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语布克奖"是当今俄罗斯文坛具权威性、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个俄语文学年度奖项,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代表着当下俄罗斯文学发展之倾向,从中可以管窥当代俄罗斯文学演进、嬗变的轨迹。有学者认为,俄语布克奖与新俄罗斯文学同步发展,记录下了当代文学进程的风雨和足迹,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历史的个缩影。因此,俄语布克奖每年的评奖和颁奖活动遂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次盛事,倍受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青睐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俄罗斯文学丛林中,列夫托尔斯泰是一株参天大树。这株大树之所以如此主干粗壮,枝叶繁茂,是因为其不仅仅植根于俄罗斯肥沃、广袤的大地,他还从辽阔的世界云空广泛吸纳了大量丰沛的其它文化养分,这是他能够向人类奉献巨大文学财富的重要资源。在这些精神养分中,有一脉来自中国,来自中国的伟大哲人——孔子。  相似文献   

3.
<正>俄罗斯文学中如果没有蒲宁,它将黯然失色,它将失去彩虹般耀眼的光辉,失去一个孤独漂泊的灵魂的光辉。——高尔基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1953)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他的文学活动包括诗歌创作、小说创作和文学翻译,在每一个领域都堪称杰出。他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洞察生活,深刻地思考和  相似文献   

4.
刘亮 《世界文化》2011,(12):12-15
伊萨克·伊利奇·列维坦(1860-1900)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美有非凡敏锐的感受力,他善于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朴素、内在的魅力,通过描绘俄罗斯人所熟悉的、处处可见的典型景物,表现人的思想、情绪,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列维坦多以黄昏、傍晚、暮色为主题,情趣谐和,意境幽邃,寓情于景,深刻而富有个性地表现了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生命的联系。他酷爱俄罗斯文学和音乐,把自己从文学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都糅进画作之中,开创了俄罗斯风景绘画的新境界。被誉为“歌咏大自然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谷羽 《世界文化》2007,(2):14-15
2003年9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把俄罗斯文化界国家最高奖——圣安德烈勋章,授予一位80岁的老诗人,称赞他是俄罗斯人民的诗人。在那段日子里,书店竞相出售这位诗人的诗集,电视节目朗诵他的诗歌,莫斯科街头树立着他的巨幅画像。一个诗人的生日,居然成了俄罗斯人的隆重节日。这位诗人出生于高加索的达格斯坦,他就是从山区走出来的阿瓦尔族诗人拉苏尔·伽姆扎托夫。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7.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罗斯读者最喜爱的一位作家。他生于1860年,1904年病逝至今已过一个世纪,但对他的作品的热爱,不仅俄罗斯人民,而且在世界各国读者中至今不衰。也许是作家很大一部分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凌或平庸的小人物,加上我们所见到他的一些肖像,特别是作家晚年的相片,它们多是严肃、面无笑容,稍带眯缝的眼睛显得非常疲惫。因此,契诃夫给人们的印象如果说不上是忧郁,至少是内向、稳重,甚至于颇为悲观。印象毕竟是印象,实际上生活中的契诃夫个子高高的、外表清秀英俊,性格幽默、愉快,朝气蓬勃,胃口好,吃饭总是香喷…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出现了一位享誉世界乐坛的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员菲奥多·夏里亚宾,他曾被高尔基誉为“象征性人物”,他“体现着俄罗斯民主的一切特征”。高尔基所说的“象征性人物”,据笔者的理解,意思是夏氏是俄罗斯声乐艺术的象征,就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一样。  相似文献   

