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一天记者,就要站好一班岗,痴心痴情地对待每一次采访,写好每一篇稿件。30多年来,我始终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老百姓的爱,以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痴迷的心在奔跑。——郑晋鸣郑晋鸣是个山西汉子。从加入记者这一行那天起,他凭着两条腿和  相似文献   

2.
金汕 《新闻前哨》2013,(3):67-69
家庭归属感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一、嘴上的不幸福难掩对工作的热爱传媒人是近年来的称谓,几十年来老百姓只知道记者。如今传媒人的范围扩大了,尤其当传媒成为巨大的文化产业,成为连接民众与社会的桥梁,成为吸纳众多就业人口的职业,它的意义更宽泛了。计划经济年代传媒人很少。物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都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热情为老百姓奔忙办事的热心记者。这些记者的共同特点是疾恶如仇,面对社会的不公,用激情之手,奋笔疾书,进而亲自出马为民请命,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面对许多"包公记者"的出现,新闻从业人员、政府部门、普通百姓评价不一。笔者认为,"包公记者"的存在在短期内其价值和作用值得肯定,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从法治国家的要求来说,是不值得也是不应该提倡的。一、令人关注的"包公记者"现象及成因1.记者成了"包青天"。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与两个"杜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行知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他又是一个卓越的图书馆学家.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意志坚定,被人们誉为穿草鞋的洋博士.这当然与他的勤奋好学、刻意研究,远大抱负是分不开的.同时,和他远涉重洋,留美深造的经历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他又是一个卓越的图书馆学家.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意志坚定,被人们誉为穿草鞋的洋博士.在从事中国教育的生涯中,陶行知十分重视图书档案工作,在我国现代文化教育史、图书馆史和档案学史上彰显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试析报纸记者的网络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军 《新闻记者》2006,(6):22-24
网络时代的记者素质记者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格里高利·法弗里在担任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时说:记者是“一群热爱语言,一直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它的人,他们吃苦耐劳,并随时准备被闹钟叫醒。”在网络时代,对每一位记者的要求更高。美联社录用新记者时,既要求候选人有可靠的新闻写作本领,也将其个人网页作为参  相似文献   

7.
记者是令人羡慕的字眼,他在许多人的眼里是光彩荣耀的.甚至是神圣的。大到高端访问,小到老百姓的故事.无处不展现记者的身影、笔墨和风采。记者这个职业对许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在讨论报纸的同质竞争,其实眼下的记者队伍,也存在这个问题。对记者职业有自已执着、热烈的追求,达到人品、文品俱佳,才能跳出记者队伍的“同质竞争”。现任新华社浙江分社常务副总编辑的慎海雄,是眼下一位很“跳眼”的记者。有人这样概括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为老百姓说话、爱管闲事的记者;在黑恶势力眼里,他是一位敢玩命、敢揭露各种腐败现象的记者;在党和政府领导人眼里,他是一位深入调查研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民间舆论中,记者的形象是极端的:一种是“官方的记者”,被认为缺乏中立,一味为官方机构说话,内容空洞、文风呆板;另一种是“民间的记者”,为老百姓撑腰,手持舆论监督利剑,似乎只有搞批评报道才是好记者,也不管说得客观不客观。换一个角度,这折射出了不同的媒体或记者,在面对事实阴暗面时的两种态度。前者,对阴暗面熟视无睹,缺乏问题意识;而后者,是一种“愤青”意识的体现,非黑即白。因为不少新闻走了极端,才使群众对记者的印象呈现两极分化。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要多用一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历史观,有建设性地去报道。“讳疾忌医”和“一棍子打死”,都对社会无益。  相似文献   

10.
"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当代军人》节目。我是主持人……"圆润清亮的声音、端庄秀丽的面庞,一身绿色威武戎装,肩扛"Y"字闪亮少校军衔,她就是享誉驻沪三军和武警部队,被官兵和老百姓熟知的"兵记者"——上海某预备役师预备役新闻干事、上海电视台《当代军人》栏目女主持人厉冰。穿上军装、主持军事节目7年来,她走边防上哨所,深入军  相似文献   

11.
<正>网络已经成为报纸记者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和最大的新闻资源之一。网络时代需要更明智的头脑和更自觉的自我再教育,其目的是成为复合创新型人才,更从容地应对网络的挑战。记者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格里高利·法弗里在担任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时说:记者是"一群热爱语言,一直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它的人,他们吃苦耐劳,并随时准备被闹钟叫醒。"在网络时代,对每一位记者的要求更高。美联社录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说过,干记者这一行要有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特别是要甘当“草鞋记者”,这是当好记者必备的条件之一。记者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是同党和人民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就是用手中笔为受众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鼓与呼。“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好,有人命关天。”这位老前辈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在同一位资深的老记者聊天的时候,很有兴味地听他讲述当年深入老百姓中间,采写“满是露珠”的老百姓新闻的往事。从他的言谈表情中,我发现,那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候,他们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矿山,同普通老百姓交知心朋友,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老百姓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跟记者谈,记者由于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经常有鲜活新闻发表,当然地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新闻悟性是记者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独特感悟。有无新闻悟性是衡量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著名新闻学者范敬宜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这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诚然,要当记者也许不难,但要当好记者则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实现。同样是记者,有的记者能够采写到有影响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只能跑跑"豆腐块",写写"应  相似文献   

16.
平视生活,平视采访对象,几乎成了理论上对记者的一种清规戒律。 凭心而论,记者作为党报的工作人员,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作风要不得,而且老百姓也不买帐。指手画脚做教师爷的记者,和时代格格不入,和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7.
女记者:我的梦想与骄傲韩小蕙尽管我已出的5部书全部是文学作品,然而在公众场合,每当我被介绍为“女作家”时,我总是更愿意说:“我是记者和编辑。”这是因为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以它为自豪。我一点儿也不认为记者低于作家,新闻界低于文学界。人的高下,可以...  相似文献   

18.
记者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他们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关心民众疾苦,虽时常遭遇各种势力的打击,但是仍然坚持着,不放弃对社会生活的正面引导,从而受到人们的信任和依赖,所以,记者曾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尊贵称号。但近年来,在记者队伍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角色——“新闻民工”,许多记者都在呐喊“我是弱者,因为我是记者”。也许很多人会纳闷:社会转型,文化的变迁并未改变记者所掌握的“话语权”,在日常生活中,记者的报道可以形成“舆论”,而老百姓表达观点永远只可为街头巷议,毫无疑问记者是强势群体,怎么转眼间就变成“弱者”了呢?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活动称为“大言大行”的话,那么,发生在民间的琐琐碎碎的事情,老百姓细细琐琐的言谈话语,就不妨称为“琐言琐事”。大言大行,可以成为大新闻、头条新闻、要闻版新闻;琐言琐事,只要选择得好,也可以成为好新闻、花边新闻,被转载、被收入集子,受到广泛称赞。大言大行的题材有限,记者参与采写的机会少;琐言琐事,则是无限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在你身边和你涉猎的范围内发生。应该说,它是普通记者和通讯员的主要新闻资源。它对普通  相似文献   

20.
龚松 《新闻实践》2008,(6):58-58
随着民生新闻的走热,近几年来,许多新闻媒体开设了救助类专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记者和当事人处于救助和被救助关系,双方心理地位很容易失衡。于是,某些时候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记者为了栏目刊播的需要,帮助当事人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却在报道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对方的不尊重,甚至歧视。那么,人文尊重应该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