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审美创造活动不是对外的物质征服,而是对内、对心灵的精神弘扬,内宇宙为类自己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对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要求给予最充分的满足和实现,它是对外宇宙的超越。内宇宙对人类活动起着范导和平衡作用;内宇宙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更重要的是人的广阔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生命意识的深层结构;内宇宙成为人类心灵游憩的精神家园和无限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虚静,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轴心范畴,指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论是主观唯心的,但是它却给文艺创作以有益的启示,具有积极意义。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以一种超功利、非逻辑的审美心理状态获取艺术对象并对其进行审美构思;虚静能使创作主体的外在感觉与心灵相贯通,从而使创作主体产生灵感火花,进一步体察到艺术对象的生命精神;虚静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3.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小说反映的是路易十一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笔者通过探寻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刻画、审视人物的特点,以揭示小说主题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5.
虚静,即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说,从哲学上讲,属认识论,是悟“道”的途径;从文艺上讲,属创作论,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构思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获得思想解放,创造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使创作主体思维空前活跃,闪现灵感火花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玉栓 《学语文》2002,(5):29-29
薛宝钗以其性格的洁身自好,冷峻寡情和随分从时,在《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中排行第三。曹雪芹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较多地运用雪意象来比况  相似文献   

7.
作家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与体验,如父亲不在、母爱缺失,或父母一方的恶劣的典范作用,或从小受到冷落等等,会给作家人格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借用精神分析学的术语,我们把这些经历与体验称之为“创伤性情境”。从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创伤性情境会给成年后的心理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是通过人格的中介实现的。临床精神分析学,把异常人格的某些特质与患者童年期的经历联系起来,并有针对地设计心理治疗方案,取得了一些效果。这说  相似文献   

8.
就余英时教授的关于《红楼梦》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论为切入点,来阐释作在《红楼梦》研究领域内所做的贡献,特别是他的研究给我们提供的思路和借鉴。作在红楼梦研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余氏研究的突出特点首先是他的科学的历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次是他的学批评的性质和特点。再次是他对以往研究批评方法和范式的反思。而所有这些又植根于他的中西化背景中,因而显得通达、睿智,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理论结合实际,层层深入地剖析了黄山美“再创造”的一系列问题,文章意在进一步提高游客的审美层次,增强其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言”中的诗词在小说中承担了点化主题,描景状物摹人,展现人物心理与襟抱,促进情节发展,代作人物对话,发表评论,表现人物性格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作文教学与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人千面,百人百性。”个性是语言的生命所在,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就没有活力。作有了不同的个性,就会使司空见惯的事物变得有血有肉,情趣盎然;会使表达的情感真实而有色彩,让人在强烈的感染中产生共鸣和认同。“个性化”作,即构思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情感真实感人。“个性化”将使作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有”与“无”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对重要的审美范畴。有无相生,是文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本文从文艺创作的具体实践出发,论述有无相生的一般规律及其在文艺创作中的表现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英语谚语中的重复与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中的精华,重复与对称是英语谚语中的两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通过对重复与对称这两种修辞手段在英语谚语中的表现形式、修辞功能以及美学价值的探讨,阐明了重复与对称在英语谚语中的作用和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美学始终坚持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审美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主导思想线索。审美经验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天人合一在审美活动中的体现。建立在人与自然亲和观念基础上。人们将自然万物视为怡情悦性的对象,并从中获得身心的自由与超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话题往往暗示了许多内容指向。能否从话题设定的“触发点”中打开多向思维通道,是衡量话题作文写作高下的重要尺度。如果我们孤陋寡闻,思想僵化,就写不出高品位的文章。“链接”、“嫁接”是引领我们突破思维藩篱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合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有效教学方法、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合作是建立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明确的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结构基础之上的师生双边知识的往返交流,在双边交流中使学生尽可能掌握声乐技能技巧,完美地表现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8.
<正>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互相渗透的影响,但也有最本质的不同,其中差别较大的就是艺术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诗歌等艺术形式中,而最具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意象就是“空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余秋雨现象”点击为“云游”说、“媚俗”说、“流氓”说、“硬伤”说、“滥情”说、“帮闲”说等“六说”,对其褒贬意见分类予以述评,以认识余秋雨其人其文,窥见当今学界景况一隅。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的风潮愈演愈烈,文学批评界对此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写作与女性写作、女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等方面。本文将通过以下四方面的论述:当代的女性作家,自觉地把女性身体之美放进审美空间,追寻女性身体自然的美丽;中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语言表达虽然是文学的,但它却以感性的方式与关于身体的美学考察相互印证;身体写作从传统文学作品关注重大主题转向关注自身,关注身体的当下存在,是一种在颠覆传统美学中寻求快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身体写作突现出对个人生存状态的美学关怀,来阐释"身体写作"的审美层面上的意义,为前述的现象描述式的文学批评找到更深广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