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差序格局下居民人际交往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17年北京市16区1 070名居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人际交往、交往满意度和人际信任均存在差序格局特征;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满意度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结合差序格局的特征,内层交往对其内层信任的影响和中层交往对其中层信任的影响,均需内层交往满意度或中层交往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简言之,人际交往满意度在人际交往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祁娟 《新课程研究》2012,(7):184-186
父母的信任教育也对幼儿的人际信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大班幼儿的信任水平是受信任对象和他人和自己的关系影响;父母的信任教育总体水平相对较高;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较少提及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让孩子感觉到环境相对值得信任;年龄越大的母亲,提供给孩子的信任教育就越多;父母的信任教育可能影响儿童对陌生小朋友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源地、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3)年级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4)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5)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混龄区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水平的提升有着特殊价值,但目前幼儿园混龄区存在着突出问题:环境创设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幼儿持续参与;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引导不足,导致异龄交往受限;活动评价尚未完善,幼儿的交往经验难以巩固和提升。应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厘清混龄区对幼儿的社会学习尤其是人际交往学习的价值,灵活运用"坚持适度指导原则,帮助幼儿习得技能;丰富混龄区域环境,促进异龄同伴交往;完善混龄区活动评价,反思幼儿交往水平"等支持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幼儿交往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长对幼儿交往的认识现状,发现家长对幼儿交往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多持肯定态度;家庭成员间关系的融洽度、家长自身的交往状态、父母双方教育观念的一致性是影响幼儿交往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际信任概观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对人性的态度,是从交往信用和交往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安全感、可靠感,它不但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而且建立在人们彼此之间互动状况之上,表现在一方能否大致预测另一方的特定行为及对方是否可依靠、可信赖。人际信任在维系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的建立和维持均以一定的信任为基础。Wrightsman认为人际信  相似文献   

8.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敏感、信任、焦虑等方面问题的短期与长期效果。方法:在设置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为期6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和人际敏感因子、ITS人际信任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对研究被试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实验组被试验后在交往焦虑、人际敏感、人际焦虑和人际信任四方面显著优于实验前。(2)实验组在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在以上四方面与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敏感、信任、焦虑等能力,且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当今高中生安全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本研究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和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对33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安全感方面,高中生处于中等水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②在人际信任方面,高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偏低,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各年级学生不同.③高中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呈显著相关.结论:①在安全感方面,高中生处于中等水平;高中生安全感水平受到性别、文理科等因素的影响.②在人际信任方面,高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偏低;高中生人际信任水平受到性别、文理科和年级等因素的影响.③高中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同伴、家长和幼儿教师,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幼儿人际交往的现状,针对当前幼儿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重视同伴交往、创设良好的家庭和幼儿园交往环境以及搞好家园共育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内隐观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幼儿在家观看动画片的基本情况,幼儿看动画片时家长的陪伴与引导以及家长对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影响的看法三个方面,主要以个别访谈的方式对16名幼儿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内隐观进行研究发现,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不同看法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观念,而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受到家长的教育观念、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南昌市6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人际信任的程度和性格的内外向是交往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学习什么专业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并没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时代,初中生人际交往的频度和模式发生转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信任缺失和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这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阐述新媒体时代初中生人际信任的基本现状,分析初中生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个人控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人际信任在性别、城乡和年级方面差异不显著;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积极应对方式、个人实力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个人实力在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幼儿被诊断在语言交往属于边缘水平,教师指导家长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习阅读理念,并以具体的例子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干预。通过三年个案跟踪研究,家园合力帮助该幼儿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取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286名聋生为被试,采用安全感量表、人际信任问卷、一般健康问卷进行测量,探索聋生的安全感、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当前聋生心理辅导和人际交往的指导提供更多的启示。结果发现:聋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存在性别、主要生活区域的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乡村学生的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聋生安全感对其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在安全感对焦虑忧郁程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会交往是幼儿学会生存的关键内容之一。然而,在观察中我们却发现,正处于交往敏感期的幼儿,他们渴望朋友,但对如何与人交往却很迷惘。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机会,积极培养幼儿人际交往意识,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和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梦娇 《成才之路》2014,(14):59-6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要通过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给予孩子交往的方法,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呢?一、目前幼儿交往的现状在对幼儿交往能力和交往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共情能力在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关系间所起到的调节效应,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和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对60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人际信任、共情能力与友谊质量三者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共情能力在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存在着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共情能力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有着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过程中,家长期望与教师专业能力实际情况的不同是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之一。通过对A市135名幼儿家长对教师专业能力期望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家长对教师专业能力期望存在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幼儿家长更注重与幼儿直接相关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能力,忽视教师与家长交往的能力;但由于幼儿家长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年龄和学历的局限、缺乏家园共育理念等原因,导致出现部分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期望。文章建议:幼儿教师广泛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关注幼儿家长的合理期望;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避免一味迎合家长;践行家园共育理念,指导家长配合教师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甘肃教育》2009,(19):37-37
《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因此,有效地与幼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使家园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更有利于幼儿健康的成长。但目前,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