地位命题和高地位命题。借鉴古典伦理学,特别是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分析这四种命题,表明现阶段人工智能不具有道德地位,未来可能拥有与人类相同的道德地位。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在广泛利用传统道德资源为现代道德建设服务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弄清传统道德资源利用的可能范围及其限度。道德理论、道德教化与道德典范是传统道德资源的三个主要方面,而道德的现代问题及其新颖程度决定了传统道德的理论资源、教化资源与典范资源利用的可能范围及其基本限度。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本质属性是其自发联属性。道德在自发联属性的水平作用力下实现整合发展和不断超越。目前学校德育对道德的自发联属性作用缺乏关注和研究,其运作方式与道德自身的存在和运动规律背道而驰。道德的自发联属性要求道德的教育者首先是学习者、研究者和关怀者。从道德学习的角度审视学校德育,有助于促成道德教育向着理念真实、实践人道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规范。生态道德是道德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传统的人际道德是什么样的关系?笔者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阐述了生态道德和人际道德既在道德的行为主体、基本内容、最终目的和制约方式上的相同之处,在道德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及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客体、所处地位及阶级性和民族性上又具有的不同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崇尚精神文明和道德情操的民族,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历史地位,接着从重视教育、崇尚风节、弘扬仁爱、提倡礼让、笃情重谊等五个层面对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进行了剖析。并进一步指出,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摈弃民族道德传统中不适应当今发展需要的那部分的基础上,对优秀的道德传统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诚信作为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在传统的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诚信道德重道德教化轻道德制度建设的缺陷,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由于诚信上升为法律原则,而得到了根本的纠正。现代诚信道德的法律化,既是时代的必然需要,也可以通过立法、执法、公民自觉行为等方面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道德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其几乎可视为一种“道德政治文化“。这种模式是指道德是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元点,一个人因为拥有道德高权而获得权威,又因为权威而获得政治权力,这便构成了政治合法性的整体评价体系。无疑,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道德与政治二者的关系与非常密切,并与西方具有明显的差异。从道德的内涵入手,对中国政治文化中德治传统及其现代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彰显道德之于中国政治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1.
道德知识是个体道德理性形成以及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基本立足点,它不仅表现为特定的符号系统,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体悟,具有事实与价值的双重属性。但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道德知识的价值属性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遮蔽,这不仅令道德教育深陷外部灌输的误区,也使道德知识本身备受诟病。为破解这一困境,就需要充分彰显道德知识的价值属性,通过设置丰富的情境,全方位展现道德知识的多重内涵;通过开展真实的对话,不断引发学生的道德反思;通过运用欣赏性评价,涵养学生的道德体验与道德想象,进而在道德知识与学生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意义之桥”,真正实现道德知识应有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道德法律化就是道德具有了法律属性,即通过立法将占统治地位的一定道德规范上升为具有国家意志性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或者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其目的是借以保障道德规范的实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文章还探讨了道德法律化的基础,并指出道德法律化并不是将所有道德规范统统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伦理学旨在描述一种设计和评价机器人道德算法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汽车与军事救援机器人的算法中。依据德里克·勒本(Derek Leben)的道德判断产生自利有机体中合作行为的进化压力的观点,将罗尔斯的契约主义与功利主义、道义论、德性伦理学等道德理论在各种困境游戏中的应用结果进行比较,认为只有契约主义能在各种困境中产生帕累托最优与合作行为,基于契约主义差别原则的Leximin程序适合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空间。  相似文献   

14.
无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或是“道德至上”的,或是“泛道德主义”的,都在于强调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道德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特征。在西方,道德也许同宗教、艺术、科学等仅仅是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而在中国,道德不仅渗透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终于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伦理型为特征的文化,这样就使道德文化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就人们普遍的道德信仰和道德价值而言,历史地存在着民间道德范式与制度化道德范式。在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虽然制度化道德范式与民间道德范式存在着道德价值的同一性基础,并且保证了道德文化的稳态性,但由于制度化道德范式与民间道德范式的自身价值逻辑存在差异,需要在新形势下通过价值认同来促进制度化道德范式与民间道德范式的同构。  相似文献   

16.
从食品安全问题看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现代社会伦理缺失现象,这种缺失反映在功利主义价值观极大地激发了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膨胀,架空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观;人的道德属性泯灭在滔滔物质利益中;伦理道德的教化和约束功能不断被消解等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可从重新树立理论基点,发展新的人性论;重树传统道德的利义现,扬弃功利主义思潮;宣扬诚信和责任,光大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念;推动传统的美德伦理向制度伦理转变,加强传统道德的约束力等四个方面契合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扬、教师的使命与社会属性等角度,分析了强化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西方思潮的影响、社会发展与国情变迁等现实,强调加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紧迫性;提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三维统一”模式;提出构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是中国近现代文化怪杰,他虽然与美国新人文主义倡导者白璧德没有直接联系,但其思想观念却与之多有契合,尤其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辜鸿铭论述的话题相当广泛,涉及到民族、宗教、政治、军事,但所有这些话题都可能在他的阐论中归趣于道德,道德教化是辜鸿铭成了他言论的一个核心,面对现代潮流强调传统道德教化成了他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一个可靠的联结点。他乐于从道德出发思考政治,言说政治,而且在一些具体的事件上也是以道德判断代替并干扰政治判断,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明显的偏差甚至显得极为乖谬。  相似文献   

19.
教师道德敏感性是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到竞争和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道德敏感性可能处于钝化状态。从教学活动的道德属性出发,阐释了教师道德敏感性的意蕴,探究了教师道德敏感性的构成维度——道德知识、道德想象力和对道德问题的识别,并分别从教师作为道德实践者和道德教育者两个视角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道德敏感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可以从道德伦理型学校文化的创建、融通道德理论与实践的师资培训及提升教师的道德反思与体验来生成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道德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着眼于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在传统的儒家道德文化建设理论中,以及在新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都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当前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的种种争论,也无不与之相关。以法治为依靠,建构最低和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最大程度地化解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一种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