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瑞修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196-196,200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凭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在许多老师的意识中,课程资源紧缺,尤其是语文,还分为大语文、小语文。我在想,解决语文课程资源就象解决世界能源危机,有两种途径可以借鉴:(1)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书本走向生活,让书本的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生命。  相似文献   

2.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上,而应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与生活等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关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更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淑祯 《科教文汇》2012,(14):84-84,86
阅读教学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要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然后向课外延伸,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开放式阅读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打破时空限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内获得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自主地运用到语文课外阅读实践,选择适宜丰富的课外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审视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很多人都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改革,要课内、课外两手抓,特别是课外的语文学习环境,更应精心营造。一、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后果课程表上没有一节自习课,学生看书的时间很少,能看的课外书更少,因无人引导走入了阅读的误区:热衷于读休闲书,一些花边新闻、小道消息、惊险奇事、骇人听闻的大案要案等成为他们追踪的对象;热衷于读流行书,跟着书店广告走,流行什么就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热衷读明星的书,名人自己写的书或名人出钱请人…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内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大量阅读,这是制约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融成一个整体,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呈现的"度",讲求分寸,注重合理性,才能以课堂为核心进行适宜的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语文修养,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李莉 《科学中国人》2014,(8S):162-162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课堂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内阅读应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协作与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高校的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各学科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不妨采用课内学习知识技能、课外学生自主实际调研和课内再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的双管齐下策略。通过这种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自主调研结合的教与学形式,既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有利于同学们的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协作与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高校的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各学科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不妨采用课内学习知识技能、课外学生自主实际调研和课内再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的双管齐下策略。通过这种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自主调研结合的教与学形式,既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有利于同学们的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夏丽 《知识窗》2015,(3):14
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课文,更需要放眼课外;它需要点滴积累,更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阅读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一、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成长得益于课外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预习,感知教材,弄清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以及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便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是在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文教育理论中进行的。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课改后新的语文教学的探索。一、加强阅读,拓宽阅读渠道,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扩大阅读量,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学校图书室让学生开架阅览,班级图书箱向学生适时开放,家中图书橱使学生自由阅读,开设多种阅读渠道,加强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2.
薛新立 《科教文汇》2012,(2):104-104,10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超越狭隘的教育教学内容,而更具活力和开放性。要从人文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多层面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语文教学,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丰富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与审美情趣,培养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发挥着提高人际交流活动的任务,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根本所在。语文教学应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确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 发挥课堂教育的导向、调控作用,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读所写能力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吴文云 《科教文汇》2009,(32):132-13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职中语文教学中,更要把语文教学、活动、评价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学要大胆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把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探究兴趣为起点,引导课堂探究为重点,精选实验材料为关键,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探究,从而培养出更多热爱科学,热衷探究的科技型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要立足课内,也要放眼课外,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适当调补,就会达到"不教而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赖丽娟 《知识窗》2014,(2):62-62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通向广阔语文天地的阶梯,教师应充分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阅读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课文拓展阅读,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改革家、"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发起人李希贵曾说:"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才可以有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长期有效的阅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是盲目的、散乱的,而要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内引外联,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刘厚忠 《知识窗》2014,(22):47-47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在教学中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而且对于丰富小学生人生底蕴,为他们能够在未来展翅高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着力指导好小学生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课内,注重课外,让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对高中生阅读培养作了明确的规定,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很好领会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人文阅读,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