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环型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是实施"两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型结构。"两课"实践教学按照"现场活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环际结构来设计开展,学习过程就演绎成了"意义假设——意义建构——意义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意义"生成和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姚志林 《现代语文》2009,(12):74-74
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体。所谓"预设"就是教者在一节课前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设想与安排。所谓"生成",即生长和建构,它是指教者在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中所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邬冰 《辽宁教育》2018,(2):44-47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世界范围课程改革综合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表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等特征,通过调查分析法,依托"课程融入生活"理念,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程体系整体建构,形成基础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三层次课程体系,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连续性,适应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促进了儿童体验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使过去单调、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重心转移。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6.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在精心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智慧将教学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跻身报刊活动,努力充当女界喉舌,在为女界立言、建构女性话语空间方面启发了女性的思想觉悟,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并以其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探讨近代知识女性是如何借助报刊活动从"失语"到"发声"建构女性话语空间,冲破私人领域束缚而步入公共领域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卫华 《考试周刊》2009,(16):114-115
《当代教育科学》中吴永军先生是这样写的: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该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他还写道: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讲,好课的具体标准应包括: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能力生成与开发的过程。然而,当前诸多教师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上仍受制于"活动单"、束缚于教案。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会契约思想在关于国家构建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以霍布斯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系统地阐述了由人性到社会契约到国家诞生的推论过程,并自诩为政治科学;而卢梭在其代表作似会契约论》中则运用社会契约思想说明了构建主权国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等诸多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逻辑过程,推导其隐含的假设以及一些不足之处.最后得出也许更为合理的对国家构建诸多变量间关系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市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2:1”的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致使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进入了困境。老龄化进程除了与经济社会转型相交织之外,还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这也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保定市为例。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解决一系列问题,加快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从政策支持、社区发展、产业发展、行业规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程是人们积极干预社会变迁。自觉引导社会生活沿一定方向变迁的创造性社会活动,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自觉的社会变迁过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谋划、设计、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复杂社会工程实践。从社会工程思维、社会工程设计、社会工程建设等三个方面。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做了系统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社会资本生成是社会资本被运用到具体德育活动而产生一定效益的前提。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社会资本生成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德育主体生成社会资本的动力不足、质量不高,以及作为社会资本生成机制的社会信任缺失。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社会资本的生成,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社会资本生成目标、促进良好社会关系网络的生成、采取合适的信任建设策略、为高校德育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社会声望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人城市,对其自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的社会化组织载体,依托它进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展形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人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在“关系”视角下,教学行为可以被视为以知识为中介,促进关系生成、发展和重构的社会行动。既往关系残基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学的活动内容,教学过程是关系的构建过程,而教学评价涉及多重关系的联结和嵌入成效。以“个体”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由于太过突出个人的主体性作用,容易导致师生关系走向疏离,并形成有界存在的文化传统,生成个体与个体、知识与知识、个体与知识之间的界限。要突破这一困境,我们应该超越教学过程中的个体界限、时间界限、知识界限、技术界限和空间界限,基于动态的关系生成、发展和重构来理解教学,将教学作为一种关系汇流的过程,超越以“个体”为中心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应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必然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逻辑基础。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把握,从而坚定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由主体内部建构的,它强调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知识的社会协商和社会实践参与过程,而情境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则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基于情境认知的教学更强调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的提供。以“无穷集合的比较”为例来观察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研究表明只有巩固了的知识才是完备的抽象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建新的数学建构。  相似文献   

20.
学习并非是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并且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具有社会性。知识的自我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灵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责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