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鸦片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地军阀为拥兵自重,鼓励和强迫农民滥种罂粟,巧立名目收取鸦片税捐,以充军饷。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寓禁于征政策,以征代禁,不仅割据各省对鸦片收税如故,蒋介石本人也在大肆收取鸦片税以充军费,其农民银行即是为收取鸦片特税而设的“鸦片银行”。为了争夺丰厚的鸦片税收,北洋军阀时期不断派兵征战,而民国时期各省乃至中央的一些银行,都与鸦片贸易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鸦片烟毒泛滥是民国时期广西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其毒害之广,为祸之烈,给广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灾难和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对新、旧桂系军阀集团统治广西时期鸦片烟毒肆虐成灾的大致情况及社会危害进行考察,并对烟毒屡禁不绝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宋烨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52-54
19世纪30年代,鸦片烟毒已经大肆泛滥于中国,给当时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禁烟成为当下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禁烟成效如何,也往往成为当下政府管理能力的映射。从雍正朝到咸丰朝,历届清政府都采取了严厉的禁烟举措,但烟毒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除弊而弊愈甚”之势。究其原因,其间政府关乎禁烟的决策、组织、控制都存有管理职能缺失的弊端。政府管理能力如此低下预示着烟毒泛滥也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30年代,鸦片烟毒已经大肆泛滥于中国,给当时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禁烟成为当下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禁烟成效如何,也往往成为当下政府管理能力的映射.从雍正朝到咸丰朝,历届清政府都采取了严厉的禁烟举措,但烟毒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除弊而弊愈甚"之势.究其原因,其间政府关乎禁烟的决策、组织、控制都存有管理职能缺失的弊端.政府管理能力如此低下预示着烟毒泛滥也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英两国的鸦片税厘之争,虽然谈判迁延,事件错综,但因为纷争的结果最终是以条约来体现,所以可以根据其间所签订的条约理清纷争的不同阶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1858年至1870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及<新修条约>时期,1875年至1887年<姻台条约>、<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香港鸦片贸易协定>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时期,1901年至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时期,1906年至1911年<中英禁烟条件>时期.四个时期的纷争各有特点,但又同时都表现出中英双方统治者在盘剥中国人民财富上的高度一致性,给晚清中国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热河地区沟通中原与东北,民国年间为各派军阀混战争夺之地,故而中央政令得不到有效贯彻。自清王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常年的混战导致热河地区军政费用开支极其庞大,然而该地区财源匮乏,难以维持军政费用,于是各派系军阀纷纷将利益来源转移到鸦片。特别是在奉系军阀的统治下,为获取鸦片利益大多对鸦片种植采取支持态度,其结果是热河鸦片种植成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7.
军阀陆荣廷统治广西期间,为增加财政收入,采取纵烟弛赌的措施,其结果利弊并存,既能稳定广西的政局.又腐化了广西社会风气,陆氏政权的存亡与烟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天府之国"的四川在清末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鸦片生产地,关于它的原因人们很少去关注经济动因。清末清政府为应对内外危机不断提高四川赋税额而加重人民负担,使得川人生活日益艰难。为了缴纳日益沉重的赋税,农民不得不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有更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鸦片。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四川币制基本遵照部颁标准,币制稳定。但自护国之役后,四川政局混乱,军阀在各自防区内,横征暴敛,但仍无法满足军需消耗,于是便利用手中的权力,违反部颁《国币条例》,大量私铸劣币,致使币制紊乱,通货膨胀。同时,各地军阀还利用金融机构,滥发纸币,结果都不能兑现,人民受害甚大。本文试从四川防区制时期币制紊乱的原因、影响、对策等方面来论述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的长篇社会言情小说《春明外史》,是一部反映当时北京社会世情风俗的社会写实小说。其中对鸦片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给予很大关注,并将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借此让读者看到一个沉浸于鸦片麻醉之中的世态人情。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兰州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严重,几乎无年不灾,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其特点主要有:普遍性和多样性,高度频发性和突发性,群发性和伴生性,损失的严重性。成因有:地理条件,战争不断,环境恶化,政府职能缺失。面对严重的灾荒,当时的政府救灾力度不大,而民间的救济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贵州学校教育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艰难曲折地向近代化转变,其发展具有诸多因素,既有历史传统,也有自身特点,而且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一定发展,教育范围广泛。各级各类教育都培养了一批专业型人才,对贵州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共同的理想信念、自由的探究精神及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民国大学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师生以学问为旨趣,教授前导,学生从游,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关系融洽。教授对学生进行学业引领,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推荐工作。师生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书信往来及联谊活动,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见之温馨,思之感动。反思当今,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担当育人使命、关心爱护学生、培育学生学术兴趣、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教育系科的地域分布表现出省份分布较全面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院校分布表现出教育系科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①教育系科迅速增加、师范大学教育系科分布却较少的特征,时间分布呈现出抗战前后分布差异较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缘于政府政策、大学分布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当今中国教育系科的分布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教育系科的分布要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制订好设置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15.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蒙、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国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蒙、藏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客观上推进了青海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时期青海地方民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报刊等档案史料对民国时期华北运动会进行研究,看出其二十余年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自身的个质属性,即:民族危机日深,体育与救国并举;比赛内容日渐丰富,科技运用成为亮点;力量之美彰显,成绩斐然纷呈。因此,就影响力、持续时间而言,华北运动会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河南水灾及其发生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河南水灾频发,灾荒严重,究其原因,有河南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因素,更有社会经济乏力、政治腐败及战争影响等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再次 ,从团体的约束和效忠 (领袖 )意识看。地方集团产生于地域认同 ,又高于这种认同。它不仅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不允许个体成员有违背团体的言行 ,而且必须形成强制认同的约束机制 ,否则 ,就不成其为团体。而地方集团的领袖则是集团的浓缩和人格象征 ,所以 ,认同团体、忠于团体则集中体现在效忠领袖上。地方团体的领袖多为个体 ,少有集体数人者 ,亦必以一人为核心 ,新桂系集团即是后者的典型。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地方领导人在强调团体的精神整合、组织维系的同时 ,也要求团体的成员效忠团体及领袖 ,不允许团体内有派别组织存在 ,认背…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武汉饮食文化与餐饮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这一时期武汉饮食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其民国时期武汉饮食市场与饮食特色,进而探讨民国时期,西式饮食开始流行并发展迅速,对武汉饮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此时期逐渐作别传统生活样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民国时期武汉的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