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幅”、“副”和“服”都可以作量词使用,但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幅”读作“fú”,作量词时常用于形容布帛穴bó雪、尼绒及图画等,如:“一幅金绫穴líng雪装裱穴biǎo雪的纵幅国画”、“一幅绣了字的锦旗”、“用两幅布做一幅床单”等等。“副”和“服”作量词时都念作“fù”。“副”,原指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象棋”、“一副碗筷”等。后来,发展成为专指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等。现在,表述面部表情也多用“副”,如“一副迷人的笑容”、“一副严肃的面孔”等等。“服”则用于中药,中药一剂或煎…  相似文献   

2.
“幅”与“副”这两个字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从两点来比较:一是两个词都做量词的时候,区别它们的用法;二是掌握它们在做非量词时的用法。“幅”是“巾”字旁,做量词时,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比如“一幅布”、“一幅画”等。“副”是“刂”旁,做量词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成套、成对的东西,比如“一副对联”、“一  相似文献   

3.
“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时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戍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幅与副     
“幅”与“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用错的,但在作量词用时容易混淆(xiáo)。如“一幅幅的对联,全洋溢着这样的乐观、诙谐的情趣。”(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狱中联欢》)这句中的“幅”应改为“副”。那么,你知道怎样区分它们的不同呢?“幅”作量词用时都用于相对较宽的、较薄的“布匹、绸缎、呢绒、图画”等东西,如“一幅白布、一幅丝绸、一幅呢子、一幅风景画、一幅世界地图”等。“副”作量词用时,多用于成套或成双配对的东西,如“一副象棋、一副扑克牌、一副现代化军事装备、一副手套、一副乒乓球拍、一副篮球架、一副耳环”等…  相似文献   

5.
正"幅""副""服"及"付""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如"一副麻将""一副骨架"等;用于面部,如"那副模样""那副笑脸"等。"服"只用于中药,如"三服汤药"。  相似文献   

6.
错例: 一幅对联背后的故事:同仁堂的精神内核。 辨析:在口语里面,“幅”与“副”发音有别,不易出错;在书写时,两字字形相近,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7.
尽管“幅”和“副”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们都可以用作量词,因而部分同学常常用错。用作量词时,怎样将它们区分开来呢? 这得从“幅”和“副”的本义说起。“幅“和“副”都是形声字,其中表意部分  相似文献   

8.
“付”、“副”、“傅”这三个字,音同义异,在使用上常常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先看“付”。《说文》:“付,予也。从寸,持物对人。”寸,徐铉云:“寸,手也。”作为部首,是手部的一个分支。从寸的字多与手有关。如肘、射、封等。《字汇》:“付,授也。”拿东西交给别人就是“付”。《群英会蒋干中计》:“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徐文长有一副读书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看似怪异——上下联仅仅是一句话的重复,一时又很难理解其思想内容,但对联利用“好”字的多音多义特点,巧妙地构思成文,把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ao,按“良好”的意思理解,其他的“好”读作hao,按“嗜好”的意思理解。年少时,父母一心一意供你读书,可你偏不爱好(喜欢)读书;等长大成人了,爱好读书了,可又要抚养儿女,杂事拖累,却已不是读书的最好时候了。这副对联可以说是徐文长对读书治学的深刻感悟和经验总结,是劝勉读书的妙联、警句。同学们,你们又正处于“读书的季节”,从小到大,你们都接触、读过哪些书籍?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和感想?对于“读书”,你们一定有很多故事和思考,有很多的话要说吧。下面我们选取不同体裁的6篇例文,供同学们阅读体会,希望你们能像热爱朋友一样去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10.
我们驻足在一些商店门前,可以看到“付食批发”、“农付产品”之类的招牌比比皆是;也有人在登记表的“职务”栏内大大地写着“付×长”、“付主任”等等;还有人认为“副”与“付”是通用字,可以混用。其实,这是错误的。“副”与“付”都念fù,但意义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一幅对联: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此联由带颜色的字和词组组成,不仅色彩俱全,而且和谐雅致。像这种在联语中嵌入带有颜色的字或词,便构成不同性质的“色彩对联”。这种对联,融形与色于一体,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何谓“莘莘学子”?不知从何时起,报刊、广播、电视流行“莘莘学子”一语,但是,误读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现代汉语词典》往释,[莘莘]读作shenshen,是书面文言词语,形容众多,莘莘学子意即很多学生.[莘]又读作xin,用于地名。下面摘录两类报刊误...  相似文献   

13.
李业雷 《辅导员》2014,(11):26-26
在我们的汉语中,为表示十、百、千、万等或常用量词后的零数,人们常简练地用个“余”字。如:“十余个人”“四百余斤”等等。为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口语中又常用“多”“以上”等词来代替‘‘,套”字。英语中具体功能与汉语“余”字形成对应关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14.
“副”     
先看一个例句:“他曾留下一副条幅:‘聪明难,糊涂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新民晚报》1996年2月14日)粗看以为“条幅”是“对联”之误。仔细阅读引文,才知道引的不是长联。既然如此,那么错的是量词“副”;应把“副”改为“个”或“张”,书面色彩浓些,改为“帧”也行。  相似文献   

15.
先看下面的一副对联:“烟销池塘柳;炮镇海城楼。”此联上、下联中相对应的字的偏旁依次是:“火、金、水、土、木”,五行齐全,极为工巧,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6.
“煞”、“霎”、“刹”三个字,在表时间时经常被误用。为了将它们的意义区分清楚,先对每个字作一点剖析,然后再作比较。煞,有两个读音,读作shà和shā。读作shà时,用作副词,如“煞费苦心”、“煞有介事”。读作shā时,基本意义是“收束”,如“煞尾”、“煞紧”。霎,只有一个读音,读作shà。它的本义是小雨,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个义项。“霎”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如“霎时”、“霎时间”、“一霎”等。刹,有两个读音,读作chà和shā。读作chà时,表示极短的时间,如“一刹那”、“刹那”。此外,佛教的寺庙也称作刹(chà),如…  相似文献   

17.
会说汉语的人都会知道,现代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计算事物数量时,一般在数目字后边必须跟一个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如“一斤米”“一本书”“一张纸”,不能说成“一米”“一书”“一纸”。而且某种量词适用于某种事物通常是固定的,是约定俗成的,比如“马”用“匹”,“牛”用“头”,“桌子”用“张”,“旗”用“面”等等。如果有人说成“一匹桌子”“两面牛”“三头人”那一定会使人发笑的。“个”字的基本用途就是用作表示事物单位的。不过在现代汉语里作为量词的“个”和别的量词比较起来,是个用途极广的个体量词。它决不局限于只表示某一种事物的单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19.
正杜老师:您好!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一课中有"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其中的"一枝神笔",我认为应该是"一支神笔"。《现代汉语词典》在谈"枝"的量词用法时说:(a)用于带枝的花朵。如一枝桃花。(b)用于杆状物。如一枝木枪、两枝铅笔。"支"的量词用法是:(a)用于杆状的东西。如:一支笔/一支蜡烛。(b)用于队伍等。如:一支管弦乐队/三支小分队等。请问杜老师,"一支笔"与"一枝笔"的区别何在?安徽省泗县大路口乡中心学校  相似文献   

20.
听罢蒋军晶老师《趵突泉》一课,“冒”字教学的一个个片段如一幅幅清晰明朗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这一“冒”,不光“冒”出了我的反思,更“冒”出了课堂精彩无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