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6.
日前,趣话经典第4部《马瑞芳趣话〈金瓶梅〉》出版,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瑞芳教授说,《金瓶梅》名声不好,一直说它是黄书、淫书。但我看它不姓黄,姓小说史的史,它在小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瓶梅》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鲁迅先生曾说: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蒲松龄把《金瓶梅》叫淫史,他不欣赏《金瓶梅》的性描写。但是我仔细看后发现,小说不是为了描写性行为而描写,《金瓶梅》写色情是为了写一个人覆灭的过程。西门庆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先与官场勾结后进入官场,很有手段。这个形象给当代人  相似文献   

7.
从作品整体上看,对性行为大胆而直观的描写,是《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共有的基本特征。作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性描写直接影响着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典型形象的塑造及其思想意蕴。从性描写对传统性文化在不同层面上的撞击、认同、超越和向性爱本质复归的倾向,显示出这两部作品的性描写的不同文化内涵和粗、俗、丑与细、雅、美的不同品格,并从而表现出这两部小说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四百年来,《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一直是个聚讼纷争的话题。本文对这一话题的研究史加以描述和总结,并对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辨析反思。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提供了发现与鉴定作者的途径和依据 ,万历五年编的《徐州志》记载了作者王寀的历史资料 ,王寀与徐州有密切的关系 ,完全符合发现和鉴定《金瓶梅》作者的可靠依据 ;他的全部历史资料在《金瓶梅》中均有众多表现 ,可以解释许多难解的谜题 ,如《金瓶梅》用山东省“清河县”作故事地点的原因 ,着重描写“临清码头”的原因 ,特别是王寀的历史年代与陈经济的故事年代连成了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3.
奇闻趣事     
韩雅 《海外英语》2014,(12):36-36
狗狗日在中国的一家商店里,一只狗正在和顾客们打招呼。店主莫清给她的宠物狗穿了一条牛仔裤和一件T恤来欢迎和吸引顾客。狗狗坐在商店门前的台阶上。老板说:“他很有礼貌。有客人进来的时候。他就会叫几声表示欢迎。”多有礼貌的狗狗呀!想念朋友一名逃犯请求政府让他回到原来的监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念他的朋友。37岁的瓦希尔·伊万诺夫从2005年3月越狱之后一直在逃亡。他说:“我受不了了。我已经在监狱里待了九年,完全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生活。我想念我的朋友,做一个自由的人让我感到很痛苦。”保加利亚旧扎戈拉监狱的监狱长立即让伊万诺夫回到了监狱,他将继续服刑两年,以服满11年刑期。他很可能会因为逃狱而增加刑期。  相似文献   

14.
2012年,莫言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学界沸腾、自豪。莫言追求天马行空的奇异境界,构思巧妙。他的小说善于赋万物以灵性,运用令人炫目的意象和夸张的细节描写,构建神秘的"高密东北乡",文化反思意味浓厚。莫言的成功,在于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境况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红高粱》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渴望。莫言生长在山东 ,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 ,他的反叛与追寻终与齐鲁文化相联系。在齐鲁文化中占主导的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一种富有特质的酒神精神 ,这种酒神精神造就了莫言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深层挖掘。莫言在作品中极力张扬酒神精神的同时 ,又不时地显露出超逸的情怀。因为他意识到酒神精神不仅有光辉灿烂的一面 ,亦有其缺乏理性的一面。这种情怀与他对酒神精神的追寻形成了《红高梁》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6.
胡适论《镜花缘》题材内容特点实有三个方面:一女权,二俗弊,三才艺。鲁迅虽有承胡适之论,但总体归《镜花缘》为"才学小说",而致偏颇。《镜花缘》是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在世界女权主义文学和女权史上都应该"占一个很光荣的位置"。其以"才学"为小说,既是时风使然,又是小说穷则思变的结果,而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实亦别开生面,又新颖之致。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关于《玄应音义》注音的依据说法不一,本文对各家所说作了评述,认为玄应惩前代所出经论诸音之弊,所撰音义旨在求正存雅,注音以公认的语言规范为准则。玄应注音既引《韵集》也引其它韵书表明其并未以某一韵书作为注音的依据,而是根据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他在释义时往往指出北土、江南、中国、山东等地域之别,以方言与通语相对,这表明他解释词语是有标准语观念的,并以之为准则来注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认为《金瓶梅》是用鲁南方言写成的,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笔者选取被考证为用的是鲁南方言的词语数例,分列为章,略加穿凿,说明它们的使用范围不限于鲁南或鲁南某地方言,同时就对其用法或意义的解释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9.
钟健明《老子讲义》一书,对《老子》的讲解有一定特色,与当前学界诸多同主题出版物有明显差别。作者几乎未引用前人注释,但他自己对《老子》的讲解主观性又较强。他认为"宇宙神"而非"道"是《老子》中最高范畴,对"一""慈""啬"等重要概念也提出自己的解释。关于《老子》原文中一些难解或有重大争议的话,这位作者也摆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将老子道化、神化,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老子》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专著《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断代专题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以伯格森的生命哲学、黑格尔的象征学说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学理支撑,具有轮廓清晰的理论框架。自然象喻、生活象喻、身体象喻和复合象喻为该书特色鲜明的四个板块。作者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进行了审美心理的入微探索,并提出了合乎实际的论断:中国的象喻文学批评肇始于《周易》。作者对中医藏象理论的运用体现了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同时,作者对于民俗高度熟悉,各种材料信手拈来,相关解释恰到好处,宋人生活的逼真复现为该书的亮点,它既得到了集中的论述,又贯彻于全书始终。作者稔熟宋代文献,该研究的成功启迪我们:书生的功夫全在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