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茅盾对现代报告文学发展的理论贡献体现在明确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厘清了文体的流变问题、预见了文体的开放发展.茅盾丰富的报告文学创作一方面发挥了报告文学轻骑兵的功能,彰显批判性的战斗品格,另一方面优化了纪游体报告文学的结构,突出政论性的文体特征,还丰富催生了报告文学多样化的文体形态.同时,茅盾积极发挥作为文学编辑的功用,重视扶持报告文学作家成长,助推了文体的大众普及.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一月,《时代的报告》创刊号重新发表了茅盾同志四十年前的文体论《关于报告文学》(原载一九三七年二月《中流》一卷十一期)。在这篇论文里,茅盾同志精辟地论述了报告文学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我们今天常说报告文学是“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的统一,实际上是和茅盾同志这篇文章的启发分不开的。茅盾同志并且指出:“我读过若干‘来路货’的报告文学,觉得他们的形式范围颇为宽阔;长至十万字左右,简直跟‘小说’同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作家所表现的一切与真实世界本身的符合程度。在如何对待和表现“真实”方面存在着误区和盲点 :1 .“如实反映生活”的非真实性 ;2 .作家立场与观点的非真实性 ;3.报告文学作家真实的自我意识 ;4.报告文学的环境和背景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几乎是伴随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而没有停止过,但人们往往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包含和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相对程度①,故而使得许多有关真实性问题的讨论之后仍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其实,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脆弱的,有限的,相对的,“在报告文学中没有绝对的真实。”报告文学真实性理论的迷们,首先来自对真实性内涵的正确理解程度。我国颇具权威的《辞海》对真实性的解释是:真实性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只有当“作家、艺…  相似文献   

5.
在报告文学领域有必要重新探讨真实性原则问题。影响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尊重作家思想信仰自由和艺术自由,然后把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原则放在世界大格局中进行研究,这是21世纪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特殊体裁在建国17年是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报告文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在文学、政治及其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作为报告文学生命的"真实性"这一角度来对报告文学在主义话语下的构建及其产生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对国外报告文学的借鉴密不可分,国外报告文学在理论与创作这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报告文学的正义性、真实性与艺术性,来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理论影响;从社会参与感与艺术技巧这两个角度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澍 《考试周刊》2011,(89):18-19
本文结合经典的报告文学作品,探讨报告文学的时代性特征,凸显报告文学体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的功能.指出报告文学的时代性必须与真实性统一,并探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媒体发达对报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报告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回归文学的本位,与此同时也在逐渐衰落.报告文学衰落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报告文学的文体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化.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应由真实性、新闻性、文学性转化为真实性、新颖性、文学政论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文艺创作中的“典型化”手法,根本不能用于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中不可避免的“想象”问题,进行了范围限定;最后,对报告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抒情”、“议论”这一作者主观感情的自然流露现象,提出不应加以限制,因为它并不破坏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灵魂。著名记者、文学家斯诺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战向我们昭示:平民的真实、人道主义的真实更能逼近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底线;只有坚守独立人格、坚持独到见解,才能穿透权威话语的运蔽而达到报告文学的话语真实;只有冲破现实语境中商业文化专制的牢茏,才能重铸报告文学的辉煌。报告文学的宿命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争论,直到现在,一直没有统一过。1983年王荣纲同志把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外作家和理论家研究报告文学的一些主要论文选辑在一起,交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叫《报告文学研究资料选编》(分上下册),共近100万字。内中十有八九的文章都着重论及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且争论意见分歧很大。可以这样说,在文学创作领域,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的争论,是持续时间最长,且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结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告文学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就是中国古代的记实文学。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文体,它又确实在外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与"五四"新文学同步而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国际报告文学的强盛劲旅。但对于报告文学"文学性"的质疑,至今不绝于耳,笔者认为,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时代的艺术化文献,独立于世界文坛。我们只有从国际报告文学发展的视阈,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报告文学的时代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报告文学批评,积极培养报告文学作者,发展与壮大作者队伍,是茅盾报告文学批评的又一特色.茅盾对文学青年的成长一贯是非常关心的.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当报告文学这一新型的战斗文体长足发展的时候,他的作者队伍还不够壮大,力量还比较单薄,茅盾更是把积极培养文艺新兵,当作了重要的工作.他曾骄傲地宣称“铁一般的事实”,“文坛上加入了大批的生力军”;他高度赞扬这些“生力军”是“最坚实的战士”,“最可贵的新生力量.”他热情地欢呼中国文艺的后备军正在“大量地产生了,培养了”.他认为这将是“中国抗战文艺运动中最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真实性两方面的特征入手,阐述了报告文学在写作过程中允许适当虚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报告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概括性阐述.使人不仅能感悟出以真实性筑成的报告文学的发展走向,并能倾听到时代发展离不开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永远与时代同步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黄昌成 《师道》2006,(1):6-8
李育中,1911年1月5日出生于香港。1936年为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撰文,1938年又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连续发表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等。曾任广州《救亡日报》社论委员,参加广东文化界抗敌协会,在桂林接任《中国诗坛》主编。1942年,参加抗日远征军,到过缅甸,次年出版报告文学《缅甸远征记》。战后,在广州从事新闻与教学工作之余,执教于广东省艺专与市艺专。建国后任教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1953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报告文学批评是源远流长的.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当他刚刚踏上文坛之时,报告文学的幼苗——速写也才刚刚破土而出不久,他就慧眼独具地发现了这株幼苗,并且给予了热情地评价.之后,在我国报告文学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全面抗战展开以后,我国报告文学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茅盾更是象一个指挥员似的,奔走于前线和后方之间,高屋建瓴,眼观全局,利用《文艺阵地》摇旗呐喊,大声疾呼,连篇地发表文章,指挥着报告文学的发展.仅从1938年初到1938年底,他在主编《文艺阵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连续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对当时的报告文学作品及整个文坛动向进行评论、指导、对抗战初期报告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9年至1940年初,他在新疆学院任教时,辅导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