9.
平保兴 《寻根》2014,(1):26-31
对我国读者来说,“普希金”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别林斯基说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我国对普希金的接受肇始于他的小说的汉译。1903年,戢翼翠译的《俄国情史》是我国正式接受普希金小说的开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他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大多数小说译成中文。长期以来,普希金的小说广为人知,而他的中文译名却鲜为人晓,也一直未有专论。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11.
他是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者,他被高尔基称为“现代俄罗斯最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他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就是伊万·布宁——俄罗斯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和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2.
1961年11月18日,全球最大金融帝国之一的继承人迈克尔·洛克菲勒在新几内亚的沿岸一带失踪。有关他的失踪之谜至今还没有解开。不久前刚从那个地区探险回来的一支俄罗斯探险队的人员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当地的土著人为了得到具有魔力的战利品,猎取了迈克尔的头颅。在1961年11月18日以前,还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有阿斯马特人——一个生活在新几内亚南部海岸的不大的部落。但就是在那一天,在该地区发生了一个让世界媒体争相报道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他80多年前匆匆离去,生命不再,但他的经过防腐处理的遗体至今静静地躺在俄罗斯的大地上。独特的尝试始于1924年3月,他的遗体和他的精神一样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4.
他是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者,他被高尔基称为"现代俄罗斯最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他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就是伊万·布宁--俄罗斯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和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5.
188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汉学家王西里在世界首部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文学史纲要》中,对中国儒学典籍《诗经》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他在研读大量原文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至今仍不失其意义。《诗经》之发源关于《诗经》的年代,古代中国学者通常认为各  相似文献   

16.
1953年11月8日,巴黎街头寒意袭人。远离闹市的一座幽静而简朴的寓所里,俄罗斯的一位天才溘然长逝。他就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流亡作家伊万·列克谢耶维奇·布宁。布宁一生坎坷,但令他死不瞑目的是最终未能圆自己的回国梦。笔者久久凝视画面上的布宁墓,凄凉之感瞬间便痛彻骨髓,且久久挥之不去。作家的横溢才华举世瞩目,令人钦羡不已。但最令人为之震撼的还是贯穿其生命与创作始终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悠悠报国之情。俄罗斯这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这位天才作家。布宁的故乡奥廖尔地处俄罗斯腹地,风光秀丽如画。屠格涅夫、列斯科夫、费特、丘特切夫等一…  相似文献   

17.
许多国家有规模的博物馆都以藏有马克·夏加尔的画作而自豪。他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装饰着联合国大厦、法国兰斯大教堂,他的缪斯、人头马、跳舞的女人在巴黎歌剧院天花板上翩翩起舞,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墙壁由于其壁画《音乐之源》而成了珍贵的艺术物。这位蜚声世界画坛的艺术家在相关献里被归属为法国画家或俄罗斯画家,而其作品之声誉却远远越出了法俄国界,广为世人称道。夏加尔究竟是法国画家,还是俄罗斯画家,其风格怪异的作品表述了什么内涵而广受欢迎?值此画家诞生120周年之际,笔根据俄罗斯艺术理论家亚历山大·卡缅斯基的章《永不忘却……》和有关资料编写成下,读从中或能作出恰当的结论。[编按]  相似文献   

18.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这是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期间的切身感受。俄罗斯人的性格,天然的孕育于俄罗斯这方水土。形容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俄罗斯是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和呼啸弥漫的大风雪……于此相互映衬的是俄罗斯人高大魁伟的身躯、粗旷顽强的气魄和豪爽豁达的脾气。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谁也不认识的魔法师,吹着一支长笛,经过一个宁静而又愉快的小镇。他带走了镇里所有的孩子。孩子们对笛声着了迷,跟着魔法师一去不返了。这是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面向秋野》中讲述的一个古老传说。其实,作家本人就是那个魔法师,《面向秋野》正是他吹奏的美妙笛音,被笛音迷住的孩子中,有你、有他、还有我。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曾先后播放了俄罗斯宫廷秘史的几个故事,里面前后贯穿着一个重要人物,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1672-1725)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后来的宠臣、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884—1727)和小沙皇彼得二世(1715~1730)执政时的执掌,实权者,赫赫不可一世的缅希科夫(1673—1729)。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他是如何在俄罗斯伟大的转折时期浮沉起落的?剧中女皇和小沙皇多次轻蔑地称他“一个卖馅儿饼的”等等又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