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口胃。它生动地再现了笋芽儿长成竹子的过程,体现了笋芽儿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如何使学生弄懂竹子的生长过程,从中既学得科学知识,又领悟深刻的内涵呢?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颇用了一些心计。一、抓住中心,由结果探索过程,激发儿童求知欲。通常课堂教学,采用从头至尾的讲读,这样不免平铺直叙,令人乏味。讲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讲出课文大意后出示卡片,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终于,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把它们抛在脚下,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抓住关键词语“终于”、“阻碍”等词,让学生思考,笋芽儿的成长与哪些事物有联系,结合对挂图的  相似文献   

2.
《笋芽儿》(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3课)主要讲的是笋芽儿是怎样由竹笋长成竹子的。课文运用了摹声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相似文献   

3.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故事,它生动地介绍了笋芽儿由嫩弱的笋芽长成强壮竹子的过程。教学这课时,要使学生在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会遇到阻力,要克服它,只有不畏困难,勇敢向上。  相似文献   

4.
(《笋芽儿》(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笋芽儿怎样由竹笋长为竹子的。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巨大影响。课学中多次出现了常有鲜明语感色彩的摹声,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它主要讲春回大地,娇嫩的笋芽儿是怎样不听竹妈妈的规劝和反对,不怕寒冷,长成强壮的竹子.  相似文献   

6.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怎样由竹笋生长为竹子的。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四个象声词的妙用,对形象地描写笋芽儿的成长起了一定的作用。一、春雨声对笋芽儿的唤醒力“沙沙沙,沙沙沙”是描写春雨的象声词,文中用了比拟的手法准确地描写“春雨姑姑”细密地打在绿叶上的响声,犹如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入,电教手段也普及到了各科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使电教手段真正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为教师服务,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呢?有以下体会。 一、通过录像,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笋芽儿》一文,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怎佯由竹笋生长为竹子的。尽管这篇童话的语言生动,适合学生的口味,可对于竹的生长过程学生还是不能十分了解,尤其文中的“终于,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把它们抛在脚下,长成了一棵强壮的竹子。”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为此,向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竹笋发芽生长的录像十分必要。屏幕上,一个个竹笋拔节长高,鳞片叶随之脱落的情是清晰地映入学生的眼帘,此种春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的情趣自然地渲染给了满堂学生,他们的兴趣倍增。在欣喜、好奇的氛围中,我定格了其中的几个图象让学生细看,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句中的一件件衣服原来就是脱落下来的鳞片叶;竹笋是一节节长高的,生长的速度十分迅速;竹枝又是从竹节处长出的。这样。“强壮的竹  相似文献   

8.
我家门前有一片小竹林。春天,小鸟在竹林里唧(jī)唧喳(zhā)喳地叫着,好像在催(cuī)笋(sǔn)芽(yá)儿快点起床。笋芽儿从地里探(tàn)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四周。夏天,笋芽儿长成了健(jiàn)壮(zhuàn)的竹子。微风吹过,“沙沙沙”,竹子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到了秋天,奶奶说:“竹子可以卖了。”“竹子可以干吗呀?”我好奇地问。奶奶笑着说:“竹子可以做笔筒(tǒn),可以做工艺品,用途(tú)多着呢!”冬天,大雪压(yā)弯了竹子。我摇(yáo)摇竹子,雪“噗(pū)噗”地飞下来,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把我变成了一个小雪人。我喜欢门前的这片小竹林…  相似文献   

9.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写了笋芽儿在春天里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株强壮的竹子,告诉孩子只要从小敢于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才能健康成长,内容浅显易懂,语句优美.笋芽儿成长过程中,跟妈妈有儿次对话,表达了她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是埘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的好题材.在设计教案时,笔者打算通过学生对话朗读来体现笋芽儿的感情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细节却改变了笔者的仞衷,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0.
笔者听了两节语文课,两位老师教的都是六年制第六册第五组里的课文。一位老师教的是《笋芽儿》,另一位老师教的是《喇叭花》.勿庸置疑,这两位老师在教学上还是有许多优点值得学习的。教《笋芽儿》的老师根据童话的特点,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很有条理,并以形象的板书展示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喇叭花》的老师,根据“习作例文”的特点,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但两位老师在教学上也明显地存在不足。《笋芽儿》一文以童话的形式向人们介绍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其中课文三次写到了竹妈妈。第一次是  相似文献   

11.
小语第六冊中伤《笋芽儿》,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悠悠人情之中的优美童话。作者以新颖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流畅的语言,描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介绍了幼嫩的笋芽儿如何在春风春雨中勇敢地破土而出,迎着温暖的太阳、摆脱一切束缚,终于长成为一株强壮的竹子。以此鼓励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抚育下勇敢自强、健  相似文献   

12.
“简笔画式”板书设计有些课文意在对学生进行形象记忆或逻辑记忆的训练,能在学生的记忆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某种能力之目的。如:《笋芽儿》一课,书后习题要求学生说出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的话以后怎样?意在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教育学...  相似文献   

13.
春之灵     
今天学《笋芽儿》。读了课文后,我谈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为孩子作个示范:“我特别喜欢‘钻’字。从这个字我可以想象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样子,还能体会到笋芽儿急切想看看美丽世界的心情。你们能不能像课文一样,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赋予动作、表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教学《笋芽儿》时,为了使学生悟得“从小要敢于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锻炼,快快成长”的道理,我设计如下教学:师: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生:我喜欢笋芽儿,因为她不怕风寒,非常勇敢,非常坚强。师:(微笑着示意他坐下)生:笋芽儿刚开始时娇滴滴的,但后来她勇敢地脱下一件件束缚她长大的衣服,她能不怕困难,经受考验,因此我喜欢她。师:我相信你也会像笋芽儿一样,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生:(笑嘻嘻)我喜欢笋芽儿,是因为她好吃。师:(脸刷地红了,随即沉下脸)笋芽儿……是好吃,但……这不是本文所要讲的……[自我反思]这节课我尴尬地结束了教…  相似文献   

15.
春之灵     
今天学《笋芽儿》。读了课文后,我谈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为孩子作个示范“:我特别喜欢‘钻’字。从这个字我可以想象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样子,还能体会到笋芽儿急切想看看美丽世界的心情。你们能不能像课文一样,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赋予动作、表情?”思考片刻,几只小手举了起来。“春天来了,迎春花从绿色的叶丛中探出黄黄的脑袋。”首先发言的是王雪颖。“‘探’字用得好多啊!”我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夸奖道。“春天来了,桃花绽开了笑脸。”“黄莺在枝头高唱,溪水丁丁冬冬地为它伴奏。”“小草舒展着柔软的身子,换上一件绿色的春装。”“池塘…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第六册第14课《笋芽儿》是一篇童话。课文通过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娘、雷公和小草弟弟的呼唤和话语后所表现不同的心理、语言和行动来反映她的成长过程。现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笋芽儿》一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我运用电教多种媒体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笋芽儿》     
《笋芽儿》课后作业题的训练重点是抓住特点观察,理清观察顺序。第1题,要求按三个问题的提示,依次抓住三个“怎样”细致观察。理解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像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写出幼稚而勇敢的笋芽儿逐渐成长的过程及表现特点。从而理清课文思路,读懂课文内容,悟出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使我想起在教《笋芽儿》时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师:同学们,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看到了什么呀?生:看到了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生:看到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歌……生:其实笋芽儿还看到好多景物,我是从这个省略号中读懂的。师:是啊,你真善于观察,真会动脑筋,那么同学们,笋芽儿还看…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宇;积累课文中的新词,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