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时期对教师的写照。教师一定要做红烛吗?一定要在照亮别人的时候燃烧自己吗?  相似文献   

2.
真爱如水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教师是绿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我要说教师是水.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不正是教师崇高人格的象征吗?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水善施教化,这不正是教师工作意义之所在吗?所以我要说:"教师如水,真爱如水".  相似文献   

3.
<正>多少年来,每每谈到教师的人生,总是给我一种悲壮的感觉。多少年来,我们常把教师喻为"春蚕"、"红烛",赞扬他们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这些很难把幸福与快乐连在一起,那么做教师就只能讲牺牲和奉献吗?就不能讲阳光、幸福和快乐吗?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过去,人们总把教师比作"红烛"、"春蚕",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学会照亮别人,也要学会如何  相似文献   

5.
这个案例全文都基于下面的假设:"如果当初能够及时告知家长那种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结果一定要好得多。"结论是,不该迁就学生轻易妥协。我要问的是,这个假设一定成立吗?不一定。如果教师真的通知家长了,这个学生就一定能有进步吗?不一定。有没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学生离家出走等状况?那也是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指导课上,到教师要求学生写草稿时,总不忘还要说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一句话:"同学们,作文一定要选有意义的事情写!"教师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最后也总不忘记这样的"叮咛":"同学们,记的事情一定要有意义啊!""有意义""有意义"……教师的话对学生而言就是"圣旨",因而学生只要一提起笔,满脑子都是"有意义"。于是乎,学生为了把作文或是日记或是周记写得"有意义",就只能细细"盘算"起来:写"吃"有意义吗没意义;写"喝"有意义吗?没意义;写"玩"有意义吗没意义;写"乐"有意义吗?没意义。于是乎为了"有意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意思是说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有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才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把学生教好.那么,是不是教师的知识越多,教学能力就越强呢?教师的知识越多一定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吗?通过问卷调查、档案查阅和听课证实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多重因素相关,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并非唯教师自身知识水平而转移.  相似文献   

8.
教师这职业     
教师这职业——似红烛。 学已成才的朋友,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你是否记得是红烛焚烧着自己的躯体,为你照亮了前程?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变成过眼云烟,师生交流、对话的教学方式成为主流。可是,有对话就够了吗?只要对话,课堂就一定活起来了吗?对话了,教师和学生就一定"幸福"了吗?在我看来,不是的。一线教学中,教师刻板地问,学生机械地答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教师将教参上的知识改成问题的形式,接二连三地抛给学生,学生们小组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是,师生之间缺乏真实的交流,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没有热情、没有兴趣,讨  相似文献   

10.
李流华 《教师》2013,(19):17-17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辈子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常常被人们喻为"园丁""红烛""人梯""春蚕"……这足见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古人云:"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就是说,作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因此,全面提高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铸造不朽"师魂",就成了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核心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师德修养?怎样加强师德建设?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拟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说不上资深,教学经历也不算很浅,虽没有总结出高深的教学理论,但也有一些感受愿意与同行分享,人们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比作红烛和春蚕,我认为教师工作就是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谱写不平凡的人生,为什么这样说呢?真有那样神圣吗?回答是肯定的.教师点点滴滴的爱,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徐曼曼 《教育》2012,(34):23
学生:老师,学校让抽烟吗?教师:不允许!学生:那犯烟瘾怎么办?教师:偷着抽,千万别让老师抓住!学生:学校让搞对象吗?教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搞对象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搞对象!学生又问:打几次架学生才会被开除?教师回答:打一次架就开除!以上是某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有人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叫做"剩生",也就是各类学校招生后剩下来的那些"没人要"的学生,中职学校要让这些"剩生"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善于解决问题,更要善于提出问题,这对于提高自身数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以从"对不对?如何想到的?是否有其它解法?能拓展吗?能应用吗?能归类吗?"六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男孩危机"导致中小学校"需要男性教师"的呼声愈来愈高,那么,中小学生性别角色错乱是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所引起的吗?难道男教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一定阳刚,女教师就培养不出男子汉吗?不同性别的教师特别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对学生成长有何不同呢?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组织专家、校长、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从不同视角探讨男性班主任在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希望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最高赞扬,也激励过无数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但是这种“毁灭自己”地“照亮别人”既不公平,也不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而且靠消极地“毁灭自己”所发出的一点泪光也不足以“照亮别人”了。时代发展已越来越显露了“红烛”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教师甘做“红烛”。不做“红烛”,不是让教师舍弃献身精神,而是不要再像“红烛”那样去“毁灭自己”,要做能主动充电的“蓄电池”。其实,“蓄电池”精神不仅包含了“红烛”的奉献精神,更强调“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有效性是现在讨论的热点,是课改反思中的一个焦点.因为我们知道: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每一节只有40分钟,一定要有情景吗?一定要探究吗?一定要小组合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这一直是我在参与课题研究几年中存在的困惑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问题提出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专题3"胚胎工程"P.77在描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时提到,可以将胚胎"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学生和教师常常对此产生疑问:在-196℃的超低温条件下,胚胎细胞不会死亡吗?细胞内水分不会结冰吗?细胞内水分结冰后还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吗?结冰发生反膨胀不会对细胞的结构造成损伤和破坏吗?要弄  相似文献   

18.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燃尽自己,照亮他人。在春风吹拂的日子里,我常常想,雷锋不正是老师,正是红烛吗?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要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一篇或长或短的文章:《怎样做人》。在这个永恒的命题面前,雷锋是一切人的老师。红烛从点燃到燃尽,它自己无所求,只管用生命的火焰照亮人们。  相似文献   

19.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底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  相似文献   

20.
正读罢马海玲老师的《我的"输"与"赢"》这篇文章,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了马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真教育的坚守。但是转念一想,难道我们对真教育的坚守和学生的发展,就非得以教师的"输"为代价吗?这两者的关系就非得是"水火难容"的对立关系吗?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在积极追求一种"共赢"或者"双赢"目标。难道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就特殊到不能实现"双赢"吗?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双维目标。我们教师有能力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也就一定有能力把自己发展成为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