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巩历任八州地方官,两度组织指挥救灾活动,一次是1069年任越州(今绍兴)通判时,救助旱灾;另一次是1075年任洪州(今南昌)知州时,救助瘟疫。他写过四篇救灾的文章。1068年河北大地震后作《救灾议》和《议仓》,稍后又作《瀛州兴造记》,记述河北李肃救地震经验。1079年作《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赵救助绍兴大旱大疫的措施,曾巩的救灾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天赐 《广东教育》2014,(10):42-44
【背景材料】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震级不算大,却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截至8月5日,地震共造成昭通市398人死亡,12人失踪,1927人受伤;曲靖会泽12人死亡。鲁甸"8·03"地震灾情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8月4日,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急飞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还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啸,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领导人会在灾难发生时,除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之外,还要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毕竟前者属于政治职责,后者属于专业领域。而在中国地震救灾的前四天里,温家宝几乎是把大半个国务院搬到了四川。他自己在震后仅仅几个小时就已经坐镇灾区,  相似文献   

4.
臧文仲是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在其从事内政和外交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救灾思想,如征召饥民,加固城防;贬食节用,节俭救灾;灾后抢种,弥补损失;赈济救灾;君王修德救灾;盟国相恤等。这些措施对当时的救灾活动是积极有效的,其救灾思想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频发多发的自然灾害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群众民生福祉改善的重要因素。当前,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战胜自然灾害的重要作用,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要树立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强化战胜自然灾害的科技战略支撑;同时,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为科技助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通过科技助力防灾减灾救灾,对于更好满足受灾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进我国自然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直水灾发生于1917年,其时,中华民国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的救灾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这次救灾活动在程序和方法方面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清代的惯例;而民国初期社会制度、思想观念、技术手段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救灾的很多环节上又与清代有不同之处。尽管救济活动存在缺点和不足,但仍不失为一次有较高效率的救灾实践。  相似文献   

7.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的往往是被誉为救灾“吉祥鸟”的救援直升机。在救灾中,直升机担任搜救、物资运输、伤员的转移与救治等任务。有了这些“吉祥鸟”,灾区人员的伤亡大大减少了!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其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西北地区救灾方面采取了急赈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各级政府基本承担了救灾职能,建立了救灾机构,进行赈款救济、粮赈、粥赈、平粜、蠲免等,辅以工赈,救灾与防灾并行。一定时期内,以救灾机构日常化、救灾手段多样化等尝试了现代救灾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康雍乾时期直隶地区水旱灾害爆发频繁,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经济生活,但由于直隶地区政治经济地位重要,政府重视该地区的救灾工作,通过赈济、蠲免、以工代赈等措施,使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要战胜农业自然灾害,政府的制度性灾害救助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让路     
姚大伟摄 《学习之友》2014,(11):I0001-I0001
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徒步进入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实地察看灾情,站在废墟上指挥大家给救援官兵让路。  相似文献   

11.
通信完全恢复,手机叫个不停。黄段子没了,灰段子少了,黑段子掐了,股市信息歇了,救灾部门的号召多起来了:急征大车司机,急征铲车,急征挖掘机,急征小型发电机……情知救灾之事,要多急,有多急。  相似文献   

12.
岳阳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以及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灾荒不断。民国以前朝廷和各级官员为救灾民于水火,采取了多种赈灾救灾措施。从赈源上主要有朝赈、官赈、民赈;在救灾方式上主要采取急赈、平粜、赈贷、工赈等。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民间甚至一些官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亦采取巫术救灾。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世界》2013,(19):94-95
现场卖萌无极限 拍完之后对张阳阳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萌”,卖萌简直贯穿了整个拍摄过程。在拍摄的时候,另外的小伙伴白举纲和宁桓宇分批来到了现场,顿时就闹腾开了。原本已经拍摄完毕的他为了和其他两位一起回去,就一直留守在现场。或许是太累了吧,一接触到床,不一会儿就听到他呼吸平稳了,看来是真的累了。不过醒过来之后看到工作人员在吃零食,一脸萌样地开口“姐姐我也要吃!”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期间,江皖发生严重水灾,革命派对清政府救灾不力进行激烈抨击,将之作为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工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等对江皖水灾进行了积极救治,显示了与晚清迥乎不同的新气象。孙中山善于总结救灾实践的经验教训,其具前瞻性的救灾思想,为此后北京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救灾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汉中地区在建国之初的十年中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水、旱及其他自然灾害 ,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当地政府和人民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发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救灾措施 ,并为其后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积累了经验 ,救灾工作日益科学化、体系化 ,由单纯救灾向防、救结合发展 ,是巨大的进步 ,但在与各种灾害的斗争中 ,“人定胜天”的思想 ,以及一些消极的做法 ,为汉中未来的自然灾害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6.
王庆云曾任户部右侍郎,四川总督等职,熟悉清朝典制。他所著的《石渠余记》与《清会典》、《清文献通考》等资料均着意搜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可补《清文献通考》等所缺资料。该书主要是记载经济问题,极具经济史料价值。其中第一卷有相当篇幅涉及到救灾问题。书中所载灾荒种类主要有水、早、蝗、霜雹、地震、火、潮、飓几种。救灾措施主要有捐赋、减征、缓征、赈、贷、免一切逋欠等。并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救灾制度,这些措施和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广东台风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地方政府制定和颁发了各种救灾政策、法令,采取了多种减灾、救灾措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和固定的救灾机制:首先是报灾,然后是勘灾,最后才是赈济、蠲免、抚恤和借贷等具体措施。分析研究明清时期广东台风灾害的救灾机制,对当下的救灾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慧鱼技术构思设计了一种水陆两用多功能救灾车。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路两栖救灾车的总体方案设计,完成了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及物理模型的制作,对救灾车的运动功能及动作指标进行了规划,最后编制完成了整体控制程序并进行了调试。该两栖救灾车结合了常见轮式车辆和气垫船的特点,又兼具了避障、防撞、原地掉头等各项特色功能,再加上多样化搭载平台的理念,具备了适应各种不同地形、不同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袭击了中国四川,整个中国都心牵灾区。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灾难发生后数小时内就赶到了处于群山中的灾难现场;而中国军队、医院以及幸存者,在灾难发生后,迅速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0.
天人感应灾异观是中国传统灾荒观的一种。“丁戊奇荒”时期,它对救灾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它使灾荒中以皇帝为中心的祈祷活动盛行。其次,它使人们在灾荒中注重“修德”。作为传统的灾荒观,它在近代受到了基督教的冲击,但是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天人感应灾异观一方面可以促使皇帝重视救灾,并对安定民心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灾荒的原因在于人事以及救灾过程中祈祷和道德层面原因的重要性,最终会使人们丧失救灾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