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估算意识,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的确,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估一估。  相似文献   

2.
吕景辉 《班主任》2009,(9):58-58
几年前。我教七年级的数学,由于一些学生数学成绩较差,我决定对他们进行帮助,通过课后辅导及单独布置习题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成绩。我自认为这样做是对他们负责。  相似文献   

3.
有一些老师形象地用“勤与懒”来形容新时期课堂的变化,即教师懒一些,让学生勤起来。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真谛。笔者对这种观点深表赞同。但万事皆有度,教师的勤与懒,应是相对而言的,不应视为对立。可以说,只有有了勤才会有懒。教师要想在课上懒得巧、懒得合理、懒得有效,首先必须要勤。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些题目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吗?"我们也经常发现,在刚学过简便计算后或题目中有明确的简便计算要求时,学生会去想简便方法。但在平时学习中,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或者没有教师的提醒,学生不会主动用简便方法完成题目。  相似文献   

5.
我担任初中的物理课教学。近些年来,常常发现班上的一些学生家长有意瞒着我,在外面给学生请了“家教”。请了“家教”之后,不可否认,有些学生学习确有进步;然而,也有很多学生,学习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我觉得,这是值得教师和家长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计算技能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计算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其中包括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学会猜测与估算、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运用于现实情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苇 《班主任》2013,(12):62-62
办公室里,科任老师对班主任说:“W老师,今天你们班有几个学生作业没交,这是名单,您看一下。”W老师接过名单看了看,然后解释道:“小伟,向来作业完成情况就不是很好。这次不用问,肯定是没做,我过会儿找他算账!可小悦怎么也没交呢?不可能啊!这孩子各科成绩都很不错,这次没交,一定有特殊情况,待会儿我仔细问问!”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内容是“小熊开店”,讲的是乘法和除法的有关知识。教师的课上得很精彩,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最突出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口语化,亲切自然,特别是对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点,教师总是轻轻、微笑地对学生耐心解说。这里没有老师对学生的大喊大叫,有的只是优雅的教态、亲切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请把数学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数学评卷权还给学生。理由很简单。数学是学生在学,作业是学生在做,学生自然应该有评卷的权利。但是,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还是由教师掌控着数学评卷权。我们都知道,数学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是主要方面,“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把数学评卷权还给学生,能够起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提高了,而学生受社会上新潮的影响,思维各方面变得活跃,不受老师的管制和老师发生“磨擦”,甚至先发制教师的现象频频发生。怎样尽量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本人认为和学生“交心”比较重要,但在与学生交心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金晓丹 《考试周刊》2010,(52):136-137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的重头戏。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里,计算课总是和"枯燥"、"反复练习"联系在一起,于是许多学生对计算课的学习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学得枯燥乏味。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算计",使学生的计算学习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成人的眼里,数学是逻辑的、系统的、严肃的、科学的。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总希望将数学教的严谨、科学,一厢情愿地为学生总结了许多规规矩矩的条文,并将其作为经验不断地加以丰富。在这严谨、科学的背后,是不是一种“吃力不讨好”呢?  相似文献   

13.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一改传统计算教学的机械重复、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弊端,注重把计算教学结合在生动的情境之中进行探究学习。但很多老师抱怨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似乎还不如以前了,究其原因较多,而每次当学生发生计算错误时,  相似文献   

14.
近期,看到一些谈“凑十法”教学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一些观点。一是认为“凑十法”虽然是一种好方法,但相对而言,算法复杂,学生学习困难,因此并非人人适用,学生如果实在学不会,那也不必强求。二是认为应该支持孩子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如扳手指、数数等,这些方法完全可以和“凑十法”共存,不必急着优化掉。这些观点,大多来源于一线教师,来自于他们的教学实践,也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尤其在新课程“算法多样化”的背景下,这种观点似乎更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对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假如我们真的这样来认识“凑十法”教学,可能会有碍于学…  相似文献   

15.
吴琼 《教师》2013,(32):52-52
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是一个重要任务,计算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上海市奉贤区塘外小学(以下简称“我校”)而言,学校地处上海远郊的农村地区,而且90%的学生来自于外省市来沪务工的农民工家庭,其家庭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经济背景普遍较差,他们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很令人担忧。部分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王新英 《河南教育》2004,(12):21-21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数学学习的六个核心内容,第一个就是建立数感.具体地说,主要有六个方面:“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关系;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决。”教师必须依照这一精神,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感悟、提升、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表述:爸爸身高170米;青青的体重是45克;看一场足球赛需要2分钟……如此荒诞的表述,让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许多学生头脑中一点都没有对"数"的感觉。数学就是与"数"打交道的一门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上所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安排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来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初步建立数感。听了一年级几位老师上的课,颇有感触。现就其中一些片断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伴,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技能。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但目前的小学计算教学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听过这么一个教学故事——教师指导学生用"曾经"造句。有位学生完成了,把本子交给老师。"我曾经做过一个美好的梦。"通顺、正确。老师没有说话,拿起笔来,轻轻地把"。"改成",",还给学生。学生若有所思。少顷,又跑来把本子交给老师。"我曾经做过一个美好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富翁。"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