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化汉语与读者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分析了欧化汉语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解析读者对欧化汉语的反应。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读者群对欧化译文的反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采用语言接触的新视角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6名本科留学生、70名硕士留学生学术汉语写作的词汇复杂度、语法复杂度和准确度进行多维量化分析及定性研究,发现:在与母语者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二语者与母语者语法复杂度差别不显著,在学术语体中都倾向于使用复杂的长句和T单位,词汇复杂度、句法准确度有显著差异;随着语言水平的提升,二语者学术汉语写作的词汇多样性有所发展,词汇密度和虚词运用发展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多义词是汉语二语者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通过统计分析汉语二语者多义动词"打"的各义项的使用频率,并与汉语母语者"打"义项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发现汉语二语者在使用多义动词"打"时产生的偏误集中在与他词的混淆上,具体分为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打"和该用"打"而误用其他词两类,偏误原因有母语搭配关系负迁移、错误类推、辨别不清"打"与同义词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词间联想言语活动,对母语者和二语者习得汉语表人词语进行了个案描写和群案测试。初级时二语者的词汇流畅性强于母语者,而到了高级时母语者的词汇流畅性强于二语者,这既归因于母语者的“词汇、提取法双习得”和二语者的“词汇单习得”,也归因于母语者的“概念、音响形象双习得”和二语者的“音响形象单习得”。学习时间只影响提取法的使用频数,不影响提取法的连续产词数。常用提取法有亲属、职业、前替、后替四种,前替法的使用频数最高,而亲属法的连续产词数最多。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欧化,是指汉语受欧洲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包括语音、词汇和句式等方面。本文仅从词汇方面来阐述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词汇的欧化现象有很多,而本文所谈的典型的词汇欧化现象,是大家已普遍接受的,甚至不知道其是欧化的结果。这些典型的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日益增多的外来词、复音词、词缀以及第三人称的细分等。  相似文献   

6.
在二语习得领域,对方音的研究,从语音习得层面的考察重点都集中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音段层面的影响上。本研究试图通过声学手段,从迁移的角度考察超音段层面——连续变调与方言语音经验的关系,以揭示普通话口语中"方音"的本质。实验结果表明,迁移效应确实存在于连续变调层面,莆田方言的连续变调体系会干扰普通话连续变调的产出,导致双语者说话伴有口音。同时随着普通话经验的增加,莆田方言的变调体系发生变异,从而证明了超音段层面反向迁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两个"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对汉、英、日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进行了考察。实验1要求二语、三语均非熟练的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日语(三语)完成图片命名任务,在测验阶段完成英语单词(二语)的真非词判断任务。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了抑制加工。实验2要求二语非熟练、三语熟练的被试完成与实验1相同的任务,结果出现了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没有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抑制加工。综合两种实验结果可知,二语非熟练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符合特定语言提取阈限假设。  相似文献   

8.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母语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层面分析了汉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汉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干扰二语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等多个层面研究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汉英差异,尽量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迁移"这一心理学概念入手,阐明了如将"迁移"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上,成为"语言迁移",并分析了"语言迁移"所包括的五个层面,即发音层面、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表达层面和理解层面;接着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写作教学等三个方面着重分析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出错在所难免,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利用"正迁移",并对"负迁移"采用疏导的方式来增强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汉语的欧化为基础,利用生成语法中的理论——格理论和题元理论,分析欧化后的被动句的结构。研究表明,汉语"欧化"之后,被动句的转换生成过程与其英语句子类似,"欧化"后的汉语被动句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被动句极其相似,在句法结构上也高度一致。分析汉语句子的"欧化"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欧化"这一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欧化句型,对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书面语的优化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向迁移研究隶属心理语言学的一部分,与"语言损耗"、心理学、认知学以及社会学都有密切关系,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长久以来,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本族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以及迁移对二语习得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却很少有研究者注意到目的语对本族语的反向迁移影响。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注意介绍产生反向迁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语音、形态、句法、语义、语篇和语用等不同维度分析反向迁移现象,以词汇意义、语码转换、合作原则等为切入点,阐述目的语对母语的反向迁移。分析结果表明,反向迁移不仅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理解和产出会产生影响,也会对双语者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用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指第一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第二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一语言语用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则研究较少,更无人观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对其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本文通过对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外国人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14.
汉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历来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也是旅游英语口语教学和培训的难点。造成旅游英语口语汉语负迁移的原因有许多,有因汉语习惯而形成的用词搭配负迁移,有因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汉语思维方式惯性而形成的负迁移等。教学和培训中应从学习中西方文化着眼,以掌握足够的词汇为抓手,以区别思维特点为切入点来解决旅游英语口语表达中汉语负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母语迁移作用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语言学家们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比较汉语与英语思维在三个层面即词汇、句法、语篇的差异,探讨了汉语思维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造成负迁移的原因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颖 《考试周刊》2013,(96):17-18
本文全面探讨了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欧化现象,并对这些语法现象的欧化进行了分类,以此说明间接语言接触在汉语语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欧化”不仅影响了汉语词汇、语法,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适度地欧化,使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欧化给现代散文带来文体上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亲切自然的风味;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18.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这一结论不能绝对化。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及以下层面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而在句子以上层面如篇章层面,英语也使用词汇手段等意合组织方式,汉语篇章中也采用重复和骈偶等形合手段。英汉语的研究尤其是其对比研究要强调辩证的方法,以期对英汉语中的形合与意合研究更加客观和科学。在翻译实践中,这一辩证关系有利于改进过去那种教条的英译汉(形合变为意合)和汉译英(意合变为形合)翻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大多是通过语言接触实现的,语言接触会引发两种语言元素的相互迁移。语言学界研究较多的是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而对借用迁移即目的语向母语的迁移较少关注。在中英语言接触环境下,英语元素也在不断地向汉语发生迁移,从而引发汉语语言系统的演变。本文根据Thomason等人的语言成分借用等级,举例说明英语元素在词汇、句法及音系形态等层面向汉语的迁移,以期对跨文化、跨语际的教学和实践以及对外来语的引入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现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时期,同时"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白话文运动"加剧了汉语的欧化。在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下,尤其是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英汉语言接触更频繁和广泛,欧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汉语体系一层层地被打破。本文的语料分接触前和接触后两个时期,来自于文学作品、最新的报纸和因特网,并利用汉语语料库,分析欧化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