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案例: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后,我按照惯例引导学生复习。课始,我先出示26+9、15+9、18+8、26+8、17+7、26+7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生1:26+9,先算6+9=15,再算15+20=35。生2:15+9,先算5+9=14,再算10+14=24。……(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依次板书各题的答案)26+9=35 15+9=24 18+8=26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有这样一组口算:这是学生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配套练习。之前,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即在做这组口算时,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我随机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奇怪的是,在算14-3时,他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破十法":先算10-3=7,再算7+4=11。而在算  相似文献   

3.
李彪 《学周刊C版》2014,(1):92-92
正对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是数学知识符号化的开端,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起始和核心。也可以说,"0—9"这十个数字是数学的根基,更是数学的精华所在。一年级的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从牢固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的意义开始。  相似文献   

4.
一、看图写数。(每空2分,共6分)()▲▲▲▲▲▲▲▲▲▲▲▲()()十位个位二、先观察,再填数。(每空1分,共10分)1.找规律填数。12151827()10()2025()2.在□里填数。3 □=7□ 8=130 □=5□ 7=16三、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8分)4 8=2 9=7 9=7 5=4 7=6 5=7 9=10-4=9-4=19-10=8 10=6 2=16-4=10-7=5 8=4 9=9 9=6 10=13-0=17-4=6 6=7 8=10 9=9 6=8 8=5 8-3=4 6 8=19-9-7=四、填空。(每空2分,共16分)(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3)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4)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4,这…  相似文献   

5.
【文题设计】下面是全国妇联最近公布的"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前10位:1、毛泽东2、父母3、周恩来4、雷锋5、刘翔6、成龙7、任长霞8、刘胡兰9、董存瑞10、杨利伟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几年的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掐手指计算"从来没有离开过学生的计算活动,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老师的视线。比如在计算2+7=?时,有的学生先掰2个手指,再掰7个手指,从而得到2+7=9。随着学习的深入,这部分"掐手指"的学生发现,跟其他的小朋友比起来实在太慢了,于是他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反复地琢磨,探索到了从2开始,  相似文献   

7.
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提出与学生玩比大小的扑克牌游戏,学生兴趣骤起。教师拿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10、8、6和黑桃9、7、5,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组.学生当然挑选红桃一组。第一次游戏。先由一生依次出6、8、10三张牌,教师分别以7、9、5应对,  相似文献   

8.
10以内数的分与合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各有侧重:"2~5的分与合"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分与合"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分与合"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因此,"6、7的分与合"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10条教育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师:谁能121算得数?(师依次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部分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8+7、9+2、7+6、6+8、9+6、5+8、9+7、8+4、7+5、6+7、9+3、8+9、9+5、8+8、7+9、5+6、4+7……,2+9  相似文献   

11.
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五年制第五册),过去我简单地照“本”画葫芦:先出示实例(P96例7),要学生用不同解法列出两个式子,接着通过计算说明它们是相等的:(10 5)×4=10×4 5×4。然后再添加两组算式:“(18 7)×8、18×8 7×8”与“10×(7 9)、10×7 10×9”,让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考虑     
[题目]在下面算式的九个方框中填入“×”号或“÷”号,使等式成立。10□9□8□7□6□5□4□3□2□1=64/7 [分析与解]本题如果采用逐一试验的方法,显然很麻烦,我们不妨从整体考虑,在等号左侧的每个□内都填上乘号,则有:10×9×8×7×6×5×4×3×2×1这个式子,因为等号右侧的分母要求等于7,所以等号左侧的式子中一定要除以7;又因为等号右  相似文献   

13.
那年他9岁,在一所主日学校上学。他所在的班级由8岁的学生组成。8岁的孩子也会很残忍。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柜台     
一、数一数、圈一圈33色3色1 2 3 4 5 6 7 8 9 10曝矍曝鹭鹭骂骂翼翼翼1 2 3 4 5 6 7 8 9 10 凿1 2 34 5 6 7 8 9 ID 缘麟滓1 2 3 4 5 6 7 8910翻争争夔霸参争12 3 4 5 6 7 8 9 10镰癫赢1 2 345 6 7 8 9 10 瞥一_123咨5678910 解姗-1 2345 6 789 10 丫介一1 23一4一5 6 7 8 910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看看自己的变化有多大。你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你们的爸爸妈妈献上一份新年礼物吗?能()差不多()不行()【评:这段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感到亲近,充分增强学生参与答题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上学的自豪感,又能培养孩子关心父母的良好品质,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一、好大的一条河呀,快为自己搭数字桥吧!别忘了为你夺得的红旗涂上颜色哟!2+9=7-3=6+9=10-6=8+7=9+9=9-7=5+8=5+7=7-7=8+3=9+4=13-3=6+5=6+2=【评:以往的计算测试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的是小神算、我会算等激励…  相似文献   

16.
一、求异思维的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发散性等特点;能根据题意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在解法上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如在讲过乘法以后,我便设计了9+9+9+2+9+9+9+9=?这样一道题。有的学生老老实实地采用从左向右逐项累加的方法,不少学生采用了“9x7+2”这种较简洁的方法,也有个别同学想出了“9X8-7’或“10X7-5”的方法。后两种算法很新奇,他经过独立思考想到了在“2”的位置上换成同一个数“9”,将加法变成了乘法再从积中减去增加的‘’7”;而“10X7-5”想到的是‘’凑整…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堂简介(一)复习:9+4=9+3=8+5=7+4=6+5=8+9=5+7=(二)新课:1.打出有两排学生的幻灯片,问:一共有多少人?生1:前排7人加上后排8人,7+8=15人。生2:也可以把后排的8人当作第一个加数。师:不管谁在前,都要把7分成2和5,把8凑成10。生:谁在前在后不管事,结果都一样。2.师:大家看第97页,就"前排加后排"一种方法吗?生3: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加起来也是15人。  相似文献   

18.
【现象】临近期末,走进一年级的课堂听课。课中教师出示一道计算题7+5时,发现近旁的一个学生没有举手,小眼睛紧张地盯着老师,两只小手悄悄放到了抽屉旁边,偷偷地掰手指计算。这个学生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课下随机请了几个学生,让他们来做几道20以内的加法计算,结果又发现两个学生计算8加6时,先竖起6个手指,然后用其余的手指一个个地掰,9、10、11、12、13、14,很认真地掰着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故事具有数学性与故事性兼容的特点,它把语言文字和数学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课堂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得更轻松。故事一:十个娃娃比大小一天,天气晴朗,白云朵朵。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在草坪上排队做游戏。9大声地说:"我最大,我来当队长。"说完就开始指挥起来,1到8全排完了。0拉着9的衣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师出示一组口算题:1.3 9 7;2.4 6 8;3.6 8 2)师:(指着第1道题)3 9 7怎样口算?生:3 912,12 719。==生:9 716,16 319。==生:3 710,10 919。==师:大家觉得哪种方法算的比较快?为什么?生:第3种算得比较快,因为3 7正好等于10。师:(指着第2道题)4 6 8怎么算?生:先算4 610,再算10 818。==师:(指着第道题)最后一道题,谁来说说怎么算?3生:先算8 210,再算10 616。==【评析:三位数的连加,是一位数连加的推广,它是以20以内的一位数连加为基础的。课始,教师抓住教材前后的这种联系,以一位数连加为复习内容,为学生学习三位数连加搭建“脚手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