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艺术自由的提倡、个性苏醒,艺领域出现了思索的一代,其绘画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批青年画家的油画和连环画,相比之下,中国画人物就有单薄了,国画人物画家应把自己的情感和意向的表现放在第一位,以这个核心目的为出发点去勇敢寻求与借鉴新形式,创造新形式,不解决形式的适应与创作这一关,内容的丰富性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当前中国人物画家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审美法则、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自成体系,但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相互间交流日益广泛,尤其是现代绘画,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都或多或少受到彼此的影响;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画艺术语言转化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的改革主要来自其自身的压力。东学西渐的深入,使中固画的创作转为国际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绘画能够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直接地表现人的生存状态。中国画家选择了写实绘画形式,使中国画避免了因中西结合所产生的浮躁的新文人画结局。  相似文献   

4.
42万言的《随想录》是巴金后期的总结之作,它折射出的是在那个“浩歌狂热”的年代,对人的尊严不断地践踏、人的奴性发展到一个极致的事实,巴金呈现了一种最大的心理真实。今天,当我们不想再重温旧梦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巴金散文文本中的这种伟大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教育在向外国学习中产生,职业教育曾受到一定重视,教育思想战乱时期活跃,和平时期沉闷,教育直接受政治操纵出现了一批有个人特色的教育家,儒家思想一直被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6.
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源于现代化过程中区域性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本质是民族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公共性和主权性。民族国家问的竞争与合作推动物质生产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不断促进人类文明的横向融合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总结现代文学史中三次人的价值的发现,阐发了“文学是人学”的理论。指出在新时期的文学中,人的价值才有了真正的体现,人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 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在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尤为重视道德教育。考察日本德育方针的演变 ,可见 :临时教育审议会强调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丰富的心灵”;第 1 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倡培养“生存能力”,特别是“丰富的人性”;第 1 6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力主充实“心灵的教育”,确定了培养“丰富的人性”的方针 ;教育改革国民会议强调培养“人性丰富的日本人”。如此 ,日本的德育方针貌似变化多端 ,实际上是以一贯之并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中的荒诞,因其形式与内容更趋统一而使形式成真;因其对读者权利的承认而更有人性;因对叙述主体自主意识的强调和叙述、客体障碍的设置而强化了文学的语言属性。从而促成了文学的现代进化。  相似文献   

10.
装饰造型法由从传统装饰造型中借鉴到由传统向现代转换,重点要落在转换。如何借鉴,又如何转换,可用"融合与互渗"来概括其中之精要。从借鉴的角度来谈,是以传统为主体而言的,提倡从传统文化艺术、精神,传统的造型元素、表现技法及材料入手,将现代因素渗入传统;从转换的角度来谈,是以现代为主体而言的,可从图形创意阶段与图形表现阶段入手,将传统因素融入现代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李喜所 《历史教学》2003,79(11):9-14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12.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面临双重危机:秩序危机与意义危机。双重危机唤起改造国民素质和重构民族精神的时代主题。在这一过程中,近代知识分子一方面将西方的自由、民主、科学等经验之思提升为形上之思以应对双重危机。另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儒家伦理精神,从儒家的形上之思中开掘出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经验之思,以此解决民族危机。因此,经验之思与形上之思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素质改造和民族精神重塑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精神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行为近一个世纪,其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法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近代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基础着手分析,总结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中三个主要内容,即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德育功能和健康功能,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漆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漆画创作体现了传统文化性和现代创新性的统一,漆艺传统的丰寓积淀和深厚内涵、别具建立审美意义的风格以及“以大观小、漆外求漆”的胸襟构成了漆画的传统文化性,而漆画的现代创新性应遵循两个基本准则,把绘画性与工艺性结合起来,注意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题材的广阔适应性,努力创构融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于一炉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17.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伴随着进化论的导入与传播,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传入近代中国,颜永京、严复、任鸿隽等人始而翻译斯宾塞的著作,继而在导入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将之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遂演变为近代中国科教兴国的时代强音,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福泽谕吉是日本开新学之领袖,是最早介绍西方文明的教育家。他兴办庆应义塾的教育宗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人人都应受教育的平等思想,不仅为日本近代的教育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近代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西方的近代科学本来只具工具理性的意义,但它传入中国后,却逐渐被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信仰缠绕在一起.到五四时期,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内在特征已隐而难露.科学扮演起了整合社会动员的意识形态角色.对科学的误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科学的方法万能”论,使科学对人的作用由启蒙变成禁锢.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重彩画的历史演变进行追溯,启发我们重新审视综合材料和技法对中国现代重彩画改革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中外综合材料和技法发展的历程,拓宽中国现代重彩画领域需要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引进方法、使用多种素材、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