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0000万 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近日发布新的研究成果:所选育的“红莲型新不育系珞红4A”,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褐飞虱具有显著抗性。  相似文献   

2.
颜龙安院士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先行者、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院士在40多年科研生涯中长期从事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为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专家。  相似文献   

3.
《华夏星火》2004,(1):59-59
天津天隆基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着优势互补,加快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原则,联合在天津建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分中心在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利用杂交水稻研究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将超级杂交粳稻选育、北方粳稻品质改良和新品种研发作为  相似文献   

4.
籼型杂交水稻是我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我国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但多偏重于育种和栽培的研究,对杂交水稻的生理优势,特别是对谷粒产量生理的研究较少,而全面系统地探明籼型杂交水稻的生理优势表现,为栽培、育种提供可靠的生理指标,已成为进一步挖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并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相似文献   

6.
袁隆平院士简介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  相似文献   

7.
谈到杂交水稻,人们自然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袁隆平的弟子、今年只有43岁的黄培劲先生,同样在杂交水稻的制种和推广领域有着22年不寻常的经历。1992年,黄培劲发明的“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的方法”为推广袁隆平院士等专家发明的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2000年,黄培劲又发明了主要解决超级稻制种中高产技术问题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并正在为我国超级稻推广发挥着关键作用。黄培劲发明的制种方法专利无形资产评估达1.17亿元,并分别于2004、2005、2006年获得专利质押贷款3000万元、6000万元、5500万元,使黄培劲经营的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黄培劲,于1995年提出了制定《种子法》议案,于2001年提出了尽快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议案,又于2005年提出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议案。从杂交水稻制种一线走出来的黄培劲,在以推广杂交水稻为己任的同时,心里装的却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8.
正"暗战"摧毁英国经济二战时,德国与英国之间曾有过一次经济"暗战"。当时,德国为了打击英国经济,曾暗中"帮"英国印制大量英镑,并用飞机在伦敦上空投放。当时,德国每个月大约制造60万张英镑,包括5镑、10镑、20镑和50镑面值,比英国中央银行印刷的英镑都多。而且,其印刷技术之精湛,连英国政府都难以识别真假。到了1945年,英国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有1/3都来自德国。当时,英国人民拿着大量的钱却买不到足够物资,英国国内通货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油菜育种专家。他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四十多年来,领导和主持的油菜科研共育成14个油菜品种,育成品种推广面积2.2亿亩,增产油菜籽53.5亿公斤,新增产值136.4亿元。在建立杂交油菜品种选育、亲本繁殖、杂交制种、种子纯度鉴定、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产业化开发的科学体系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初,杂交水稻刚诞生就遭受到稻瘟病毁灭性的打击.危难时刻,谢华安成功地培育出了抗病良种"汕优63","挽救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命运"(杨守仁教授语).有不少专家指出,没有袁隆平,可能不会这么早有杂交水稻;没有谢华安,中国的杂交水稻可能没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杂交水稻刚诞生就遭受到稻瘟病毁灭性的打击。危难时刻,谢华安成功地培育出了抗病良种“汕优63”,“挽救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命运”(杨守仁教授语)。有不少专家指出,没有袁隆平,可能不会这么早有杂交水稻;没有谢华安,中国的杂交水稻可能没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特载钟情水稻三十余年推广成果三千万亩——记著名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安全“守护神”——记防护专家、中国工程院周国泰院士桥梁“钢霸”——记中国工程院方秦汉院士人生坐标在地球深部——小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博学创新谋致用——小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创新没有止境——小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电专家、教育家张勇传屹立潮头勇创新——小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杜祥琬从大山里走来的院士——记瘦肉猪育种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熊远著学以报国:新时期科技前沿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自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水稻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稻区。主要对杂交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谈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插秧、人工收割的模式转变为目前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虽然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对于我国的人口众多的国情来说,仍然很难满足需求。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研方面研究的重点对象。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培育了三系杂交水稻,并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使我国水稻的总产量增加了好几倍,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杂交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杂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本文就如何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这一问题上,通过浅析相关的技术措施,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奖7月30日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授予政府服务奖,这是袁院士继1985年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之后,获得的第九项国际性荣誉。记者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到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希望杂交水稻加快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此次获奖的理由是“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及为亚洲带来粮食安全”。一项最新统计显示,1976年至今,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8亿亩,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目前,由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泰和县在农业生产方面逐步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开展杂交优势的利用,大力引进水稻、牛、猪、泰和乌鸡等主要农畜品种,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杂交组合,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泰和县水稻自70年代后期逐步迈进杂交优势利用阶段,1995年又跨进由三系杂交水稻向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历程。近4年来,该县两系杂  相似文献   

17.
江亭 《华夏星火》2021,(5):50-54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我国三大主粮中,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都成功实现产业化,而小麦杂交育种受基因组复杂性所限,难度大、成本高,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近几年,我国科学家对小麦杂交育种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由"跟跑者"向"引领者"的全面跃升,随着杂...  相似文献   

18.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四川省隆重召开首届四川科技杰出贡献者颁奖大会,水稻专家周开达等三位为四川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各获得40万元奖金。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的周开达教授,从6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先后发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伤流液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其与地上部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在植物整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探明杂交水稻根系生理优势的内在物质基础,我们于1983—84年,分析测定了大田杂交水稻和在不同育秧方式下的伤流液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组分及伤流液游离氨基酸的昼夜变化。根据试验要求,选用我省广泛推广的杂交水稻汕优6号(珍汕97A×IR 26)为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