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的形成有两大要素:美的潜能和美的潜因。具有审美潜能的主体与具备美的潜因的客体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引起心灵愉悦的主客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种状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体会客体(教材)的美,由对美的客体感知而形成知觉与表象,产生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有意识地渗透美育教育,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又是让学生体会美、感悟美、创造美,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感知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审美素养意味着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和谐统一,意味着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后精神上得到无限愉悦,意味着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昂然向上。一个有着高品位审美素养的教师必然具有美的师德。一个教师,在对学生的慈父慈母般的关怀中,在诲人不倦的教学与辅导中,在与学生的友情嬉戏中,一定有“一颗美得如水晶般的师心在跳跃”。而这,一定离不开为师者的崇高的审美化人格。有着高品位审美素养的教师,会在他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表现出潇洒自如的风范。他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粉笔字,能画一幅生动形…  相似文献   

3.
爱美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美可以使人身心愉悦,精神振奋;可以使人产生兴趣,获得享受。语文教材中充满美学元素。例如:课文朗诵的节律感和旋律美,汉字形态的结构平衡与形态美,写景内容描绘出来的自然美,好人好事体现出的心灵美、行为美,以及历史名人坚毅自信的人格魅力和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朴实美等等,真可谓美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合乎教育心理,教书和育人并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让学生“好美”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让他们“好美”,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4.
骆月秀 《广西教育》2004,(9A):28-28
爱美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美可以使人身心愉悦,精神振奋;可以使人产生兴趣,获得享受。语文教材中充满美学元素。例如:课文朗诵的节律感和旋律美,汉字形态的结构平衡与形态美,写景内容描绘出来的自然美,好人好事体现出的心灵美、行为美,以及历史名人坚毅自信的人格魅力和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朴实美等等,真可谓美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隶,合乎教育心理,教书和育人并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曾指出:“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学生仅仅靠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学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观.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学校为创建积累特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采取了几个措施:打造特色文化,凸显积累魅力;编写校本教材,提供积累依据;立足教学阵地,增强积累底蕴;开展读书活动,保证积累成效。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然而在多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绝大多数学生着迷的却是能让他们快速获取零碎信息的微博、微信、QQ空间,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没有耐心,更没有形成习惯。同时初中学生还面临着考取重点中学的压力,教师的主要教学中心基本落在各类习题的演练中,对学生阅读面的拓展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如此,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负担的减轻,教书育人任务的全面完成,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做到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0.
一、注重诵读,明确诵读内涵说到"诵读"一词,那就不得不提古人读文章的情形,我们看到电视里的情形都是古人手拿一本书,然后开始摇头晃脑地读,而且要有情感,吐字要有力度。读书似乎就要像古人那样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文章的喜爱。从他们读书的形式、神态,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诵读,就是要声音洪亮,富有感情,抑扬顿挫地读一篇文章,往往在无形中将那些美丽的文字印于心上,存于脑海。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诵读始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时至今日,也是自己摸索着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卓有成效的,其实现的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规范语言积累,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习作训练中内化语言积累,综合活动中运用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具有的“即兴性”、“情境性”和“组合性”三大特性,体现了口语交际必须是听方与说方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课文及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卓有成效的,其实现的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规范语言积累,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习作训练中内化语言积累,综合活动中运用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一种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加强语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感情朗读摇捕捉语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悟,他们的这种“所思所悟”,就是对语言材料的敏锐感觉,即所捕捉到的一种语感经验。比如学习《小露珠》这篇课文,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可自然地感觉到小露珠的美丽可爱、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进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喜悦之情也会不言而喻。另外,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也领略到文章语言的那种节奏美。二、品…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获得情感的历练。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的个体审美,提升审美素质。创设情境感知美。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创造美。音乐和图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和图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给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是新教材改革的热点,它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入和拓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就"综合"而言,它的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将语言美与意境美统一结合。古典诗词语言虽短,但意境很深,是一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为了让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语言态度、语言积累、语感能力、语言行为等,语言积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有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做到提笔万言,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