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2):F0003-F0003
朱继懋,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潜艇、潜水器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深潜救生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两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对接的国家:主持研制了3500米以及极限深度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  相似文献   

2.
葛修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葛修润院士长期从事岩土力学研究,是我国著名的岩质边坡工程学科带头人,岩体工程数值分析方法成就显著,精于岩体力学设备研制,长期致力于古文化遗址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朱继懋被德国著名教授许吕德和肖夫斯塔教授称为"中国深潜之父",为祖国争得了许多荣誉.他的个人命运始终与时代脉搏息息相通,爱国奉献、勤奋敬业是他一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陈守煜教授,浙江宁波人,1930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至今,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水力发电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模糊集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4,(2):20-22
正张煦,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考取清华庚款公费留美生,1940年获哈佛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先后担任交通部重庆(璧山)技术训练所教授,重庆大学、金陵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主讲无线电工程和长途电话工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交通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首任电子工程系主任、光纤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从事通信技术教  相似文献   

6.
陈守煜教授,浙江宁波人,1930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至今,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水力发电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模糊集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1955~1957年在南京河海大学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生班学习(在职)、毕业。从此把全部身心扑在了教育事业和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模糊集科研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专家简介:万国华,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在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获华中理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企业运营战略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信息管理,特别是在组织资源配置与调度的理论、模型和  相似文献   

8.
<正>专家简介:王卫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工程师、华建集团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基坑工程、地下工程和高层建筑深基础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工程设计300余项,承担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2部,编写著作10部,编制标准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省  相似文献   

9.
王桁原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河北人,1934年10月出生于南京,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用内燃机专业,同年分配到我国航天研究机构,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历任设计员、工程组长、副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火箭副总设计师等职,博士生导师。现工作于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王经教授从事的两相流动及沸腾传热非线性特性的研究领域为国内两相流动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研制出国内独有的时间序列混沌分析专用软件“WLCHAOS”;并拥有专利3项;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作为组织委员会成员(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组织了第五届国际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ISMTMF’2004)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2004年年会,并担任分会主席。  相似文献   

11.
人物简介:崔维成,1986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土木系获博士学位,1990年2月~1993年1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航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2月~1999年3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研究。1999年4月~200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副院  相似文献   

12.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天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和土木工程专家,他长期从事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高边坡稳定性控制,隧道及地下工程稳定性与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简介:叶志成,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厦门市为纳光电有限公司技术带头人。获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学位,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博士后。2008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TFT-LCD关键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014年入选厦门市双百创业领军人才,从事纳米光学膜的量产开发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偏振变色膜、显示膜、新型光学触控和绿色照明系  相似文献   

14.
人物名片     
<正>龚晓南,土木工程学专家,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84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浙江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工程博士。1988年聘为教授,199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方向:地基处理及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和土工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博土学位.1955年响应祖国号召,和爱人及刚满周岁的儿子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到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现为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从事结构理论和结构抗震研究工作.率先开展了工程结构可靠理论的研究,首先提倡和实践了地震、地质与工程学科的有机结合,先后撰写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6.
杨维廉教授是我国航天系统知名的五星轨道专家。从事航天事业近四十年来,一直在科研第一线埋头苦干、潜心钻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对轨道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工程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反映在已公开发表的60余篇论文中。  相似文献   

17.
李谦 《科学中国人》2011,(13):66-67
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智能电网的建设在全球刮起一阵飓风,一位在我国的电力能源建设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多年来致力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在传统领域推陈出新,在新兴领域不断开拓。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副主任金之俭。早期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期间,金之俭师从中国高电压技术的元老级人物唐耀宗教授,唐教授发明的肾结石粉碎治疗机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田均庆 《中国科技纵横》2011,(17):133-133,139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因而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设备的要求、水下混凝土的配制、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反映了我国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当前水平和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9.
空间飞行器动态过程及其控制是决定飞行器在太空中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首要前提和关键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刘暾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和控制方面的研究,他先后主持了"神舟"飞船太阳帆板堵转的研究、月球探测车,此外,具有机械专业背景的他转行航天技术后根据客观需要还开展了气体润滑的研究。回首峥嵘岁月四十年,刘暾教授已为我国航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是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的关键技术。八十年代中后期,世界科技较先进的各个国家纷纷成立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我国在该领域几乎是空白。1990年徐洵教授以其多年从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经验和深厚功底,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迅速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