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的场所。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就是依靠信息传播途径来实现。本文从博物馆信息的传播过程入手,通过列举传播过程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各个模式的演变过程,提出最适合博物馆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并且着重分析模式当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2.
刘念 《传媒》2016,(20):43-44
自媒体时代,影像已不再是单纯的传达信息,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意义和时代内涵.自媒体作为当今传媒领域的重要代表,在影像传播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自媒体与影像视觉艺术的融合,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影像传播的垄断格局,实现了影像视觉传播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影像符号的种种悖论进行了思考与探析.涉及到影像的视觉性放大、生产性悖论、媒介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DV影像的传播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码科技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DV族"活跃于时代的前沿,他们用手中的DV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细节,DV影像也因此而成为传播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DV影像涉及传播中的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和效果.下面试从拉斯韦尔"五W"模式分析DV影像传播.  相似文献   

5.
刘珍  赵云泽 《编辑之友》2021,(10):49-55
情绪传播行为不是短时的应激反应,其影响并不会随着伴随性事件的解决而消散.生理驱动性和社会建构性是情绪传播的一体两面,也是情绪传播得以贯穿心理与行动、个体与社会的根本性特征.其传播的路径及社会影响也都由此生发而来.情绪传播的短期社会影响形成需经历外界刺激、情绪唤起、情绪分享、情绪共鸣四个阶段.而情绪传播向社会进行深层的长期影响则是以形成社会情绪记忆场域、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和身份认同、塑造社会情绪文化的逻辑来实现.这三个环节相互传导并形成循环,不断作用于社会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6.
雷玥 《传媒》2021,(5):59-61
近年来,国内涌现不少人文纪录片佳作如《人生第一次》《风味人间》等,引发大众热烈反响.国产人文纪录片的新生态,可从创作与传播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创作层面,镜头语言沉浸感强,叙事结构以点带面,声效配音富有质感,美学风格体现东方气韵;在传播层面,从平台合作、商业布局、受众运营、形态革新等维度实现跨圈层传播.研究人文纪录片的影像表达与传播创新,有助于我国纪录片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提倡要不断发展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及活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水平,而体育作为我国各项文化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用它强有力的躯体形象传达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通知》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不仅是增强人民体质的一种方式,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网络影像传播是指利用数字设备拍摄、制作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发布、扩散影像的行为.当前,网络影像传播存在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特别是淫秽色情影像已然成为“网络毒瘤”. 网络影像传播伦理失范及其表现 伦理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非制度化的社会意识、价值诉求和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广泛而持续的约束力.①传播伦理,是在大众传播专业化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职业伦理,涵盖“自由”“正确与公平”“知之权利”以及“大众艺术”等内容.基于影像经信道到达信宿的传播流程,网络影像传播伦理是指影像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中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以及对应主体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处于网络时代,影像借助网络进行传播,造成了影像传播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特点.因此,对网络上影像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整理,就成为传播学研究中不可规避的重要课题.需要指出的是,影像包括静态摄影、电影、电视等诸多形式,本文仅仅探讨狭义的静态摄影影像.  相似文献   

10.
谷桂林 《青年记者》2008,(15):77-78
媒介融合的内核就是媒介之间相互借鉴对方的传播方式,丰富媒介形态,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旨在整合传播技术和功能,进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台借助新媒体建立广播网,拓展报道方式和丰富节目样态,克服了广播媒介的传播局限性,实现了传播功能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有人预言,广播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其实不然,广播作为最古老的电子媒体,也是生命力最强的电子媒体,广播借助于声音形成了自己的传播优势.在影像传播时代,广播仍然拥有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广播总是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李鹏 《传媒》2023,(9):78-80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播中,影像媒介实践通过历史再现、框架重构、来源追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架构”,但要想在影像媒介实践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高效性,则需要明确两大实施路径,即合理设置议程,提高话题关注度;实施分众传播,增强代际对接性。但无论媒介形态如何演变,传播环境如何改变,在未来传播中都必须正视“代沟”,坚持遵循历史真实,这也是全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传承的根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赵辉 《今传媒》2016,(4):21-22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走进了网络时代,在我国,目前网络已经基本覆盖到了乡村.网络技术也被广泛的普及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网络新闻开始冲击和影响着传统电视新闻,但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而应该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赢发展的合作伙伴.面对网络媒体时代,电视传播迎来了转型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之间,有着无尽话题.是龙象共舞,还是竞争对抗?是相互借鉴学习,还是各走各的阳关道……这类话题往往是中印媒体乐此不疲的热点.在国际竞争的思维下,中印媒体在报道彼此国家形象时,均存在不少误差.  相似文献   

15.
赵娟娟 《青年记者》2016,(23):37-38
互联网的繁荣引导着传统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相互吸纳、借鉴和扬弃,人类传播进入以媒体融合为基本特征的全媒体传播的新时期.随着媒体融合的加深,各种新闻信息在多种媒体上实现了重复传播和多次传播,搭建起以用户为传播节点的交互传播网络,使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赵鑫  黄兵 《今传媒》2011,(12):79-80
在影像传播时代,DV以其个性传播的特征,日渐成为个人进行影像表达的重要工具。DV影像传播不仅是一种技术的进步,更是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实现了影像表达与文化传播的个性化、自由化、平等化,成为一种理想的话语表达空间,具有深远的传播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媒介融合的传播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是不同形态的新旧媒介在数字传播技术的支持下相互汇聚、交融,多功能一体化的过程.媒介融合不是静态的,它带有阶段性并不断发展、创新.数字传播技术是媒介融合的重要推动力.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数字传播技术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应用来解读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时尚产生于传播,从传播学视角解读时尚,就是研究在社会情境中时尚符号如何通过各类媒介实现扩散与共享.时尚讯息的水平流动与纵向传递相互交错,与此同时,时尚传播表现出的悦目性、符号性、可复制性的核心特征,使其价值体系、实践风格与其他传播形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沟通保障.它们的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20.
"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时代新人"是指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从传播角度来讲,"时代新人"是富有传播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单元.通过影像的塑造,结合传播的手段与方法,将时代新人的故事传播出去,起到启迪人、感动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