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宋代小说伎艺的文本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醉翁谈录》是宋代说话伎艺人的专业用书,其收录的传奇体文言曾是宋代小说伎艺的语体形态。不仅说话伎艺的语体形态从宋到元明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小说伎艺的演出程式也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在叙事体式上,与唐传奇相比,宋代小说删繁就简,掺入大量诗词,模拟细节进一步加强;在演出程式上,宋代小说伎艺虽然形成了某些“举断摸按,师表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后日所谓“入话”、“正话”、“散场”等程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宋代说话”的分类,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根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分为四科,即:小说、谈经、讲史书、合生,这一分类方法有误,是鲁迅先生对《梦梁录》的误读所致。实际上"宋代说话"应该分为小说、说经、讲史书和商谜四科,“合生”从属于“小说”。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代说话”的分类,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根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分为四科,即:小说、谈经、讲史书、合生,这一分类方法有误,是鲁迅先生对《梦梁录》的误读所致。实际上"宋代说话"应该分为小说、说经、讲史书和商谜四科,“合生”从属于“小说”。  相似文献   

4.
宋代山水画这一文化形态,既有形态的感情色彩,又有潜在的精神意义,从中可以窥测到宋代人对现实生活又热爱又逃避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宋人作词引前人诗句、诗境现象数见不鲜、不乏其例,这与宋代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理论极其相似,异曲同工。可以说宋人为诗对作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就现象、成因作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对诗词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晓梅 《文教资料》2010,(19):15-17
《祝福》是鲁迅进入"彷徨"时期创作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意义被人们对祥林嫂命运的热情阐释所遮蔽。鲁迅通过"我"回答祥林嫂"疑惑"的心理细致描绘,解剖了现代启蒙者灵魂的矛盾与痛楚,揭示了"真诚"存在的不可能和"谎言"存在的必然,由此对"说"产生了道德恐惧。  相似文献   

7.
"清早"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到了元代,尤其是在元杂剧中,"清早"往往与"大"、"晨"组合成"大清早"、"清早晨"使用。明清时期,"清早"一词的使用很普遍了,在小说与戏曲中更是屡见不鲜。"清早"中的"清"为"侵"之变声,是深邃黑暗之貌的意思。"清早"与"侵早"、"早晨"、"清晨"、"昧爽"的意思一样,是指天欲明未明之际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8.
话本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话本小说中入话和头回存在的原因及其存在意义,诸多学者多有论述,但多是站在说书人的立场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本文以"三言"为例,从书面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入话和头回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复生小说重在记录复生的事件,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南北朝时期开始转向宣扬佛教;唐复生小说将宣佛深化到对佛教的因果报应、灵魂轮转等教义的宣扬上,宋代复生小说在内容上基本上沿袭唐代;明清时期,复生小说超越了宣佛的狭隘目的,"复生"转化成为小说叙事的结构。复生小说使古代小说拓展了叙事时空,形成回环式的结构特点,并使小说表现出珍视生命、追求至善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香港是个地处"边缘"的欲望都市。李碧华的小说虽无很多香港背景与情节,但对"乱世"的钟情和以"乱世"指涉"当代"的目的,使她的小说成为香港的都市寓言。在与北平、上海、杭州等都市的比照中,她的小说投注于香港的意义和"映像",正是商业文化逻辑在小说艺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2.
古代欧洲原始小说脱胎于历史散文 ,在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中辑录的一些民间故事传说就已经具备小说的基本特征 ,可视为雏形的希腊小说。古代欧洲原始小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以故事为中心的小说建构格局、“一线串珠式”结构、现实功能指向弱化和人生关照的时间两极化倾向、虚化的时空概念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我们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 础,对"跴"、"■"、"肘"、"■"、"并铁"、"担括"、"拇量"、"■"、"■"等俗写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的人物刻画艺术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行为刻画、心理刻画、语言刻画、神态刻画和环境刻画等五个方面。但他的每篇作品又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塑造人物的。分析鲁迅小说人物的刻画艺术,既要综合全面,又要有重点的具体分析,才能准确、完整地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两代两种小说形式——神魔小说与侠义小说,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逐渐在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循环的互动影响。本文以明清时期部分著名的神魔小说、侠义小说为例,展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分析这种互动影响的成因以及其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同样是一种散文化(或诗化)小说模式,沈从文的城市小说和湘西小说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味,这与湘西小说“爱与哀戚”的抒情内容和“外冷内热”的抒情形式直接相关。正是这种我称之为挽歌情怀和挽歌形式的结合造就了湘西小说的独特美感和内在诗意。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成书后出现了一大批模仿它而作的“世说体”小说。这些仿书本身既是《世说新语》传播的产物,同时又参与到《世说新语》传播的进程中来。因此,对“世说体”小说的研究是《世说新语》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共有16部,其中明代10部,清代6部。这些仿作虽然只得《世说新语》之形,而无法企及其神韵,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心理分析小说的大师,施蛰存的小说理论建立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以精神分析学说为核心,形成了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历史小说观及都市文学观。此外,其小说理论标攀自由与创新之旗帜,坚持自由主义文学观,并对小说的文体形式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视小说为图画是美国19世纪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中的突出艺术特色.本文主要探讨霍桑小说中绘画艺术的几种表现形态,包括瞬间定格的构图艺术、色彩光影的象喻功能,以及使人如见的绘画效果.本文认为这一创作倾向是与霍桑的绘画才能和他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互为关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